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一、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及其意义“有 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每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希克斯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即在同一个需求水平 ,对同一个商品的需求 ,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然而 ,汪丁丁把“文凭的买卖现象”① 概括为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从而打破了“需求向下倾斜律”的必然性。在这里暂且不论这种说法的对与错 ,② 我想说的是 ,汪丁丁所提的问题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正如波普尔所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学家孙冶方也曾在《哲学研究》上撰文指出 :经济理论上的许多争论 ,都涉及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问题 ,注意从哲学的高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就可取得突破性进展。哲学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问 ,其实就是提出了科学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足够重要的话 ,它将成为经济学研究新的逻辑起点 ,也会引起一场经济学范式革命。遗憾的是 ,这种体现经济学家精神的理性追问一直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前面提到经济学范式 ,这里有必要做一些解释。范式( paradigm) ,这个概念最早由库恩 (Kuhn 196 2 )介绍到科学哲学中来。引用制度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
产权博弈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产权博弈汪丁丁(联邦德国杜依斯堡大学经济系)这篇论文假设经济学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学意义上的)“产权”,是社会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前提。我在《经济研究》1995年9月的文章中论证了:产权在人群中的分布取决于技术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在人群中的分布。这篇文...  相似文献   

3.
唐老师要我给大家讲一讲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大家是学科技哲学的。我想也好,因为经济学是科学,给大家讲一讲经济学的方法论,还算是正题。我可能不能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讲这个问题,我仅就经济学来谈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不妥之处,你们批评。  相似文献   

4.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与制度分析———兼评汪丁丁的《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汪丁丁博士在《经济研究》1995年第九期发表的论文《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提出了对“交易费用”概念较为否定的结论,并由此实现了他所说的将新...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2007,6(4):F0003-F0003
本刊设“综述”、“论文”、“评论与回应”、“专辑”和“书评”五个栏目。“综述”栏目发表由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某一领域最新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论文”栏目发表原创性的理论、计量和经验研究文章,论文长度一般不超过15,000字;“评论与回应”栏目发表对已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的评论和原作者的回应;“专辑”栏目发表特定主题或专题研讨会的论文;“书评”发表通俗、可读的中文经济学新书的介绍和评论。本刊投稿以中文为主,海外学者可用英文投稿,但必须是未发表的稿件。文章在本刊发表后,作者可以继续在中国以外以英文发表。以下为投稿体例。  相似文献   

6.
黄焕初 《江南论坛》2001,(10):40-41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说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高水平文科的支撑。”王大中校长这里讲的文科,并不只是单指中文、外文、新闻、艺术等文学学科。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七大学科门类。我借用他的话,是想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在新组建的江南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年以前,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实验经济学大师史密斯(Vernon L.Smith)教授在我国巡回演讲。笔者先是在我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听他讲全球经济一体化,后又承蒙樊纲教授和费方域教授的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参加一项活动,在那里听他讲实验经济学,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在正式开篇之前,我先讲一个经济学笑话。一位经济学家回到了他的母校,对眼下的经济学考试题目非常感兴趣。于是,他请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拿出考题给他看,让他大吃一惊的是,现在的考题居然与他十年前答的题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9.
某晚,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在杭州三联书店举行学术沙龙,而不远处著名歌星刘德华的个人演唱会也在喧嚣中开场。于是有记者借题发挥,让汪先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刘德华的门票为何如此昂贵(最高票价达1680元)?汪先生大声答道:“就应该那么贵……对天才就应该有额外高的报酬。”——如果说汪先生的回答略显简短的话,就让我们再以经济学原理来详细分析一下刘德华的方方面面吧!  相似文献   

10.
谈于光远社会所有制和私有制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光远同志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宽,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在社会科学中又涉及各门学科,其中经济科学是他重点研究的领域,而在经济科学中他的研究又涉及各门经济学科,其中有些学科原来没有,而是他创立的,如生产力经济学、国土经济学等。要对他的研究作出评论,绝非哪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即使是经济科学也一样,因为没有哪一个人有他那样渊博的知识,研究过那样多的学科。我也算得上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者,要我对他在经济科学方面的论著作出评论,自感没有这个能力。这里,只想就于光远同志的所有制理论中的社会所有制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于光远同志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宽,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在社会科学中又涉及各个学科,其中经济科学是他重点研究的领域,而在经济科学中他的研究又涉及各门经济学科,其中有些学科原来没有,而是他创立的,如生产力经济学、国士经济学等。要对他的研究作出评论,绝非哪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即使是经济科学也一样,因为没有哪一个人有他那样渊博的知识,研究过那样多的学科。我也算得上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者,要我对他在经济科学方面的论  相似文献   

12.
符福渊 《经济论坛》1998,(15):13-13
詹姆斯是我们来美后结识的一位美国朋友,他是房地产中介人,会讲中文,帮许多华人买过房子。一听我找他有事,以为我也要请他帮忙买房,便满口应允。他说买房是美国人家庭建设的第一大事,每个人一踏上社会就在考虑买房子。中国人要有立足之地,站稳脚跟,有自己的房子就...  相似文献   

13.
经济散文界有五大侠之谓:狂傲不羁如神似鬼的“顶侠”张五常,以笑声惊倒学界的“大侠”黄有光,幽灵般的天涯过客“游侠”汪丁丁,被称为“经济学巨侠”的熊秉元和以高深莫测运笔如飞著名的“飞侠”林行止。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的人文关怀--经济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经济学的发展本性,为经济学注入人关怀,是当代经济学的历史转向;利用经济学驱壳实现哲学为生民点道的作用,也正是哲学在当代所发生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半瓶水”,至今没有一张像样的文凭,为此遭受过一些人的歧视。这个经历使我下定决心一辈子做个学生,向书本、向老师学习。不过,学得多了觉得书本也未必对,在当今出版业日益繁荣的时代,好书还真难求;听得多了觉得教授讲的也未必新鲜,在当今因特网日益普及的时代,好教授更加稀缺。每当我看见一些教授开课时,一些学生不是鱼贯而入,而是听了一段时间后鱼贯而出,  相似文献   

16.
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兼与叶航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了叶航(2005)和叶航、汪丁丁、罗卫东(2005)建立的“利他行为演化均衡”模型的错误,重新梳理了利他行为与经济学的关系。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不排斥利他偏好,利他行为难以进入经济学实证分析,主要是由于利他行为难以量化。人类利他行为是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产物,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这并不妨碍经济学把利他偏好当作人性的一部分。经济学可以通过解释道德情感的进化根源、道德规范的形成机制以及道德规范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来解释人为什么有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17.
敢说不敢当     
葛楼 《经济》2006,(11):10-10
前几天采访一位国内比较有名气的经济学家.针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所受的不公平待遇问题.他讲了很多非常具有新闻价值的话。我心里想.这次收获挺大的,应该可以写篇不错的报道了。文章写出来后,我通过电子邮件把稿子发给了这位经济学家.希望他能对其中不确切的地方进行更正。毕竟是引用的人家的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论是出于严谨的考虑.还是出于礼貌.让对方进行确认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混沌初开,轻而清者升而为天,重而浊者沉而为地。从转型期的浑噩中走来,中国的利益集团同样面临这样的升沉分化。当汪丁丁教授以饱含情感的冷静口吻指出“在中国转型期社会里,精英的内在品质不仅被弱化,甚至比平均品质还要低劣”的时候,我们理解他指陈的是那些强势既得利益者们的堕落。  相似文献   

19.
难道闽南真的是寇贼式经营的海商?有关中国商帮研究书籍.过去常把闽商蔑为“海寇商旅”,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北方一所国内经济学权威的名牌大学参加一场学术活动,一位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与我窃语、说福建商人的闯是名闻天下了,只是有海寇之嫌。我怒而否之,却一时找不到振振之词说服他。此后;我留心起闽商的商旅特色。应当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一体化,商帮的地域色彩日益谈化,但早期商帮形成的烙印和民俗文化影响却在与时俱进中丰满着商旅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汪君 《经济》2005,(5):12-14
寒假回家,听妈说,小弟吵着要让爸爸把账本拿回家,合算一下他高中一学年的费用,他不相信他一年的费用比我这个念大学的姐姐就少了几百元。奶奶说:你弟和你妈在家里争得热闹得很,一个说花多了,一个说花得够少了,我也不清楚,不过听了,倒觉得挺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