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城市史和区域经济史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华北、江南等地区以及运河、长江流域,而对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的城乡经济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以重要商品的流通为主线,考察中原地区的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和制度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物价研究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的清代经济史研究中,此项研究还十分薄弱,国内学者致力于此者更属寥寥。怎样才能将清代物价史研究推向前进?日本学者岸本美绪《清代物价史研究现状》一文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有关清代物价史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从方法论角度对各不同学派的贡献与不足、各不同理论体系在清代物价研究中的适用性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评介,对我们了解清代物价史研究的动态,以及推动物价史研究的深化,均具参考价值。该文共包括四个部分:(一)清代物价资料来源及其整理状况;(二)有关清代物价变动长期趋势的各种观点;(三)关于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短期变动的研究;(四)与物价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现分别撷要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济史研究领域内分区域、分时段的研究理念自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研究明清河南经济史的广大学者,除了对文献资料的发掘和利用以外,还开展了丰富的社会调查,并通过抄写碑刻资料和家谱,加深了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认识,弥补了文献资料记载的不足,也使得明清时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史研究更加微观,更加细化。若能从总体概况、人口、农业、环境、土地、商品流通等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是对中原地区的经济史研究的认识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在1987年广东深圳召开的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学术讨论会上,许多学者大力倡导推进中国的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提出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研究构想。毫无疑问,这次会议对于促进我国的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十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论著大量涌现,不仅在研究领域上有很大拓展,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突破。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史和人类学研究的兴起,往往与区域经济史的研究相互促动,使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珍藏的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抄档资料,包括了1821年至1911年清朝的21个行政省域内各府(州、厅、县)的各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史学者从故宫档案中挖掘整理出的专题史料,是研究清代后期粮食价格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其进行整理,有助于加强清代经济史的计量分析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史文献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1月,清华大学历史系倪玉平教授所著的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ca·1644—1911(《清代关税研究:1644—1911》)在荷兰Brill出版社出版。著名经济史学家李伯重教授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所长Maarten Duijvendak教授为该书作序。关税是中国传统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第一手的清代关税档案为史料基础,系统研究清代关  相似文献   

7.
农业发展是历史研究,或者更确切地说,经济史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譬如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被视为推升英格兰工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前近代社会由于经济规模较小,农业在其福利和税收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所谓传统学派的学者试图对农业总产出进行量化。随着城市化的兴起,出现了另一种学派,着重研究农业变动的社会和文化涵义。不过,传统学派的重要地位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农业的定量研究同样是许多大讨论的基础。譬如最近兴起的大分流讨论,即针对18至19世纪中国相对于西欧的经济地位,其中农业部门增长或衰退的争论便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史志宏研究员在其《清代农业生产指标的估计》一文中,对清代中国农业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化的收集和分析,堪称这一领域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必将对农业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进宝先生<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专著,被纳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007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书以归义军土地、赋税制度为研究重点,但落笔之时,作者并未将自己局限在敦煌这个范围内,而是将敦煌与中原地区的历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清代的财政》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21日~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清代的商品经济》讨论会后的第二次小型专题讨论会。会议讨论主要集中于清代前中期的财政问题。讨论中充分发扬了学术民主的作风。与会代表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对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不作结论。以往对于清代财政研究不多,且人员分散,这次集中了部分在这方面有所研究的学者,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  相似文献   

10.
胡友平 《西部大开发》2011,(3):23-23,35
贵州是一个地处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人口变动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人口变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和广泛。本文以清代中期贵州人口变动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清代中期贵州人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历史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在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使用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未来经济史研究领域利用可视化手段的可能性。同时,以清代南方粮价空间分布和粮食运销网络为例说明了如何对历史空间经济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清代南方地区米价从东到西的四个空间梯度,同时根据旧海关统计中的"多种粮食"贸易源汇数据,在分析其空间属性基础上定量重建了20世纪30年代的粮食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可视化能够在原始史料"二次整理"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方面有着很好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古代经济史·18世纪中国婚姻论财中的买卖性质及其对婚姻的作用王跃生 6 2 1魏晋时期黄淮海地区户口与劳动力考述栾贵川 80 2汉代私人徭役析论宋 杰 85 2从契约文书看清代泉州黄宗汉家族的工商业兴衰陈支平 75 3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李伯重 94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蒋福亚 10 8 3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的沿海港口许 檀 5 7 4两税法非为党争之产物 ———从唐代肃、代二朝财政改革对推行两税法的意义谈起李志贤 71 4·近代经济史·近代中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宏观分析张东刚 2 1 1浙江金融财团的形成及地位陶水木 …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商品经济》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发起举办的小型专题讨论会。与会的30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一半以上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学研究队伍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学者。他们都曾对这一主题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会议的重点在于结合历史实际讨论有关的理论问题。这次会议是本着“严谨、思辩、创新”的精神进行的。大家在讨论中畅所欲言,论争激烈,高潮迭起。现将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 对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清代商品经济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但对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的估计分歧很大。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前期陕西农业雇佣、租佃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本世纪前期为分析重点,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资料探讨陕西三大区域——关中、陕北以及陕南的农业雇佣、租佃关系。首先主要依据调查资料对陕西三大区域的雇佣、租佃比重进行多方位的定量分析,从而确定了雇佣制与租佃制在陕西境内的基本格局;进而具体探讨各区域的雇佣关系与租佃关系;最终引发出对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若干辨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清代滇铜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其产量众说纷纭,学界接受的只是一个概数。本文以清代档案中滇铜历年奏销数据为基础,整理、推算出康熙六十年(1721)至咸丰三年(1853)共133年中119个年份的滇铜产量,指出其最高年产量达到1 466.98万斤,年均产量为969.5万斤,并归纳了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滇铜产量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6.
清代滇铜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其产量众说纷纭,学界接受的只是一个概数。本文以清代档案中滇铜历年奏销数据为基础,整理、推算出康熙六十年(1721)至咸丰三年(1853)共133年中119个年份的滇铜产量,指出其最高年产量达到1 466.98万斤,年均产量为969.5万斤,并归纳了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滇铜产量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虽然是人们常提及的重要问题,但却有许多问题需要考察和廓清。近年间,黄启臣先生在《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清代前期广东的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清代前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广州外贸两千年》第210—244页)等文章中作出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研究,澄清了很多学术问题。不过,就黄先生对清前期海外贸易状况和海外贸易政策研究的基本观点看,笔者感到某些结论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本文仅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求教于黄先生和其他专家。  相似文献   

18.
各位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对清代GDP核算问题发表看法。我的发言分为三部分:对中国经济史定量研究的看法、对中国历史GDP研究的看法和对青年经济史学者的一点建议。一、对中国经济史定量研究的一点看法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从本年度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看,商品经济与市场问题、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地区经济史问题是研究的热点,财政金融史方面也有重要收获,利用地下出土的新资料和有关档案资料研究经济史,也更加受到重视。下面是有关总论和跨代研究的简介。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这方面文章不多,最可注意的是吴承明继其一系列关于经济史理论与方法问题论文后,又推出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一文,指出经济史研究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一切经济学理论,包括作为最高层次指导的历史唯物主义都应视为方法论。经济史研究对经济学理论的选用,应视研究课题的适用性和史料的可能性而定,主要是启发性的,而非实证性的。经济史对于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陈春声、刘志伟同志《清代经济运作的两个特点——有关市场机制的论纲》一文(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涉及到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发展演进的方向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经济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与陈、刘二位同志及关心这些问题的其他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一数十年来史学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多数学者都肯定中国存在着这种萌芽。尽管论者在具体观点及对有关史料的解释上颇多歧异,但是,在如下的基本看法上是一致的,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如在西欧中世纪后期一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使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