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中心,辅之以耕、耙、耖为基本环节的整地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肥水管理技术,目的在于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这套行之有效的传统水稻栽培技术至宋元时期已基本定型,构成中国近千年来经济发展的一大基石。明清时期,水稻生产得到全面发展,但其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在原有稻作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成为稻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而新方向的调整除了受制于自然因素之外,也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收录在明崇祯《松江府志》卷6《物产》中徐光启《告乡里文》是研究徐光启生平及明清时期江南农业史的重要史料,其核心问题就是在水灾过后,如何恢复水稻生产。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中所涉及的品种、播种、育秧、移栽、买秧、水利排灌、农业改制等问题进行解读,试图为江南经济史研究提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水稻更是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首席专家、研究员朱德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稻高产机理与栽培、抗逆机理与生产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水稻节水与水分生产效率、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坚持以创新稻作技  相似文献   

3.
《老区建设》2012,(7):5-5
目前,华南稻区早稻移栽已基本结束,长江流域即将开始栽插,油稻稻三熟制地区5月上旬开始栽插。尽管早稻育秧前期受低温阴雨影响,但3月下旬以来光温条件适宜,秧苗长势好于上年。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提出,尚未移栽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壮秧,确保栽插质量;已经移栽的地区要加强大田管理,促进水稻平衡生长,为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史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可谓方兴未艾 ,其中明清江南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已发表的论著中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 550— 1 850》等是代表作。青年学者张海英的新著《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出版 ,3 2万字 ) ,是在她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其将明…  相似文献   

5.
苏松棉布业市镇的盛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南棉纺织业是一个学者们早已有深入研究的课题,硕果累累。江南市镇虽是新兴的热门课题,近几年来也由海内外学人作出了不少新成绩。把两者结合起来,从市镇的视角去考察江南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在明清两代的新变化、新趋势,是可以别开生面的。宋元时代棉花在长江三角洲逐渐种植、推广,到明代已形成相当的优势,由于三角洲的沙壤适宜于棉花种植,棉作又较稻作经济收益高,因而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的种植结构。松江府全境及苏州府一部分(嘉定、常熟、太仓、昆山一带),成为全国瞩目的棉花产区。这一地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讲求工艺技巧,从事棉纺织业之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棉纺织品成为全国各地争相购买的紧俏商品。正德《松江府志》说:“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  相似文献   

6.
1998年,《肥东县优质油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立项。项目实施两年来,可用一句话概括,即“成果丰硕,经验不少,难度大潜力更大,问题多办法更多。” 一、辛勤的耕耘,丰硕的成果 项目组一手抓技术培训,一手抓技术落实,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一年多来,编印了《优质油菜高产栽培育苗移栽技术规程》、《油菜移栽技术》、《油菜越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油菜越冬期防冻保温技术》、《油菜亩产200公斤栽培规程》、《油菜硼肥施用技术》、《油菜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水稻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无纺布育秧技术该成果是无纺布夹带育秧,复合膜育秧、飘浮育秧、护根育秧等四种无纺市配套栽培技术,形成了寒地早育秧新体系。该技术与农膜育秧比,具有保温、保湿、上温高、地温稳定、根系氧气充足、不滴水等优点。育苗根系发达,节间短、无病、株高、茎粗、根量协调适度生长。采用该技术,省工、省水、省秧、省农药费和防苗冻害,防徒长苗、防拷伤苗、防立枯病,以及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成苗率和产量。·棉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换本该成果研制出具有去毒、强化营养,促生产功能的棉、菜籽饼饲料专用添加剂、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系列…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史一直受到史学界、经济史界的重视。最近新出版的高寿仙《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黄山书社2006年3月出版)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本书共5章33·8万字,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至三章围绕明代农业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讨论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额。第二章论述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作者从土地的拓殖、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明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明代的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第三章论述土地形态与生产关系问题。作者考…  相似文献   

9.
胡清芝 《魅力中国》2014,(26):389-390
油菜育苗稻茬免耕移栽是一项节本增效轻型移栽的农业实用性技术,特别是在持续干旱、田土翻犁困难的情况下,稻茬免耕移栽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力、能适时移栽等优点。 实施稻茬免耕移栽技术是目前解决和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节支增效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栽培技术,是为我镇来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油菜免耕移栽技术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为了减少对南方漕运的依赖,政府注意发展畿辅地区的农业生产,水稻种植有了扩展,开发的方式以政府组织营田及官府倡导民间种植为主。然而由于自然、社会条件的制约,水稻发展步履艰难,时兴时落。本文拟阐述明清时期这一地区水稻发展的状况,探讨限制水稻发展的因素,以便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稻壮秧剂育秧技术是水稻旱床育秧和抛秧的简化技术 ,是这两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它能一次性完成床土消毒、调酸和秧苗施肥、化控等四项程序 ,俗称“四合一”技术 ,具有操作简便、省工小本、防病壮秧、增产增收等优点。水稻壮秧剂是根据水稻生理、生态特性 ,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研制的育秧剂。它集防病消毒剂、土壤增酸剂、秧苗营养剂、植物化控剂为一体 ,能调节秧苗细胞伸长与分裂的比例关系 ,控制地上部份生长 ,促进地下部份生长 ,用壮秧剂培育的秧苗矮壮 ,叶片宽厚 ,叶色深绿 ,根系发达 ,白根多 ,移 (抛 )栽后返青 (立苗 )快 ,分蘖早 ,分蘖…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江南棉织业颇负盛名,其产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俱为全国之冠。江南棉织业的发展对于商业的活跃,市镇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都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历经明清两朝五百年的悠悠岁月,江南棉织业的绝大部分却一直停留在“以织助耕”的经营形态上,而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更没有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当时棉织业的劳动收益过低。本文拟就此略作论述,以就正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总论赵轶峰指出,用资本主义发生学障碍思想模式来分析明清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一种把明清史当作"变态"来看待的方法,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论色彩.以"正常"的视点出发,可得出明代中国的趋势是演变成为一种帝制农商社会.[1]王亚民利用托马斯·孟的晚期重商主义考察明清时期的经贸增长,认为明清帝国在客观上不自觉地成为了"贸易差额论"特殊的实践者,其"生产人口与技艺对于财富增加与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理论,在明清江南地区亦得以证实.[2]傅瑞斯认为,"富国之所以富有是因为拥有市场的自由,穷国之所以贫弱是因为拥有官僚的专制"的观点并没有真实地解释中、西方在历史演化轨迹中所出现的"大分岔",作者对基于英国或其他发达工业国早期历史上的军国主义财政策略和中国清代以降所采取的悲天悯人的家长式农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强调西方崛起或工业化并非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意志、海外贸易和奉行了军事财政体制造成的.[3]王秀丽以英国为参照,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三个方面阐释了明代经济缺乏有效拉动而落后的缘由.[5]李国运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对明代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权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证14-16世纪的中国不可能出现资本市场的历史必然性.[5]余同元分期估算明中后期到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工业从业人数,认为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于明代中后期的嘉、万年间,此后到清末民初是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时期.[6]  相似文献   

14.
月泉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133-138,160
总论与区域经济 有关中西比较和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近年来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热烈讨论,其中主要是对明清经济的再评价。美国学者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了讨论。彭慕兰针对黄宗智的反驳,发表长篇回应《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除修正若干数据外,重申他的观点(历史研究4 )。张家炎《如何理解18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践》述评了2 0 0 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次讨论会中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中国经济史研究2 )。国内学者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15.
·古代经济史·从《齐语》和《小匡》看周代的士农关系  ——“西周士为自由农民”说质疑李根蟠3/4论两汉时期的农村集市贸易  ——以乡市、里市研究为中心黄今言12/4秦汉时期市籍制度初探陆建伟21/4魏晋南北朝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关系蒋福亚3/2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张学锋33/4试论唐宋时期漕运的沿革与变迁陈 峰83/3试论唐律对唐前期寺院经济的制约郑显文 于鹏翔94/3论宋代县乡赋税征收体制中的乡司王 棣11/2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江南、华北等若干区域的比较许 檀19/2明代万历时期灾荒中的蠲免张兆裕102/3会馆、公馆、…  相似文献   

16.
建于清乾隆24年的重庆湖广会馆座落在长江边上,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分为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和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题材多以《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里的人物故事为主,配以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奇花异草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重庆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相似文献   

17.
20 0 4年 5月 13— 14日 ,“中国经济史论坛”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系列研讨会 ,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和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首都师范大学承办 ,近 5 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一、对中国传统经济的总体评价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聚焦于明清时代 ,一方面与唐宋比较 ,另一方面又与同时期的西欧比较。比起前两次讨论 ,明清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高峰的意见发表得较少 ,而强调明清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与西欧差距的意见阐述得较多。李根蟠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试图用…  相似文献   

18.
总论·区域经济陈支平指出,为了适应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理论命题,从事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学者们,一方面要面对宋元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力进展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则要论证明清时期的农业经济是如何有力地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产生的基本前提,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出现了某些理论与史实之间相互脱离的反常现象。作者认为,唯物史观和其他各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都应当与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尽可能地摆脱事事比附西方发展道路的思考模式,才有可能更加科学合理地研究中国的历史,作者希望中国本土化的唯物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整理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和同治《钦定户部则例》等相关文献,界定了清代政府救灾行为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清实录》建立政府救灾行为序列,结合粮价数据和自然灾害等数据,以1776—1840年的华北小麦市场为例,对政府救灾行为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清代中期,自然灾害对市场整合施加了显著影响,且存在以政府救灾行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即政府救灾行为是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整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建立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日本农业保险制度,从1939年实施以来,已有60多年历史。2005年日本水稻、麦类和乳牛的承保率已分别达到90.7%、86%和87.7%。农业保险已被政府和生产者广泛地认同为一项重要的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产量波动影响、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合理分派农业资源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情况、文化传统和日本有相似性,了解和研究日本多年积累起来的农业保险经验,对于发展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