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王力彭新育一、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一)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基本特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人口压力的影响下,历来重视节约土地资源,提倡因地制宜、提高土地产出率。加上儒家“天人合一”文化观的影响,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晋西残塬沟壑区高效型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晋西残塬沟壑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实际、结合有关农业科技试验成果,提出了晋西残塬沟壑区高效型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技术战略框架及技术体系建设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4.
京山县位于湖北中部,地处鄂北岗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全县版图面积32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87万亩,水面21万亩,山林面积228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京山县农村第一步改革成果显著,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从1985年开始,全县农村经济又出现了新的徘徊,农业持续发展的势头明显减弱;生态环境潜伏危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把建设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是京山县在探索农业出路的过程中作出的科学而慎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玲 《农业经济》2001,(5):16-17
目前,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中国农村还面临着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而生态农业正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中应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可持续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本文分析了生态农业的特征及技术推广要求,针对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生态农业已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在改善农业发展方式和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面临日益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和加速发展的生态农业科技,我国的生态农业急需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的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全球化迫人形势 ,新世纪永新农业如何加快发展 ?农民增收如何如期实现 ?要找准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发生态经济的战略部署和舒惠国书记提出的“工业农业连锁发展 ,两道难题一起求解”的指导思想 ,结合我县实际 ,应在抓好高效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上下大力气。着力点就在于建设生态农业 ,开发绿色食品。一、审时度势 ,理顺思路 ,转变观念市场农业给了我们这样几个强烈信号 :第一 ,常规农业很难有出路 ,结构必须调整。紧紧围绕市场 ,调整好种养结构 ,选定优良品种 ,做活“特色”文章 ,培植支柱产业 ,做到人无我…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农业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一) 生态农业建设区划的依据原则 1.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和措施的一致性。资源数量及结构决定生态农业的具体模式,决定特定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不同的资源数量及结构决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特定生态农业建设区。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农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 ,世界上普通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 ,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安全食品 ,是我国农业应对入世的关键对策和必由之路 ,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的增收 ,关系到农业能否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 ,能否拥有更多的安全优质食品 ,也是中国小康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仍然面临两大挑战 ,存在一大不足笔者认为 :我国生态农业固然发展势头喜…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相对较缓慢。从生态、资源、从业人员、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对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不够、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开发黑龙江省农业提出推进发展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科技推广、农业从业者素质提高、加强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的强有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稳定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分析不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成效及推广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投入成本较高、政策扶持不够、人力资源紧张、配套设施欠缺、环境支撑薄弱是制约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推广的主要因素,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有力举措,大力创新和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现代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农业土地利用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的试点,由于人多地少,农业发展特别是在土地利用方面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重庆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土地利用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发展生态农业;在这个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区,发展生态农业尤显必要;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措施、当前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特点,提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分类体系,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对生态用地的内涵缺乏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土地的生态属性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生态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研究结论:(1)应从"泛生态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区域生态用地的内涵,将耕地等以生产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功能的土地纳入生态用地范畴,但应排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2)基础性生态用地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自然本底,为了加强对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和管理的针对性,在分类体系中应突出基础性生态用地;(3)区域生态用地可采用三级分类,一级类可分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全性生态用地和辅助性生态用地三大类;(4)为有利于对现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应用,建议生态用地分类体系中三级分类的名称设置和内涵尽量与现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掌握中国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在界定生态用地内涵和范围的基础上,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逐年变更调查数据,以及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汇总成果,借助Arc GIS 10.3软件平台,分析中国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现状及2009—2015年间时空演变特征,并总结生态用地变化原因。研究结果:(1)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结构及差异较大,面积总体稳定;(2)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变化幅度不同,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减少幅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3)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的第一大类流向是耕地,一定程度上受现行有关土地政策影响;(4)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质量总体改善。研究结论:尽管近年来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保护卓见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以林业产业经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挖掘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旅游业与绿色食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了两大产业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论述了整合两大产业的发展资源,加大两大产业的联结力度的思路,指出应在发展思路上形成系统联合的思想,在发展资源上形成真正有效的共享,在发展措施上形成协调一致的安排,只有整合资源才能真正使生态旅游业与绿色食品业成为大兴安岭的支柱产业。提出两大产业的联合,主要应包括产业人员的合作、产业资源的共享、产业宣传活动的统筹和产业发展行为的联合。探索一条借助整合,扩大资源使用效率的思路,以期推进大兴安岭林区林业接续产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针对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学科视角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研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以期为科学推进我国土地整理乃至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森林生态产品——基于产品概念的森林生态环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归纳相关概念之后,从产品的角度提炼出森林生态产品这一新的概念。分析了森林生态产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指出它才是我们对森林生态作用诸多描述中最精确的表达。从而为研究森林生态价值提供一个统一而准确的研究时象,并提出对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实质是对这种产品的价值而不是其使用价值进行补偿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体系,并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北京市通州新城的案例研究,度量绿色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GIS技术、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相关生态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州新城案例研究表明:通州绿色空间的主要生态功能在于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非物质性生产方面;农田是通州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贡献者,贡献率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2004年的41.2%,林地贡献率则由14.7%提高到22.7%,其他各主要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比例随面积的增减也有显著的变化;河流湿地在提升区域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贡献突出,改善水环境质量对建设通州“滨水宜居新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目标下,探索耕地生态保护的内涵、举措及实施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生态保护要注重生态系统结构保护、过程调控以及对区域生态的影响;(2)生态保护以构建高产稳产可持续耕作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产出能力、减少生态负面效应和统筹发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综合效应为目标;(3)耕地生态保护存在保护动力不足、理论技术体系不完善、保护举措不成体系等问题;(4)耕地生态保护要从景观结构、土壤结构和营养结构等方面开展,并调控好生境、物质输入与输出、作物种植等过程。研究结论:构建以结构保护和过程调控为主线的耕地生态保护路径,能有效促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