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专商引岸作为清代盐专卖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清初朝廷为维系稳定的财政收入而确立的管理商人行盐的制度。从具体运作看,专商引岸在清代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经营方式,引岸世袭的观点并不完全成立,这充分反映出清代财政制度是要综合考虑税收和市场等要素并予以调适的。清前期,长芦盐区的引岸经营以盐商认办为主,欠课商人易被参退,参商引岸继续招募殷商接办,但晚清以降则转向采用租办方式来经营引岸。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窝价不断叠加和盐商资金链来源问题。盐商接办参商引岸,除缴窝价外,需同时认交附带在引岸上的各种款项。清前期盐商尚能通过借贷内帑维持经营,晚清时期,商力疲乏,尤其是内务府等官帑的收撤,使得招商承办变得不切实际,以更少成本进行引岸经营权转移的租办便成为主要方式,并得到官方认可。  相似文献   

2.
丁凤琴 《魅力中国》2010,(2):109-109
前段时间参加了大市组织的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有幸获得了一等奖,这次赛课活动使我认识到了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可见文本解读在  相似文献   

3.
史料运用是中国纸史研究的必要途径,但当前纸史研究出现了史料出处错误、史料内容错误、引注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考察和订正史料错误对纸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史料运用屡屡出错的原因是纸史研究对传统文献不够重视,满足于转引,导致诸多错误不断被延续;而挖掘新文献的缺失,又会限制研究视角的展开。希望学界能够重视史料引用问题,严格遵照原文,符合学术规范;更要重视扩展史料运用的深度和宽度,认真解读传统文献,开发新的方法和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珍藏的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抄档资料,包括了1821年至1911年清朝的21个行政省域内各府(州、厅、县)的各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史学者从故宫档案中挖掘整理出的专题史料,是研究清代后期粮食价格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其进行整理,有助于加强清代经济史的计量分析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史文献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乾嘉两朝是清代盐商捐输最为踊跃的时期。既有研究主要根据盐法志统计两淮等5个盐区的盐商捐输数额,对不同盐区捐输差异的原因未做解释。本文主要根据档案资料补充大量数据,统计乾隆朝盐商捐输数额约3 936.3万两、嘉庆朝约6 857.6万两,其中嘉庆朝的数额是以往研究结果的两倍以上。通过不同类型史料的对比,本文认为,由于不同盐区商人资本差异悬殊,在清代内地11个盐区中,两淮、两浙、长芦、山东、两广等五区盐商是乾嘉两朝的捐输主体,河东、福建两区盐商偶有捐输,四川、云南、陕甘、奉天等四区盐商并未捐输。盐商捐输款项难以按期缴纳的情况出现于乾隆末年,至嘉庆朝成为常态,反映出至此捐输已成为盐商的沉重负担。作为捐输的绝对主力,两淮盐商在乾隆朝的捐输约2 893.3万两、嘉庆朝约5 360.7万两,其中政府先后减免未完捐输银120万两、514万余两。嘉庆朝的统计数据远超以往,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嘉庆朝盐商捐输对国家财政的补充作用,也为理解清中期盐商——尤其是两淮盐商——没落的时间节点、原因等关键问题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清初淮南盐场灶课原额的确定,不是对明代数据的完全继承,而是以明末本色盐引折银数为原额,利用草荡亩数和盐引数进行计算的结果,反映出灶课已转化为向盐场荡地所征的赋税。在此基础上,灶户可以通过报升获得新淤荡地,使其成为私有财产,并引起灶、民、商之间的荡地交易。乾隆年间,江苏巡抚打破户籍限制将新淤荡地分给■主,使淮南盐场真正迎来了"场商散做制"的发展,荡地逐渐集中在场商手中。另一方面,随着地理环境和赋役制度的变化,范公堤以东的盐场逐渐形成了"农灶—草荡—煎灶"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与之对应的"总(团)—公樵地—灶"的地理分层。  相似文献   

7.
食盐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民国各级政府用以搜刮民脂民膏的主要工具.民国江西是非产盐省份,食盐只能从外省引入,不同来源的盐,不同盐区所销之盐,其盐税及演变情况是不同的,加上国民党"围剿"战争的影响,民国江西的盐税,较之他省不仅显得更加纷繁复杂,而且负担奇重.  相似文献   

8.
清朝前期西洋钟表的仿制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及至明末,个别地区已出现国人学习钟表技术并仿制生产。入清以后,全国多处地方出现专门的钟表制造并成为清代手工业中颇为独特的一行。本文拟在广泛系统搜集中西文献、档案及前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清代前期全国各地出现的西洋钟表仿制与生产情况进行文本上的实证,以求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化。  相似文献   

9.
吴丽 《魅力中国》2008,(2):99-9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就教师而言,他们解读文本,是为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体验引导学生的解读,从而使文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就学生而言,他们解读文本,是为了感悟文本内涵,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在文本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教益。因此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资源,探求高效率的文本阅读方式.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要有自己的独到之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文重读"、"讨论商榷"和"续写改写"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文本研读能力和文本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1.
顾季尧 《魅力中国》2014,(18):86-86
本文通过对《答谢中书书》的文本解读,来剖析陶弘景的“傀士”精神。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将参考学术界对《答谢中书书》的考证,对陶弘景的“隐士”精神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唐博 《发展》2015,(2):77-78
票盐制度的实施,迈出了推进盐业市场化、废除食盐专营的历史步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给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其中写道:"上年普福奏请预提戊子(乾隆三十三年)纲引,仍令各商每引缴银三两,以备公用,共缴贮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有奇"。奏折里提到的普福,是尤拔世的前任。"纲引",又叫"盐引",是在盐业官营的背景下,官府向盐商发放的经营许可证。"这是一张神奇的纸片。有了它,盐商才能从事盐业经营。这年的"盐引"额度不够。普福决定,把第二年的额度提前发给盐商,收取一定费用,以此变相增加盐引数量,叫做"预提"。  相似文献   

13.
熊瑜  张凯  曹斌 《特区经济》2022,(10):55-59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中央及31个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研究样本,基于有限理性决策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测度各地方政府注意力与梳理注意力配置的重点方向,为数字中国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中央政府最重视数字生态建设,各地方政府最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浙江省政府数字中国注意力最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对数字中国分配较高的注意力;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是各省政府注意力共同的聚焦方向,各经济区域因地制宜差异化注意力侧重领域与选择布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利用清代留存粮价资料进行的研究,虽已覆盖全国范围,但视野仍集中于基本经济区,对边疆省份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云南省为例,从供给、需求、国家调控和市场发育四个维度出发,依托清代耕地、田赋、人口、收成分数、粮价数据、仓储数据等资料,在充分挖掘定性描述类史料的基础上,利用定量分析,将清代云南粮食供需和国家调控各环节的“程度”直观呈现,系统反映清代云南粮食供需与边疆安全相联系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激励慕课联盟平台和高校共同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以宁波高校慕课联盟平台为例,首先运用Shapley值改进模型设计高校间在慕课数量和质量上的利益分配机制,其次考虑平台为“经济人”角色,将Shapley值改进模型融入平台与高校的委托代理模型中,设计平台对高校的奖金分配机制。研究发现该机制有利于激励高校共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扩大慕课联盟的数量规模,提高平台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伟 《重庆与世界》2011,(19):77-79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双译本的人物对话语言翻译,就是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分析原著中对话者使用的辞章及所在语境进行话语解读,并同译文本相对照以分析译文本的意义,判断其是否深入接近文本,展示文本深层潜质。在研究中,对原文本和译本的双重视野进行融合和比较,反过来有可能借助译者的力量去唤醒文本中沉睡的或被忽略的意义,发掘和探讨文本的丰富内涵和多重阐释。  相似文献   

17.
张伟 《重庆与世界》2011,(10):77-79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双译本的人物对话语言翻译,就是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分析原著中对话者使用的辞章及所在语境进行话语解读,并同译文本相对照以分析译文本的意义,判断其是否深入接近文本,展示文本深层潜质。在研究中,对原文本和译本的双重视野进行融合和比较,反过来有可能借助译者的力量去唤醒文本中沉睡的或被忽略的意义,发掘和探讨文本的丰富内涵和多重阐释。  相似文献   

18.
四川井盐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见于文字记载的即达两千年以上。在清代以前,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井灶,基本上掌握在封建官府手里,如明代即系“官掌井”,“灶皆官置”;其生产经营也是由官“募壮丁,煮盐办课”。“大率自秦汉以来,始则夺灶户之利而官煮之,继则夺商贾之利而官自卖之;行引以后至并引,亦官自卖焉”。官府严格的控制着生产和流通过程,使得四川井盐业生产长时期来得不到顺利发展。入清以后,四川井盐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废除了以往官府对井盐业的直  相似文献   

19.
马予静 《魅力中国》2011,(11):166-167
传统的文学观念给给我们的文本解读预设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作品、文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政治态度、立场——寻找作品、文本的原意。而当代哲学解释学为我们的文本解读开启了新的视野:作品、文本的意义只有在理解中才产生意义,也即是解释者的视域、文本的视域和当下情景的视域的融合而产生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视域融合的概念、特征,来讨论视域融合下文本解读的意义,并探寻语文科文本解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两淮盐务中,由“世业”根窝、“年窝”朱单组成的引窝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围绕其交易、炒作、质押,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资本市场。其中,根窝虽可交易,但须受盐运使司、总商严密控制;朱单在经“预纳纸朱”、颁“朱单式”与“滚总成纲”等改革后,成为可通过引行中介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是故,引窝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与炒作主要围绕朱单来展开。引窝价值涨落虽受产盐数量及官方政策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口岸行盐之畅滞,销盐最多的湖广口岸由此成为该资本市场的重心。引窝也可用于抵押借款,乾隆间即有专门针对运商放贷的“■商”,至嘉道间1/2乃至3/4的运商依靠“借■”来行盐。盐官并未意识到根窝、朱单的融资功能,只是为减轻运商的成本与治理滞岸而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政策,这反而加重了运商的成本,加速了两淮纲法的崩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