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方:中国汽车“走出去”宜早不宜晚 “我国汽车企业千万不要因为上汽集团整体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一事搁浅而因噎废食地停下‘走出去’的步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鲁桂华博士说,“我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大步‘走出去’,这基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两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成功经验.面对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加快大连市企业“走出去”战略,是改革开放发展到新阶段、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朴绛鹄  陈勇 《开放潮》2004,(8):16-17
“‘走出去’的成效好坏,体现了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的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必须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走出去’拓展境外市场,只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福建对外开放的水平。”福建省外经贸厅副厅长贺汪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3月7日参加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曾明确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这是对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理论诠释和实践升华。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存的今天,我国应通过继续推行互利共赢的经济外交政策,不断健全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今天,企业都很盼望提前了解走出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包括跨国金融、税收、法律、安全、文化等问题。大家都知道,实施“走出去”战略,或者说推动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和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可以说,近年来中央是非常重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入世”缓冲期接近尾声,很多行业逐渐放开,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海外经营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走出去”还只是新事物。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后,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甚至是国际政治和社会风险。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投资市场、国际竞争环境及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其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就非常突出。因此,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自主发展壮大的基础还很不牢靠。目前的关键是要明确“走出去”战略在今后20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并在政府层面形成具体化的“走出去”的促进战略、政策和办法。在企业层面,应该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规避在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努力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际上,利用外交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和依仗外交的整体协调优势和政府信用优势,在中国对外开放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的今天,这两大优势无疑将会为资本的顺利流动提供难得的机遇。企业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走出去”,“走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困难,怎样预见并处理“走出去”风险和困难,让我们看看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加快重庆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8月19日,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司长林松添应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特邀,在重庆外事大楼作了“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及应对思路”的专题报告会。市外侨办党组书记、主任朱啉颜主持报告会。市政府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9.
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引进来”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也已经具备。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走出去”方面还缺乏经验,相比“引进来”而言,“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也大得多,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将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更严峻的挑战。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13,(4):13-15
2012年,TCL电视机的全球销量已超过夏普、东芝和松下,位于第三位。"如果企业没有‘走出去’,国际化还是很难达到的。"企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已有十年。十年中,"走出去"的一些企业经过历练,提高了国际化竞争水平,离全球跨国公司的距离越来越近,也有一些企业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相似文献   

11.
陈文 《中国经贸》2011,(13):18-19
改革开放30年了,最近十年我们的步伐加大了。为什么我们要“走出去”?我的理解是要加强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竞争力、影响力。一个大国若现在不“走出去”,只是在国内发展,是绝对不行的。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09,(10):42-43
近年来,宁波市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动文化产品、文艺院团、文化企业“走出去”,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又向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取得了良好成效。《浙江政研(专报)》第60期介绍了宁波的做法,赵洪祝书记对此批示:“宁波实施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做法和成效很好,要不断总结并加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卢东 《浙江工商》2008,(1):33-34
目前,企业要“走出去”,需尽快与政策法规磨合好,就像有一台“宝马汽车”,企业就是“宝马汽车”的司机,有些企业走的是非常平稳,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有些企业“走出去”发现困难非常多,怎么样驾驭好这台“宝马汽车”?需要企业成为好司机,充分利用有关政策法规,把“宝马车”磨合好。  相似文献   

14.
“走出去”战略是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条以更搬开放的战略思维对接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国之路。外交资源与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对接.并为其提供服务.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当代外交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和“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面孔     
“‘软力量’这一概念非常适合正在崛起的中国极力消除威胁论的需要”随着中国的强大,经济政治地位在国际舞台上的巩固和提高,有更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更多的外国人开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中法文化年的圆满落幕,即将举办的中俄文化年和众多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建立,无一不体现了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如果说经济政治国防军事是硬的,那么文化外交就是我们中国外交的新兴‘软力量’,这样的“软硬兼施”才可以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文化已成为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重要领域,比之于政治与经济,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但更…  相似文献   

16.
要全方位地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快,并且“走出去”的方式也较少,整体实力较弱。随着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正在走向成熟。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走出去”到海外去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政府各部门都要为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决策和必然选择。中国要在未来20年实现科学技术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应该在这种“结合”上下功夫,有效实现“结合”的高质量、“开放”的高水平,真正融人世界科技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就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的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也包括资本输出,但主要是指资本输出,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因此,在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当然要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即“走出去”。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当年一些华商选择‘灰色清关’是别无选择后的选择,是万般无奈中的无奈,那么现在大家必须要痛定思痛,今后华商要想从大市场走进大商场,要想彻底丢掉‘倒爷’的帽子,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走‘白色清关’。因为事实证明,‘灰色清关’是死路,是绝路。”一位在俄罗斯打拼了十多年的华商代表8月11日在“在俄华商未来之路研讨会”上语气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20.
海外承包工程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福建省火电工程承包公司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工程承包市场上频频亮相,这个在福建省建筑行业内并不算很突出的“小个头”企业,从1996年底到220年1月底,已在南亚、中东、西亚、非洲、南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投标或洽谈项目达22个,共签署交钥匙总承包合同14份、总承包额达25276.24万美元。它的品牌FEPEC(FujianElectric PowerEngineeringCompany)在这些国家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个“小个头”企业“出洋”而不“出洋相”,而且,从它所承接的海外工程来看,极少是国家援外工程,可见它是自己靠市场力量独立“走出去”的。“我们是‘搭船出海’的,以后准备自己‘造船出海’。”福建省火电工程承包公司总经理林建平的这番“船论”描述的是自己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的不同历程。省火电工程承包公司是隶属于福建省电力公司的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依附于电力系统,小日子过得安稳无忧。1994年前后电力体制开始改革,省火电工程承包公司就像从大树上砍下来的枝条硬生生地被扦插到市场土壤里。林建平这样形容当时的心境:“我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