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关系的力量”是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命题。本文对 2 0 0 2年上海市失业群体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 ,在上海市劳动力市场转型的过程中 ,强关系始终是求职者获取新工作的重要途径 ;而且 ,在劳动力市场转型的不同时期中 ,关系强度对失业者所获新工作的收入和工作岗位都不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暗示 ,在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各要素市场中发育最晚的一个.从“劳务市场”正名为劳动力市场就用了10年多的时间。至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处于转型过程中.转型的速度比较快,可以说是急剧转型。  相似文献   

3.
企业组织结构演进中的社会资本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篇论文提供了一个关于社会资本、组织结构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文章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为何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常常宁愿忍受一定的效率损失,也不愿引进新的组织结构?我们的分析表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的积累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家对外生的(技术和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进而决定了企业家引进与新的企业扩张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的激励。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成长缋效是内生于一国(地区)社会资本积累能力的。这与福山的“社会资本丰富的国家更容易实现组织创新”的假说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演变,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输血经济”转向“造血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也经历了均衡利益关系——非均衡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的演变过程。认识这一演变过程内外因素和机理,对于把握新疆地区利益关系的特点,找出影响社会利益关系的解释变量,探索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定东 《杭州研究》2010,(1):93-100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利益关系协调方式,是避免利益矛盾激化而进行比较隐蔽的利益转移。其模式主要体现为5点,即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由国家全面控制逐渐向社会和个人扩散;国家与市场双重社会运作机制的定型化;企业、个人及经营者利益关系得到有序协调;实现了多数人利益的保护机制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及全社会利益的均衡。这种模式使“中国经验”主要体现在利益动机的普遍认可、普世性理论的放弃和灵活的制度创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和有机结合、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同步进行4个方面。但这种模式是在不破除旧体制、保留存量、发展增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在避免了社会政治动荡的同时,也积累下了一些矛盾和弊端,今后改革的任务将很艰巨。  相似文献   

6.
周鹏 《改革与战略》2009,25(6):15-16
文章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主要是工资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在不同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也使得工资差距不合理的扩大。劳动力市场中收入分配失序的原因有国家规制、非价格机制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如果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采取新的发展战略,重构劳动力市场改革,那么,将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改善,也有利于收入分配更为平等。  相似文献   

7.
人缘在东方管理中.中国古代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阐述了人缘在社会、企业中占有的地位。人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两种以上的认知、合作关系所带来的、固有的、自身的品德修养、诚实守信等行为,并且达到融洽和谐。人缘在管理中是以道德为主体,以人缘关系网络为先导的一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科学运用;它是以修身立德为达到做官做人的标准,以德业求仕.追求成功实际典范的代表。它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视为待人接物、处世治事的基本原则。不管是读书做学问,还是为官从政,都有修身的大学问体现其中。人缘内容以东方管理学的特点,强调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木,以德为先。提倡人为为人”本质.注重人生产要素的作用.体现出人缘在社会交往、企业与企业关系中重要所在;人缘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在社会实践中如何维护持久的人缘关系、维护持久的合作关系乃是最为重要的。中国历史上徽商、晋商经济的发展.美国华人社会的崛起,以及当代台湾贸易加工区,福建闽南侨乡加工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的人缘网络效用。  相似文献   

8.
李明洋  张乃丽 《世界经济研究》2022,(10):118-134+137
近年来,企业为应对数字经济发展潮流纷纷推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效果备受关注。关于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走出去”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文章针对该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发现,当OFDI可变成本小于贸易可变成本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促进“走出去”,反之则起到抑制作用。实证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利用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词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使用该指数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出去”,并且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走出去”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异质性,但与企业类型、行业和促进方式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走出去”,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则抑制了“走出去”;此外,政企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走出去”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宋建  郑江淮 《世界经济》2022,(10):28-57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分析框架下构建企业创新模型,利用2008-2014年全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探究了企业创新影响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创新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企业劳动技能升级。在通过更换企业创新与劳动力技能升级识别标准、替换度量指标,结合工业企业创新调查问卷和世界银行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生产率频谱效应是创新促进劳动技能升级的重要渠道,且高利润市场的企业升级效果更明显;同时创新竞争更激烈、垄断势力更强市场的企业技能升级更显著。本文为加快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优化企业劳动技能结构增加了新认识,为中国“十四五”期间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技能中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市场交易关系与社会网络关系是现代经济运行中两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机制,特别是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网络关系发挥着独特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就我国社会网络关系的形成基础、主要功能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强调必须重视社会网络关系,培育和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具有积极功能的社会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外贸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浙江外贸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文论述了浙江外贸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提出浙江外贸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以期促进浙江外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付文清 《辽宁经济》2005,(1):105-105
工资机制是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它是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工资机制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机制、金融市场上的信贷利率机制一起作用,共同在运行中调节社会生产活动.我国现在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建立完善的工资微观调节机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22个省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利用的不同社会网络对于不同的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并不是利用所有的社会网络都能够提高所有民工的工资水平。首先,只有利用亲友关系找到的工作才能够得到更高的工资;其次,即使亲友关系也不能提高利用它找到工作的所有民工的工资水平,而只能显著提高女性和已婚民工的工资水平。所以,在研究中忽略社会网络和民工的差异性会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本文有助于帮助理解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及社会网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雨佳 《新财经》2009,(5):18-18
昨天2000年,联想拆分,神州数码公司成立。自成立之时起,神州数码的核心业务就是IT产品分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分销已经成为竞争激烈、利润稀薄的“红海”,神州数码总裁郭为认为,神州数码要转型,开创“蓝海”。那年秋天,郭为采纳了麦肯锡给出的转型方案:让供应链管理、软件集成和网络基础设备三箭齐发,最后整合到IT服务大旗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2012,(19):48-51
中共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公司”)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中机公司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取得了出色业绩,2007—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82倍,利润增长0.83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资产专用性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理论假说,分析地区劳动力流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分地区分行业数据进行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越强,物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越显著,而人力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控制其它变量以及变量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合我国特殊的市场特征,从资产专用性角度研究普通劳动者报酬的决定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强关系力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弱关系力量假设只有在人力资本有一定积累时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本文分析了强关系作为转轨时期农民工市场进入方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有效利用弱关系、拓展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在新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被党和政府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并确立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政府转型”,核心是“公共财政”。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代表着社会普遍的公平与正义,能否在公共财政的安排方面做到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目前我国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存在“越位”和“缺位”的不合理现象,应当调整公共财政政策,使其真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中国国内劳动力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民工荒”现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格局的新变化是劳动力市场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过渡,而且也说明需要利用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20.
潘毅刚 《浙江经济》2007,(24):18-21
GDP增速的“快”与几组反映“好”的趋势的统计数据相结合,可以看出浙江经济发展已开始实现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型发展,但是这仅仅是转型发展“万里长征”迈出的一小步浙江要实现向又好又快的转型发展,有必要妥善处理好好与快、总量与结构、发展经济与社会和谐、改革与开放等四方面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