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光 《农业经济》2004,(3):10-11
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1、建设公共财政支农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最主要的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建设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实现收入增长和充分就业问题。“三农”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五年来,闵行区按照习近平同志2007年在闵行调研时提出的"要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整体规划、聚焦重点、分步推进,使区内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进入全市乃至全国领先行列.2012年,闵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14496元增长到2265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9∶1,农民收入连续九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九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3.
正农民收入问题对于"十三五"来说,是"三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福祉和农民能不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十二五"期间上海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05元,收入水平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保持领先,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年增速达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增长7.8%,快于同期  相似文献   

4.
谈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一、头等重要的话题近两年来农民收入出现了增长缓慢的势头,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90元,比上年增长4-6%,增幅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0元,比1997年增加70元,增长4-3%,增幅又比上年回落了0-3个百分点。农民纯收入增长又开始低于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1998年低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拉大。近两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尽管农产品总量是增加的,但农…  相似文献   

5.
决定消费支出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性质、可支配收入、预期的未来收入和消费理念等,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收入性质.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城镇居民倾斜严重、农民获得的分配比例持续降低及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等多重原因的影响,导致农民消费增长乏力.同时由于农村医疗制度和福利制度相对不太完善,导致农民不敢盲目消费.因此研究农民收入性质对拉动农民消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城镇居民水费支出占收入与消费的比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1995—2000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水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尺)与水费支出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例(r)的变化及其原因,认为:宜统一采用R作为控制指标;通过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加大节水力度,提高居民承受能力;进一步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大水价调整幅度。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围绕六年倍增计划目标,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突出农业现代化引导,组织实施十项富民行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9月份,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9元,同比增长10.1%。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工资性收入保持较高速度增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解放后至2006年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3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利用1992—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市场条件的完善有助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增长;以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乳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奶类消费量5个指标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划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部6省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是区域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区域农村发展存在东中西差异。中部6省(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及江西)农民收入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水平。深入分析中部6省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199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部6省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部6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都在1%的水平下影响显著,其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效应最大,除山西省外,影响值都达到1.0以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之,中部6省之间的影响效应值在0.65~0.95之间,山西省影响效应最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效应值最小,中部6省除山西省外,其他5个省份的影响效应均大于0.5。并提出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定人力资本投资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进行自主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加大农村医疗基础建设,完善农村医保体系等一系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到2010年左右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2年3996元的基础上增加到8000元。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关键是要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在“四增一减”上做文章,重点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加工增值和“三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业资金投入与农民收入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清晰识别农业资金投入对新疆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并给予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资金使用效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选取1978~2013年新疆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农民自主投资与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实证探究。[结果]新疆地区财政支农、农业信贷、农民自主投资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内财政支农、农业信贷以及农户自主投资的促进效应不如长期明显,其中农业贷款的收入效应远低于财政支农和农民自主投资;财政支农、农民自主投资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短期内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则格兰杰因果关系解释力逐渐减弱,而农业贷款在短期内不是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则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结论]该文提出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提振农民自主积累资金投资的积极性等政策含义,以期为新疆"三农问题"有效解决提供坚实可靠的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4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 (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 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溪洛渡水电站投资和云南省永善县经济发展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水电建设对地区GDP、社会消费和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投资对永善县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对永善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地方政府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水电开发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将水电开发收益惠及更多人群。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源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将其列为重中之重.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带和关键区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协调区域发展,必须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和主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区域基础.[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借助统计年鉴,通过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分析,比较13个粮食主产区和7个粮食主销区在10年间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差距.[结果]粮食主产区在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等方面的生产规模优势和生产能力显著,对我国经济社会贡献巨大;粮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粮食主产区需要支付高额的生产费用,承担运输成本与储存成本,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补偿;粮食产销区之间囿于主体功能与发展责任的迥异而导致经济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差别.[结论]据此提出,必须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价值选择与国家政策导向:应在中央政府、区域政府层面完善相应的政策:一是国家层面制定粮食主产区区域政策;二是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三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精准度;四是建立产销区利益联动机制;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要求以及新阶段“三农”发展现状、特征构建农民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9年江西省103县(区)的农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从职业素质、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健康水平、市民化水平五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农民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找出影响江西省农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2019年江西省103县(区)的农民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 (1)江西省农民现代化发展水平主要受职业素质、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民化水平等的影响;(2)江西省农民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评价值为0.565 5,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趋势;(3)从一级指标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来看,农民职业素质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发展水平、市民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显著的多维性和异质性。其中,职业素质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南部高北部低”的特征,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发展水平、市民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结论 江西省农民现代化发展进程还有待推进,未来应该在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促进农民就地市民化、加强区域间农民现代化发展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进一步提高农民现代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农村地区内需增长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及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东省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但其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相对来说却比较低,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文章以广东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论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方面的内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3方面因素都发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教育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再次,农业机械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不太显著;最后,道路、通讯设施对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收入收入的贡献率相对其他变量数值较低。并提出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表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传统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分别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空间和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研究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均沿着其最初类型稳步演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2)地区间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受到所邻地区的影响,其在空间上的趋同过程不独立。(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较发达的川南地区发生向下转移,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川西地区则发生向上转移,四川省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将进一步缩小。(4)地区类型转移受周围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农民消费水平的空间趋同变化明显于收入水平的空间趋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养业季节性强、农民工流动性大、农村防护条件差,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研究显示,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中断,家禽养殖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导致短期肉价下跌和2020年肉类供需紧张局面加剧;果蔬滞销、粮食销售延迟以及部分农产品消费抑制,将使相当部分种植户2020年收益面临下滑;疫情期间的延期复工和疫情后的长期停工会导致农民工就业人数下降205万人至351.1万人,2020年农民工人均工资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可能将下降1.45至2.46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疫情对各项收入来源的影响,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可能将下降2.59至3.59个百分点。因此,应加紧建立应急储备和加大供需调节力度,以补贴和政策性信贷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帮助小农户度过难关,加大对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和返乡创业的支持,多渠道稳定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