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销合作社自发地介入土地托管规模化服务(以下简称托管服务)早已有之,但在更大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推进,则是综合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进展、新成果。不少供销合作社适应土地规模经营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大胆改革经营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因地制宜采取组织引导、资源整合、改革重组、产业融合、股权介入等改革措施和重点突破、上下联动、全产业链发展等灵活有效方式,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种地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托管难"的问题,也大大激活了自身体制的内生动力和竞争活力,展现了供销合作社的新作为。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托管规模化经营服务,有望成为加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和重构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服务新体系的强大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通州区平东镇“两会” “全托管”农业经营要确保“两增” 在与农民代表的座谈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托管”经营,是探索破解“谁来种地”、“地怎样种”难题的新路子。要使“全托管”经营快速、健康发展,首先必须要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3.
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镇村民邵光华领头注册组建光华合作社,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以土地托管为主、以土地流转为辅的“六统一”管理服务模式,不仅较好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而且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浙江省临海市供销合作社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公共服务上的优势,探索构建以农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以全程社会化服务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生动样板。“土地者,民之本也”。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农业之本、农民之根。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提高土地产出率,防止土地撂荒,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聊城市供销合作社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组织东阿县、茌平区、冠县开展了“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试点,探索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保障了粮食安全,实现了村集体、农民和供销合作社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农忙时节缺少劳力成了农民最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太和县各级政府和农业协会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围绕农业生产应运而生的“农业家政服务队”开展种类繁多的有偿服务,深受基层广大干群欢迎。受到了许多在家种地农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正据统计,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超过2.4亿,而且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再返乡务农。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为破解此难题,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想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必须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乡务农。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面临短缺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  相似文献   

8.
正"不能把土地流转的快慢、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作为我们衡量农村改革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特别是让农民富起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三农"中国梦能不能实现。那么,怎么让农民富起来?我想讲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就是要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迫切需要,是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必由之路,电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继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增的广阔道路。我国农民承包地确权难、属性明确难、功能转换难、市场化运作难、激发动力难、收益分配难、中介服务组织构建难和依法流转难。积极推进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合理高效流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制定方针,明确原则,方式多样,推广租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国农村改革就是从土地承包经营开始,进而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然而,近年来,农民增产不增收,种地不赚钱,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怎样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村工作重中之重。首先,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户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单位,而是一个面对市场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农民必须把市场需求作为出发点,近几年,山东省乐陵市依据行情动向和消费者需求,并结合本地优势,及时调整农业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冉明化 《乡镇经济》2001,(12):33-3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党对农村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重要性,农业生产力水平显提高,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可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发生了新的问题,即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存在“五难”:农民增收难、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业科技普及难、农业税费征收难、乡村干部工作困难,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大多数农产品出现市场供过于求,农民收入受到的影响。二是农民的传统生产意识浓厚,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农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受到严重制约,规模狭小形成不成气候,产品缺乏市场,结构调整效益不明显。三是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畅,农民对科技信息了解甚少,缺乏对“名、特、优、稀”农作物品种的了解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掌握,往往是良好的愿望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农民一时失去发展“名特优稀”的信心。四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生产成本高,农产品效益下降等等……  相似文献   

12.
实行农村担保互助,是创新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破解农民创业和发展农业生产"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探索。文章对上杭县九洲村农民担保互助会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农民担保互助会发展所面临的信用意识、贷款审查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要绕开"三大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下降,两年徘徊。各级政府绞尽脑汁帮助、引导农民增收,农民也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但是成效甚微。笔者认为,农民增收难是因为目前的农村、农业跌入了"增收陷阱"。所谓"增收陷阱"是指,虽然农业生产总量在增长,虽然农业年年都丰收,但是农业经营效率却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增收陷阱"并不是某一个什么定律,而是由三个陷阱共同组成,制约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赵佳  姜长云 《改革》2013,(1):82-92
通过分析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动因和影响、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力及其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互动,揭示了合作社联合社组织制度创新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互动逻辑。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农业组织制度创新,既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和有机结合的产物,也是在现有制度环境约束下不断"试错"和优选的结果。土地托管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联合社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解决发展现代农业中"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支持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创新,应把营造有利于合作社企业家成长发育的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寒亭区针对本地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区供销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途径,开展了土地托管服务,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从业人口数量逐年递减,“谁来种地”成为时代之问。现阶段,最现实、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和创新服务机制,探索了生产全托管和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覆盖农业产业全链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供销力量。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农村的现实情况,安徽宿州市埇桥区认真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农村市场主体,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重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通过在土地流转、设施农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费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奖补,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18.
"留守妇女"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与扩散既是当今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出发,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改变"留守妇女"的传统种植观念,传授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既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又能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已经汇入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潮流,而农村则出现了边缘化倾向,农民增收难.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矛盾的突出表现 (一)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不种地、少种地的农民要求按政策实行均田,原来种地较多的或在承包地里种了果树的农民以承包合同不到期为由抵制均田。另外,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也使一些新迁户、新出生人口得不到土地,人地矛盾突出。有的村调整土地方案没有征求大多数村民意见,多留机动地,甚至村干部以权谋私,自己多占地、占好地,引起村民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