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粮减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农户阶段性储藏、企业储存储、物流运输和加工转化等产业链环节,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粮食加工产业链发育程度低、粮食价格改革滞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引导企业适度加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理顺粮食价格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粮食流通体制的制度安排对居民的粮食消费偏好与选择、对农民的粮食生产偏好与选择、对粮食流通企业的偏好与选择都有作用和反作用。粮食流通体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必须注意居民和农民的行为偏好与行为选择,必须同粮食流通企业(国有的或民营的)出于自身利益追求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2年第一号消费警示中指出,目前我国粮食卫生安全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隐患,提醒消费者提高粮食卫生安全意识。中消协将粮食卫生隐患警示于众,这反映了其对消费者健康的关注。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仅有“消费警示”是不够的,因为消费者很难识别哪些米面是有害的,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粮油质量安全防护体系,从源头上、从多方面为粮油卫生安全提供保障。据业内人士反映,近年来许多粮食加工和经营者,对粮食质量观念日趋淡漠,粮食质检队伍及监测工作不断弱化,许多从事粮食加工和购销的企业或个人,连最起码…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一般食用油和高端食用油的消费现状、消费者需求偏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北京市食用油企业市场发展的合理建议。一般食用油消费主要集中在花生油、大豆油和调和油,高端食用油消费主要集中在橄榄油和山茶油。一般食用油消费者偏好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和功效,而高端食用油消费者偏好产品品牌。调查结果可为食用油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为进驻食用油市场的商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意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具有高经济收益、生态收益以及附加值。本文针对江苏地区的创意农业展开实地调研,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动机、认知途径、满意度,以及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家庭结构、职业下的消费支出和频率、产品类型需求偏好等。基于此,提出江苏创意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是我国位居前列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作为出口导向型产业,其国际市场发展良好,但其内销市场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其产业发展规模不相适应。本文基于罗非鱼国内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在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罗非鱼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消费意愿受到消费者所在地消费习惯、受教育程度、水产品偏好、罗非鱼认知度、以往消费情况、产品满意度以及产品的宣传推广等因素影响。如要提高我国消费者对罗非鱼消费水平,则需要实施提高其知名度并引导消费者对罗非鱼的正面认知、开发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以及因地制宜地促进罗非鱼消费等更为有效的营销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森林食品的认知程度及购买偏好。调查发现,哈尔滨市居民消费者对森林食品的概念认知匮乏。在家庭月收入允许的情况下,选购森林食品时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且季节因素并不影响消费者对于森林食品的消费。但消费者在选购森林食品时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购买森林食品的渠道增多。调查进一步发现哈尔滨市居民消费者在选择森林食品时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基于此,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哈尔滨市居民购买森林食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角度提出扩大促进哈尔滨市居民森林食品需求和促进哈尔滨市森林食品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粮食供应链是指围绕粮食核心企业,通过对产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将粮食及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农户、粮食收储中心、粮食加工企业、粮食配送中心、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粮食加工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提高粮食附加值、稳定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粮食加工企业深受"稻强米弱"、"麦强面弱"局面困扰。2015年粮食市场弱势运行,令不少粮食加工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解决我国粮食行业的高库存问题,需要在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尽快开展机制、体制改革,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而提升加工消化能力是"去库存"的一个关键节点。破解加工企业经营困境,支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紧迫。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与新疆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与消费、林果生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对华南市场消费者的水果消费能力、消费特征与偏好、消费需求发展和变化趋势等的分析,得出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在华南市场特别是城市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而且通过华南市场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市场已有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消费者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对促进罗非鱼国内消费意义重大。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和沈阳市150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论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消费者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消费者对罗非鱼的消费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者的年龄与食品支出额与其消费意愿呈负相关;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总收人、水产品偏好、城市化等因素与其消费意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胡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胡麻产品的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群体特征,主要集中在甘肃、宁夏、山西等产区;消费群体多为农村居民,消费方式主要为当地居民自留榨油或干炒食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胡麻的消费群体不断增加,消费人群由产区农民向大中城市消费者扩展。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胡麻净进口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胡麻属于油用亚麻,是一种耐寒、耐旱的作物。受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胡麻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生鲜认证猪肉产品为例,本文利用对北京市城镇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尽管50%以上的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有自述偏好,其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较强,但是,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家中是否有18岁以下的孩子和家庭人口规模等是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一致性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的意愿支付价格、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认证知识和认证农产品的了解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此外,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其所感知到的生鲜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等变量也会较显著地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一、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食品工业可以加速农业结构及其产品品质的优化,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粮食生产决定着粮食加工与消费。在粮食供不应求时代,我国对粮食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粮食工业的资金投入、科研经费、技术力量分散,粮食及食品工业不仅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限制了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1.近年食品工业持续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加工食品已占饮食消费的80%~90%,当前全球排名前10位的大型财团企业中,4家是农业为基础的食品企业集团。从食品加工业水…  相似文献   

15.
1 粮食市场形势分析1.1 粮食市场需求变动的特点1.1.1 由单一化、低层次需求向多元化、高层次需求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过关,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食物消费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且不同的群体产生不同的需求。如广大农村居民消费已由粗粮转变为细粮,城市居民的粮食消费更趋向优质、营养、卫生、方便、保健等方向。居民的食物结构也逐步实现科学化,即以粮食消费为基础,适量增加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并辅之以豆类、薯类、植物油和果蔬等。其中,绿色消费更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消费需求呈现结构性的变化。人们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而对包装小型化、方便化、品质高档化的精加工粮食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同时追求粮食产品的天然、鲜活、味道、安全和营养,将是粮食需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辅之以面谈式访问,对武汉市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采用有序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偏低,虽然接受程度较高却并未形成有效的购买意愿,消费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以及食品安全意识、获取信息来源和消费偏好与信心等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选择。因此,需要通过加强转基因科普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完善转基因食品监管等举措来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从消费者偏好的视角,探究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来源,能够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关键信息。以果汁产品为例,本文采用选择实验法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产品类型、品牌地、加工地、原料产地和转基因等产品属性的偏好与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类型和非转基因是果汁产品附加值提升的关键,品牌和原料的原产国也有助于实现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消费偏好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质量设计有助于实现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政府产业政策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类型和加贴非转基因标签,来提升中国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实施品牌和原料的原产国公共推广政策、维护和塑造原产地正面形象,也能够有效提升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0月,国家粮食局在吉林、江苏、安徽、山东和重庆等五省市开展对2002年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试点。调查内容包括:农户粮情、城镇人口口粮消费、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粮情、系统外粮食经营企业粮情和粮食流通环节中损失损耗等。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调查方法。此次试点省市共调查农户数23906户,占农户总数的0.5‰;调查城镇居民11950户,占居民总数的0.4‰;调查粮食加工转化企业3788个,占总数的20%;调查系统外粮食经营企业1944个,占总数的20%。从试点省市调查结果来看,初步结论如下:5省市粮食生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演进及其阶段特征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绿色食品产业演进进行了梳理,根据各阶段不同特征,分析了影响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问题。研究表明:2003年是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形成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功跨跃产业形成期,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它的发展将受其所在阶段的产业规模、产品和品种结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认证制度、政府监管制度、绿色食品市场与消费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受产业、企业、消费者、政府等方面问题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全民健身和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居民网络体育消费规模随之增长。调查研究表明:居民网络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较低;在网络体育实物和服务消费类型的选择方面,倾向于功能性;参与网络体育消费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用和性价比;不同年龄、职业、学历、婚姻、收入在网络体育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青年人、未婚者、收入较高者、学历较高者网络体育消费金额更高。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