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融合中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强化以城带乡,落实优先发展,推动一体改革,促进全面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以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体系为重点,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完善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联通;三是构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系和机制,扩大资金、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2.
客观评价城市周边乡村多功能特征,是分类制定精细化转型策略的关键之一.依据乡村振兴目标构建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和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案例,分别计算镇域尺度的生态保障(E)、农业生产(A)、经济发展(D)、休闲文化(C)、生活保障(L)5项乡村功能值,分析两个案例区不同乡村功能发展特征及其原因.从乡村功能优化的角度,结合乡村发展权保障、生态资源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与实践讨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城市周边乡村制定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乡村农产品资源丰富,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欠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业农村短板日益体现。为响应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考虑多方原因分析影响云南城乡物流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双向物流+众包物流”网络平台,设计城乡三级配送模式,整合城乡物流信息,提高运力资源利用率,创造规模化效益,改善城乡物流现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书写中国梦云南篇章。  相似文献   

4.
王志豪 《价值工程》2021,40(31):4-6
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在于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而人才、文化发展和教育紧密相连,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两个理论,着力政府对城乡教育资源配备的政策设定.以实际案例S省为立足点研究S省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资源配备不均衡的诸多因素.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从明确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目标、改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城乡资源资源配置能力、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四个角度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并为进一步完善S省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真正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主要战场在农村,而农村要真正实现振兴首先要保证农民收入来源稳定,在农民的诸多种类收入中,唯有产业收入可谓是根本,是源泉.针对不对区域,不同种植习惯,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城镇化发展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城镇化与"三农"密切相关,县级单元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层级,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单元。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县域城镇化互促共进、相辅相成。从乡村内生活力缺失、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均衡、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足、乡村地区环境污染风险加大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城镇化中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近就地吸纳农业人口转移、保护和传承乡土文明三方面重新认识县域城镇化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从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差异化乡村发展指引、发挥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支撑作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新经济、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传承保护乡土文化等方面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保护和利用乡村现有资源,把每一个村落的历史、文化、地理、人文、产业相结合,以文化为抓手、继承乡土文化传统,才能更好、更高效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才能使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合力,更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实施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中国疆域广阔,乡村情况复杂多变,其振兴之路更应遵循习总书记所说,走与之相适宜道路,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振兴乡村。阜新由煤炭资源而发展,具有丰富矿产开发经验和技术以及完备的矿产开发政策,利用此优势,结合习总书记的因地制宜理论,根据不同地区的矿业资源拉动全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活动的载体,其优化配置是促进城乡关系进一步融合的关键纽带。通过成渝地区土地资源配置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配置对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土地资源配置对城乡社会融合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农用地边际收益的提高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非农用地边际收益的增加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下,土地资源配置、农用地边际收益和非农用地边际收益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缩小。在城乡融合发展和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的新形势下,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增加农用地边际收益,是切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河池传统乡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面对传统村落日益解体、传统文化逐渐凋敝以及村落生态日益恶化等问题,加强河池传统村落价值挖掘,培育村落内生动力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乡村面临的价值困境,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价值激活的路径,研究重构传统村落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的方法,进一步发掘整合与传承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多样化集体记忆和多元性价值,激活乡村内生式发展动力,形成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河池传统乡村在继承珍贵传统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萍 《物流科技》2008,31(10):41-41
农村物流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市场化转型,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农村物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对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需要加快农业保险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保险新一轮试验和调研在中国保监会的力促下启动两年了,而且批设了三家农业保险公司,虽然试验有了小小的突破,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农业保险业务大规模的发展还尚待时日。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关键是政府迄今没有整体性制度建设计划,而农业保险的第一需求来自于政府,如果政策性保险只是停留在号召、提倡或临时性补助上,政府的这种需求不可能变成现实有效需求,这种保险制度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那么,商业保险公司只能承担一些商业性的不亏损的“小打小闹”的农业保险业务,永远停留在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价值工程》2012,31(17):93-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而且更需要培养懂经营、精管理的现代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加速新农村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可以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正确认识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构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机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research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determinants of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 rural wome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tudy involv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women recognized as leaders within a rural community. Each of the 25 rural women leaders interviewed was raised on a farm or in a community with a population smaller than 2,000.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tudy was administered via Survey Monkey to 133 women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Review of Personal Effectiveness with Locus of control (ROPELOC) instrument, which included the key domains of interest and was expanded to include additional questions focusing on unique challenges to leadership among women living in rural communities. The project used leadership‐related community groups as an entry point to identify women across rural Kansas for the survey. The results from these two methods identified six themes: lifelong learners, bias and discrimination, self‐efficacy and overcoming barriers, community influence and social capital, leadership mentors, and expression of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其他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兼与考虑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提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运营理念下的乡村发展模式构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7,(9):9-1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实施衍生出的"三农"问题长期制约了乡村的发展,乡村迫切需要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日益关注,乡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但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笔者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城市经营"、"城市运营"、"乡村经营"和"乡村旅游运营"等相对较新的概念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运营"的理念,并探索了将其运用于乡村发展的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30):42-4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们对于乡村旅游景观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为了使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建设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开发与保护工作,从而更好地改善农民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9.
张炜玮 《价值工程》2012,31(31):286-288
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分析,指出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由此提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性。接着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角度进行论证,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行的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可得性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与农村居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