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致的。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通过推动城乡融合,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才能让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过上美好的生活。对重庆而言,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市情特点,也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要解决的工作重点,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由分离到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高度依赖、共同繁荣的整体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稳定的风向标,乡村地区作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均对我国社会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既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也凸显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乡功能不协调、空间布局待优化以及协同治理不完善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上述发展模式固化衍生的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及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困境,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短板,然而重塑城乡空间关系的前提是二者要对等。因此应在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基础之上,通过共融共享、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和空间善治促进和推动城乡互动与交流,彰显城乡空间各自价值,促进功能互补,构建城乡双向赋能的空间结构,对于民族地区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发展基础,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乡融合,是今年重庆两会的热点话题。在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看来,城乡融合意味着城市与乡村统一市场的建立。这个统一市场里,通过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形成城市与乡村新型的合约关系,城市与乡村的资源,以产业链的方式真正融合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5.
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和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涵,意味着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平衡,城市有乡村的美景与生态,乡村则做到基础设施健全和生活便利,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与这一要求相契合,《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把生态作为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到人居环境改善等各个方面,全面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让乡村与城市一样,成为不同生活方式的平等选项?这是城市现代化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几年,镇海区以争创城乡融合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上同步发力,让城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繁荣,形成了"全域融合"的镇海模式。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困境。文章以广东省Y市为例,探讨了如何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发挥圩镇功能,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的.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外交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阐述,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不应仅仅从国际事务层面,而更应该从国内事务层面上来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的发展价值.如何实现"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通,是本文阐述的重点.根据不同的载体,本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社会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等,以此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潘明栋 《浙江经济》2022,(11):75-76
<正>紧抓乡村全面振兴、山水林田湖草沙命运共同体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等关键节点,积极探索山区县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现途径近年来,松阳县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缩小城乡差距领域试点的重要抓手,紧抓乡村全面振兴、山水林田湖草沙命运共同体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等关键节点,积极探索山区县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现途径,着力破解山区县耕地碎片化、用地无序化、利用低效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加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构建和谐健康的城乡关系,有效推动城乡之间相互支援、共同繁荣,逐渐破除城乡之间的差异,同时促进城乡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与根本任务,乡村振兴作为促进城乡融合的一大推手,推动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真正将城镇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本文在系统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前提之下,在深入研究我国城乡发展历史脉络和现实格局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视角,进行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对话,形成了有关我国乡村振兴规律和趋势的若干认知:一体化统筹,融合化发展,股份化经营,组织化壮大,制度化支撑.  相似文献   

13.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离不开要素在城乡间双向互动。文章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从形成分割、打破分割、开始融合的演进逻辑基础上,采取乡村向城市要素开放的切入点,准确识别开放乡村的发展必然与现实困境,并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村庄如何向城市要素开放。研究表明,开放村庄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发挥乡村多元价值的必由之路,但是同时又面临着要素难以集聚、服务质量低下及集体产权开放性不够的现实挑战。为此,应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升产权结构的开放性,顺应城乡人口互动发展趋势,搭建人才下乡机制,引进乡村产业、公共服务相关紧缺人才成为新村民,推动乡村开放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对职工、职工对企业是否有凝聚力、向心力,是否具有大家庭般的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解放或发展生产力或内在的必然要求。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最本质要素,就是劳动力——有血、有肉、有灵感的人,如何真正发挥、切实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显然是形成凝聚作用和产权文化的中心课题。  产权转制,必然产生产权文化,产权文化核心就是形成利益与命运共同体。这种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或激励功能,是企业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  相似文献   

15.
城乡融合既充分认同城市和乡村的个体地位,又突出二者的平等地位。只有在理论层面充分认识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城乡优势资源的统筹利用,既要依靠市场机制推进,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城乡融合发展才能在实践中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科学研判、准确认识和分析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文章在梳理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要全面科学地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镇与乡村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摆在同一位置对待,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综合考虑,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结构的调整和再平衡,扭转目前存在的“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的局面,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由此可以理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目的是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相似文献   

18.
正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核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关起门来发展农业农村,不能就‘农’论‘农’。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这是重塑城乡关系的题中之义。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在破解钱、人、地等要素供给障碍上下功夫,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如何解决"钱"的问题过去,推动城乡一体化,我们靠政府的力量、财政的力量比较多。  相似文献   

19.
生命共同体思想是解决我国乡村地区人与生态环境突出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指南。理论方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中国古代儒释道的传统思想为渊源,纠正了长期以来存在偏误的乡村生态观,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乡村生态观。实践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积极倡导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整体和要素的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最后,在村民思维方式、乡村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三方面论述了生命共同体思想对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城乡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对山东省诸城市、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江苏省宜兴市等五市(区)的实地调研,探究了案例市(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举措.研究发现,通过城乡之间要素、产业、制度等多方面的融合,一方面乡村的土地、人力等要素和产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另一方面乡村产业也能够通过城乡融合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