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地质勘查资料与监测数据,分析了柏堡滑坡的变形特征,研究了滑坡变形失稳机理;利用Geo-Studio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是柏堡滑坡变形的主控因素,大气降雨是滑坡变形的直接诱发因素,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促使滑坡变形失稳;滑坡变形与持续性降雨和强降雨关系十分紧密,其中持...  相似文献   

2.
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斜坡部分岩、土在自重作用下,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而失去稳定,沿着内部某一软弱面(或带)产生滑动变形的现象.发生滑坡是诸多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滑坡的活动强度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首先阐述了滑坡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了滑坡的形成条件,重点论述了对滑坡治理的各种方法的综合考虑,以供工作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杜杨 《科技与企业》2013,(24):215-215
滑坡灾害目前已经成为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和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气候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破坏,使滑坡灾害在近年来频发。滑坡一旦发生,交通中断,江河淤积,厂矿房屋被毁,甚至掩埋整个村庄,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本文针对滑坡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防治办法进行讨论,为治理滑坡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美年 《科技与企业》2014,(14):259-259
文章对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由此确定了滑坡的影响因素和主要类型,并且对边坡滑坡的灾变极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且根据现场试验和数值方法证实了方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朱艳歌  倪振强 《价值工程》2014,(26):128-129
古滑坡复活现象,在当今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比较常见。引起古滑坡复活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但对于古滑坡来说,其复活的机制不外乎由于外在因素破坏了其原来的平衡。研究和总结这些滑坡复活的共同点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它使得对于古滑坡的防治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大大降低由古滑坡复活引起的损失。通过某一古滑坡实例,详细探讨古滑坡的复活机制、诱发因素,对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滑坡的地质结构、变形特征和危险性预测,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建勋 《价值工程》2014,(18):297-298
本文从大陂头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及人为工程活动影响诸方面,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原因,为防治大陂头滑坡再次滑动致灾,设计采用拉锚抗滑桩群为主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膨胀土不良工程特性对滑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滑坡形成过程及其危害分析,和对膨胀土的膨胀指标和强度指标研究,从而进一步研究膨胀土的物理性质、工程性质和膨胀土滑坡的影响因素。从实验和资料分析得出膨胀土的不良地质特性对滑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价值工程》2013,(14):108-109
对国道316线滑坡段滑坡体地质条件和滑坡成因、地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侯汝几 《价值工程》2015,(14):227-229
通过对工程区区域地质环境、滑坡所在山体基本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机制,认为滑坡体的形成历史与河流的发育过程紧密联系及特殊的岩性组合造就了该区特殊的河谷形态,并提供了广阔的第四系物质赋存空间,并进而演化形成了现有的崩塌体空间形态和变形表象;在深入分析该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变形迹象及物质组成差异性为依据,对该滑坡变形机理进行论述,重点评价影响堆积体稳定性的诱发因素,结果表明,堆积体滑坡的变形机制是受粘土层的控制,堆积体在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产生蠕滑—拉裂变形,并具有牵引式破坏的典型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宣汉县樊哙镇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进 《价值工程》2011,30(8):78-80
2009年7月16日21时30分,宣汉县樊哙镇古凤村大风滩发生了严重的滑坡灾害,其滑坡方量约50×104m3,最大滑移距离达40m,约10×104m3滑体物质进入河床,将约80m宽的河道堵塞过半(约40m)。滑坡造成民房垮塌和相关设施的毁坏,经济损失巨大。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降水特征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滑坡形成的过程探讨了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表明,该滑坡是暴雨造成前河河水水位上涨冲刷滑坡前缘所致,超强降雨起到了冲刷、顶托、楔裂、促动的作用。既存在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因素。深入研究樊哙镇古风村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成灾机理,对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进而对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与大风滩滑坡类似的临河型滑坡的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