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重庆1997年~2009年的生态足迹,应用发展能力公式对重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以及采用产业一生态和谐指数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实证研究表明:1997年~2009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具有潜在的不可持续性;产业一生态和谐指数逐步下降,产业发展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势头逐步加强。在生态问题的背后,产业结构是影响重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与解决程度有助于减少重庆生态赤字。推动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演化关系是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浙江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并应用Ulanowicz的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公式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得到三个主要结论:①浙江省1990—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逐年扩大。②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生态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有所增强。③代表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不断下降,浙江模式潜伏着重大的不可持续性信息。本文认为,目前浙江等东部地区经济下滑的情况比较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明显挑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约束,而生态问题背后又是企业组织规模、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原因。宏观调控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实质是资源环境约束的结果。这些问题相互联系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它们的认识与解决程度可能从根本上影响着区域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方法可以将建设项目的资源和能源消费量转化为所必需的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用以客观反映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国外已有研究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建筑工程、产品或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工程物化阶段环境影响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北京"未来之家"的示范建筑进行测算,分析了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建筑工程环境影响的适用性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吴瑾 《河北工业科技》2013,30(4):239-243
从生态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着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动态测度与比较分析,探讨了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2000—2011年共12年里江苏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小,生态赤字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即人们的生活强度超过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导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本指商品和服务所内涵的生态价值,以生态足迹(EF)为测度。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I-O)测算中国1992—2007年对外贸易EF值,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法分析中国土地(能源)强度、技术水平、净出口规模对EF净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07年,中国始终是实际用地的净出口国,自2005年起,中国从虚拟用地净进口国转变为虚拟用地净出口国,EF净出口总量在波动中不断增长,反映中国生态资源呈现流失持续加剧的趋势。土地(能源)强度与技术水平的变化对EF净出口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但影响程度十分有限,商品与服务净出口规模的迅猛增长是导致EF净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SD-EF模型对浑太河流域的水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05年开始,浑太河流域的生态承载力逐步减小,年均值递减幅度为0.1245hm2,城镇用地生态足迹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用地方式的变化对生态足迹影响程度较小.随着流域生态保护措施力度的加大,未来流域的生态承载能力有所增加,水消耗和水污染依然是流域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缘相接,拥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开展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项目合作。本文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受力,设计了一套适合京津冀发展的横向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并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脱钩视域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预测分析框架,结合生态足迹法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预测研究,并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鹤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19—2023年,鹤岗市人均生态足迹处于小幅度上升趋势,但由于总人口数量处于下降趋势,环境压力指数呈下降态势;另一方面全市生产总值处于逐渐递增的状态,经济驱动能力呈现上升状态。研究成果对鹤岗市进行资源型城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河南省2000~2006年20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算.我们的结论是,Porterd和Krugman的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并不适合所有的产业;产业集聚要促进产业和经济的增长,关键是培育河南省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技术、资本、管理和品牌方面的垄断优势;河南省总体的竞争优势在全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加紧培育产业的垄断优势就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由都沁军博士撰写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研究》一书已于2012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礼出版。咳书以物质流分析和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与矿产资源资源开发环境问题定量分析有关的概念体系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共生是生态工业园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共生效率评价是生态工业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内涵进行界定,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产业共生稳定性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14个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日照生态工业园和信发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园区产业共生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建议,为今后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共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的特色,构建了涉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探索了生态足迹法、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归一化法、加权和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13.
《施工企业管理》2014,(8):58-58
目前淡化经济增速目标、为调结构预留更大空间成为不少地方的共识.基建投资仍是地方政府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抓手,向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等领域倾斜的趋势越发明显.2014年投资仍需发挥“关键作用”.地方政府既要做“加法”,发展环保产业、现代农业、跨区域合作,又要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环保治理扮演主角多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的北京、山东、湖北、陕西、甘肃、江苏等十多个省市纷纷提出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根据各地初步规划,污水垃圾处理、大气监测、园林绿化等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煤炭是我国的支撑能源之一,长期以来对我国经济、人民生活的发展和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使用,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而同时,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大量伴生矿产资源和伴生废弃物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本文通过对生态产业链概念和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推动生态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三个主要驱动因子.之后,结合煤炭产业的特点,重点研究煤系伴生资源、煤矸石和矿井水的生态产业链构建方式,并以煤电利用为主线,设计了煤电生产的生态产业链网络,从而实现了煤炭开采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煤炭产业开展循环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城市之间资源竞争强度的准确度量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依据.经济全球化加大了资源竞争的范围和程度,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城市不再局限于紧密联系的腹地,而是与更广大的区域发生联系.目前,城市资源竞争强度测量主要采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只是对当前状态进行描述,未能考虑城市的资源特性及发展潜力等动态变化.本文把城市生态位参数引入城市资源竞争强度测量,充分考虑了城市资源的相似性及动态变化,并对东北地区城市资源竞争强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石法PVC生态工业系统能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及方法对电石法PVC生态工业系统进行能值分析,提出了电石法PVC生态工业系统的能值评价指标;并以新疆天业化工园区生态工业系统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8年间,新疆天业化工园区生态工业系统的能值产出率(EYR)、循环能值比率(ERR)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及有效能值的转化率明显提高;系统的环境负荷率(ELR)大幅降低,表明系统中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2008年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是2005年的4.13倍,说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增加能值利用效率,开发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不可更新资源,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是全面提高电石法PVC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和太阳能资源,在“双碳”目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动西北矿区生态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对矿区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WOT-PEST模型分别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因素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了西北矿区生态光伏融合产业态势,明晰该产业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西北矿区生态光伏融合产业模式及其适用条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必须依靠市场、依靠新型产业、依靠重大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符合低碳和生态经济发展需求的市场体系,完善供求、竞争、价格、风险等市场机制;加快实施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规模化开发利用,确保资源在产业中得到最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9.
工业共生是不同企业间通过围绕生产性资源进行循环再生利用而开展的一种生态产业的经济合作模式.它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崛起和生产资源的短缺而逐渐兴起的.自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出现以来,工业共生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态产业科技创新供需及服务主体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结构性瓶颈.造成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由传统的“城市——政府”单一中心治理模式引发的3个“短板效应”:短板效应Ⅰ——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科研考核标准机械化;短板效应Ⅱ——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分散化;短板效应Ⅲ——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耦合机制低效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应该在生态文明社会内涵的主导下,在制度层面上完备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给主体激励机制、优化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需求主体结构和健全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供需主体耦合机制,进而建构生态产业科技创新及服务多中心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