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有清一代,朝廷律例对蒙古地区水资源的产权没有做相应规定。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大青山沟水的产权源自户口地的权属。在水分交易和用水纠纷中,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都是通过户口地的权属来证明水分的归属。单独的水契缺乏充足的法律效力,必须与户口地档册相互配合,才能证明沟水产权。民国时期各种水利法规的制定、公布和实施,使现代水权观念进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水利法规的厘定意味着水权从地权中析分出来,获得了单独的法律地位。水契、租水执照和水权状也相应地具备了独立的法律效力。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水利法规和文字契据为土默特民众竞逐沟水产权提供了契机,从而引发了地方水利秩序的重新盘整。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朝廷律例对蒙古地区水资源的产权没有做相应规定。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大青山沟水的产权源自户口地的权属。在水分交易和用水纠纷中,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都是通过户口地的权属来证明水分的归属。单独的水契缺乏充足的法律效力,必须与户口地档册相互配合,才能证明沟水产权。民国时期各种水利法规的制定、公布和实施,使现代水权观念进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水利法规的厘定意味着水权从地权中析分出来,获得了单独的法律地位。水契、租水执照和水权状也相应地具备了独立的法律效力。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水利法规和文字契据为土默特民众竞逐沟水产权提供了契机,从而引发了地方水利秩序的重新盘整。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农田灌溉中的水权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中农村灌溉用水资源权属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二者的分离,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而包含于水粮之中的水资源使用权费是国家所有权藉以实现的经济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中,水权的取得方式和分配原因、实现的途径和管理方式存在着若干差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明清时期水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及其与地权关系的分离  相似文献   

4.
清代河北获鹿县编审册之地权分配资料显示:地权分配在康熙年间至乾隆初年呈逐渐集中之势;乾隆中叶以后,地权分配渐趋分散,前后形成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既不同于俄国恰亚诺夫式周期,也与中国的治乱周期相矛盾。它是由土地市场变动及诸子分家继承制共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祁门县二十二都二图四甲王鼎盛户实征册始于雍正六年(1728),迄于咸丰九年(1859),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这批实征册详细记载了王鼎盛户业户在此期间的土地买卖、分家析产等土地推收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清代乡村地权分配的实际形态,反映出地权分配变化会导致乡村经济结构的变迁,揭示了土地买卖周期与土地市场供求、诸子均分与土地流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代山陕地区基层水利管理体系探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山陕地区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水利灌溉最早的地区之一,围绕灌溉而形成的管理系统以维护水权为核心,成为重要的民间组织形式。本文在全面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同时,指出以渠长为核心的基层管理体系包融了乡村社会的诸多层面,其中乡绅、大户结成具有渠长人选资格的水权控制圈在水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祁门县二十二都二图四甲王鼎盛户实征册始于雍正六年(1728),迄于咸丰九年(1859),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这批实征册详细记载了王鼎盛户业户在此期间的土地买卖、分家析产等土地推收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清代乡村地权分配的实际形态,反映出地权分配变化会导致乡村经济结构的变迁,揭示了土地买卖周期与土地市场供求、诸子均分与土地流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清代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类型意义,由于河道变迁、土地形态转化、村庄迁徙、边界冲突、土地买卖等原因,村庄要应对滩地出没、地权转移、人的流动等不稳定因素,滩地制度的形成是生态环境、土地所有制、社会相互关系不断调适的过程。鱼鳞册显示,沿河村庄形成严密的边界制度,田块位置及其地权性质利于维护地界。家户私有滩地地权分配不均,村庄公有、家户分耕的"份地"较为普遍。部分村庄的滩地鱼鳞册从清初一直延用至民国,反映了区域社会对滩地稳定有序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桃 《南方经济》2006,(10):32-38
行政分割、部门割据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已成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最大障碍。本文从产权和产权制度的特征与功能出发,分析了水权与水权制度的涵义,试图运用产权理论说明我国应选择何种流域水资源产权的配置模式,才能使其效率达到最大化。文中着重分析了流域水权配置的三种模式:行政管制分配、用水户参与分配、市场交易分配,并比较了三种配置的效率。最后。构建了我国的水权配置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尤其是地权分配体系是形塑农业税收制度演进及其内部构造的基本要素。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从地权保护出发,不仅通过征税实现地权的保护,同时通过对课税对象的选择、纳税主体的确立以及计税标准的设计,有效地将地权持有、地权收益、地权交易等环节纳入征税范围,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均衡的地权型税收体系,基本实现了不同层次之地权享有者的合理公平负担,是中国农业税制史上的一大革命。  相似文献   

11.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买卖与社会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买卖历来为经济史研究者所瞩目并倾注于大量精力。论者或从土地所有制变动着眼,或从土地兼并、阶级压迫剥削入手,其考察的角度大多从土地购买方出发,如商人资本流向土地、缙绅地主利用特权占地等等,研究的对象也多为土地买卖中需求一方的经济人(商人、地主、官僚等等)以及购买资本;甚少涉及土地买卖中供给的一方,即土地出售者以及出售者在转让地权后所取得的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及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悬殊,地权分配状况及其变化,十分复杂,由于受传统和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全国范围看,地权的集中与分散,往往同时并存或交替出现。但20世纪30年代,集中却是地权分配的一般形态。其基本趋势和特征是,自耕农加速破产和无地化,中小地主没落,大地主膨胀,地权恶性集中。本文在综合整理大量调查统计基础上所作的20世纪30年代地权阶级分配数量估计显示:南北之间地权分配的差异缩小,地主富农占地比重上升,占全国人口11.8%的地主富农垄断了61.7%的土地;而占人口66%的贫雇农只有17.2%的土地,仅相当应得土地的1/4强,土地分配不均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解决占农村人口的2/3的贫雇农的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直接参与农作物的生命活动,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硬约束。河北省是农业生产大省,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供给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和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于是,农业水资源管理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本文从水价、水权、水利设施建设3个角度出发,寻找河北省农业水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1):159-160
·古代经济史研究·饮食文化与海外市场 :清代中国与南洋的海参贸易戴一峰  83 1清代中期四川分府人口———以 1812年数据为中心曹树基  92 1论蔡京茶法改革———兼论宋代茶法演变的基本规律黄纯艳  10 6 1吐蕃统治敦煌的户籍制度初探金滢坤  116 1汉代河套地区的开发刘磐修  12 5 1气候与汉代水利事业的发展马 新  30 2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万 明  39 2中国古代关于商品买卖的法律文书研究郑显文  5 2 2论秦汉商品市场发育水平的几个问题黄今言  93 3中国传统社会地权分配的周期波动赵 冈  10 3 3·近代经济史研…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在前辈学者成果积累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传统社会土地交易是怎么运作的,地权是怎么界定和交换的,系统研究了传统社会有中国特色的地权机制,揭示了地权交易所派生的金融功能。本文以经济学方法为主,多学科视角和方法并用,在材料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定量方法。强调经验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呼应。所用材料主要有地契文书、习惯资料、刑档案例等。  相似文献   

16.
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言,无论是古典的或是庸俗的,都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我们知道,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的科学功绩,在于他力图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原理出发,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范畴,由于这个原因,他能够"把非劳动者借以从商品价值中获取份额的一切收入形式……都还原为利润这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前辈学者成果积累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传统社会土地交易是怎么运作的,地权是怎么界定和交换的,系统研究了传统社会有中国特色的地权机制,揭示了地权交易所派生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除归户、归群等整理研究地契的系统性方法之外,对地权变动的连续性过程进行解读,是理解地权市场结构及其流动的重要路径。综合考察多种土地交易形式构成的地权变动链条——分家、承继、一般性借贷等,多次土地交易,找价回赎、缴纳契税、推收过割与承担粮差等四个方面,可以发现这些涉及地权转让、分割、交易的行为,即是地权流动而不断界定的过程。地权界定包括总体性地权明确以及地权内部分化两个方面,完全、绝对的地权界定并未发生在清代的中国。而就过程中的关系而言,所有行为过程要符合王朝的制度规定或社会规范等正当原则,前后过程之间的地权界定存在正当性供给与需求的内在机制。以正当来解释地权界定的全过程,可以发现清代乡村社会地权市场平稳运转以及信用秩序形成的根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省清苑县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和分析;对这一时期地权变动的主要方式,也做了概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河西走廊讨赖河流域近代水利危机自萌芽、激化到解决的全过程,指出在前现代技术条件下中国干旱区水利开发具有不稳定性与不可持续性,尤其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水权制度并保障其执行。不同于一般的水利纷争,流域性水利危机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国家的介入;国家介入欲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强大政治力量并引入现代水利技术。国家不断寻求着解决危机的最优方式与最佳步骤,其间种种反复曲折体现出水利技术与水权制度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亦反映出"国家"一词在干旱内流区水利事务中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