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北京具有多功能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该文选取了28个指标来表征北京市农业的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和生态功能,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对功能指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把北京郊区分为近郊休闲农业功能区、中郊综合农业功能区、东南平原一延庆盆地农业生产功能区、西北山区农业生态功能区4个功能区,并对北京建设现代农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山地丘陵区域,位于乡村之间、景区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特生态空间格局,以多功能农业开发为核心,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功能性、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服务功能价值的高低;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评价该类型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地位、主体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因不同区域背景及该区域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与能力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山地型休闲农业的地域特征,根据生态、生产、生活的功能内涵,从水分调节、养分循环、产品生产、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与多样性保护、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固定、休闲游憩、文化服务等9方面构建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对闽清丰达休闲农业大观园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具有适宜性。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影响和改变了东北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农民的生存环境.雇工(或雇农)作为东北农民社会的一个阶层,在这期间经历了极为显著的变化,诸如雇农数量激增;雇农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雇佣劳动在农业劳动中所占比率上升;雇农群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雇工形态及雇工工资的变化;雇工家庭生活水平的下降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是多功能农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构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不仅具有生产食物和纤维等农产品的商品功能,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具体包括保障粮食安全、扩大农村就业、缓解贫困、增加农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西安市现代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多功能进行量化分析,并从功能层面对西安市农业空间分布进行探讨和分区,对于实现农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 基于农业的多维功能构建评价体系,文章选择熵值法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休闲4个维度量化评估。结果 (1)2011—2020年西安市农业经济、社会、休闲功能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生态功能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2016年具有明显的拐点意义,变化原因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增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的减少和农药施用负荷增加等原因。(3)2020年西安市农业的经济功能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于高陵区及其周围的阎良区、临潼区和灞桥区;农业社会功能方面表现为明显的边缘向城市中心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优势区主要集中在阎良区和临潼区以及远郊的周至县;农业生态功能整体表现为由边缘区域向中心城区逐渐减弱的趋势,蓝田县的农业生态功能最高;农业休闲功能方面表现为沿中心城向外援区域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 西安市农业主导功能分区共分为7个二级功能区,包括高陵“西安菜园子”粮菜主产区、阎良临潼农业就业生活保障区、蓝田秦岭北麓生态涵养区、周至秦岭北麓和渭河农业涵养区以及灞桥白鹿原农业文化休闲旅游区、鄠邑区沿渭河农业生态观光区、长安山地农业产业休闲旅游区。  相似文献   

6.
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在满足人类基本食物生产功能基础上同时具备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项功能的特性。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功能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分析方法,统筹协调农业多种功能效用,已成为实现农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和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对农业多功能性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较为完善,但在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相关的功能分类、指标构建、定量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该文在系统梳理农业多功能性概念内涵及农业功能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从农业单功能、综合功能及多功能性的定量评价三方面综合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的近今进展,并提出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的重点研究方向,即农业多功能性定量表征及其空间化、农业多功能相互作用机理解析、农业多功能性动态演变及趋势预测、农业多功能性多层次关联。  相似文献   

7.
农业功能统筹战略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农业功能的概念、演变过程、形成的经济学基础,论述了“拓展经济功能、发挥非经济功能”的农业功能统筹观,提出农业经济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关注农业非经济功能的实现是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8.
与美国新奇士协会相比,我国农业协会在协同行动、资助、沟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协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使东北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作好国民经济支柱的农业,自然也应首当其冲,提上发展的轨道。而东北的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都成为振兴东北经济发展中亟待解的突出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吉林省的农产品功能、农业社会功能、农业文化功能、农业生态功能进行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的基本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吉林省农业功能区划分为中部松辽平原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和文化功能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功能区、西部松嫩平原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和农业社会功能区3个农业功能区。描述了各功能区的特征,并进行了功能定位,提出了发展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人类社会对食物的多样化需求,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方式正在被打破,在系统物质输入和输出水平不断增加、能量转化效率逐渐提高的同时,系统的波动性、脆弱性随之扩大,系统的稳定性、抗逆性也因此下降。未来要获得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就必须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时间尺度上,对人类活动与农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实行可持续利用方式,在不同的系统层级上进行合理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该研究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和生活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既解决了沼气发酵原料,净化了环境,又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在有限的土地上,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空间等资源,实现了能源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良性循环,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一个面积为350m2的"四位一体"温室大棚(养殖业、种植业)总的年纯利比普通农户的增加了1倍,同时该模式的采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福建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首先从农产品供给功能、农业社会功能、农业文化功能、农业生态功能等4个方面对福建农业功能进行评价;根据农业功能评价结果,将福建划分为3个农业功能分区,描述了各个功能分区的特征;提出福建海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同样,现代农业也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在诸多专家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各时期的政策背景农业生产形势,结合《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 ~2015年)》提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等几大现代农业发展量化指标,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经济复苏阶段、高速起步阶段、波动上升阶段、整顿调整阶段和全面提升阶段,并概括描述了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历程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的不协调状态的4种表现,即粮食连年增产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不协调、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增长速度不协调、农业GDP在国家整个GDP中的比重与国家用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比重不协调、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连年提高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下降不协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统筹农业多功能效用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和健康可持续的重要途径,方法 文章在对农业多功能理论、国外都市现代农业功能特征及大城市近郊农业发展需求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以苏州高新区通安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案例,探究大城市近郊都市多功能现代农业的实施路径。结果 系统构建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功能体系。并通过对通安示范园的需求分析提出其农业多功能发展路径,包括高标生态田园建设,营造优质城乡环境;高质农业生产供给,稳固产业优势特色;高效农业科创示范,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高值休闲农业体验,绽放绿色发展魅力,为示范园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城郊农业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结论 从农业多功能的角度出发,以新的机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都市现代农业的功能构成,更益于城郊区农业空间的有序组织和集约利用,是保障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均衡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定了评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结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与龙头企业规模的大小、履约率、著名驰名商标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生产中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粮食的持续增产,粮食生产总量已基本满足消费需求,但是由于过分依赖施用化肥、农药来增加产量,以及重金属污染等,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在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相当严重的情况下,粮食质量安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特别是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粮食安全不容忽视。笔者提出国家的顶层设计应把“粮食质量安全”作为 “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农业生产者 “健康农业”意识,提高操作技能把;加强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监测,并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面开发农业的经济生产功能,这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误区,也是农业难以持续发展的重 要原因。事实上农业具有多元功能,且这些功能相互促进,优化农业功能结构,强化农业非直接经济生产 功能,这是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文章在深入分析农业功能结构特征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 和发展任务,确定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和各个分目标,并对其发展原则和发展障碍作了分析, 认为政策构建可由基础准备层、中间支持层和高级强化层三次构成,每个层次对应着不同的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的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区位商的概念研究了17种农作物大类的空间分布和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化,从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解析了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而其分布的变化则主要是经济行为的结果;劳动力密集型的种植比重同人均土地资源的数量呈负相关,土地密集型的种植比重同人均土地资源的数量呈正相关;城镇化和人口发展决定了蔬菜生产的分布和变化,城镇化还影响着各地的复种指数的变化。提出政府应加强对各种农产品市场的状况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