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妥善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特殊资金需求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实践和改革的角度,探讨了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总结了其基本构成、主要特征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政府投融资是与财政、金融密切联系又独立运行的资金主渠道定位,并就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2013,(13):3-25
地方政府是推进城镇化的首要责任主体。本文梳理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主要事权与投融资责任,对城镇化融资需求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权与融资权不相对称所导致的制度困境。最后,文章从加快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地方政府规范有序负债融资以及完善财政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城镇化推进中地方政府融资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选取中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地方竞争、债务绩效及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债务竞相扩张,且呈现显著的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地方竞争对债务绩效和规模的效应,发现地方政府税收和投资竞争因“棘轮效应”和“挤出效应”均推动了债务规模的快速攀升,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面效应;行为动机作用下,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质量呈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空间准自然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预算约束硬化在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冲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地区财政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将对新时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孙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3):6-7
摘要:本文在对城镇化的内涵、地方政府职能界定的基础上,明确了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并从人口、土地、产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角度归纳了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融资瓶颈,资金需求量大,供给量却不足,如何筹集资金、弥补缺口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出发点,在验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城镇化率变化具有一定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构建了一个微观模型,动态仿真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过程。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民生需求,就必须放松对企业的规制,进行体制转型,因此,体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政府退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产权转型期、政府促进外部要素市场自由化、完善企业所处产业规制的市场转型期以及政府协调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转型期。立足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概括为改革逻辑和发展逻辑,并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指出了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最终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演进提出分析,以此对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内在一致性必然要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我们通过建立比较模型,将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与公司的债务融资行为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而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治理措施本质上是在提高“地方政府公司”的公司治理能力。研究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并且为以往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改革措施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探讨》2018,(2)
在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府际关系格局下,上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往往通过下级政府逐级"加码"的方式来实现。基于"十三五"规划文本中关于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数据,从省级政府、地级市政府两个层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以及缩小二者差距目标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在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逐级"加码"行为。具体表现为:(1)在省级政府层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累计增加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累计增加目标都显著高于中央政府目标。(2)地级市政府行为具有策略性,具体分为两种情况,当本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期值低于上级政府目标值时,地级市政府会选择较高的"加码"幅度;当本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期值已经高于上级政府目标值时,地级市政府会选择较低的"加码"幅度。(3)不论是在省级政府层面还是在地级市政府层面,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的"加码"程度都要显著高于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的"加码"程度。地方政府的这种"加码"行为有利于实现中央政府提出的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政策目标,但也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城镇化率崇拜"。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逻辑主线,回顾探讨了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成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成因,以及经济转型进程中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所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评析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1)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卖地融资""举债融资"和"合作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梳理,从来源、性质、结构、不确定性程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上述模式的财政风险差异及其量化效应。研究发现,三类融资模式隐含不同的财政风险,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三者的交叉地带又增加了中短期内财政风险集聚的可能。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融资模式完善两个层面提出以预算管理控制显性风险、以制度优化来化解潜在风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近期目标与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只是其现阶段的形式体现,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地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寻。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先治后理是基本逻辑主线,近期目标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但从长计议则应构建加强地方政府财力建设、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度市场化、行政性垄断、不合理的分税体制和片面的绩效考核标准都起了催生婆的作用。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实现包括政治体制在内的一系列观念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其建设过程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还要配套其他公共服务.但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满足城镇化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而地方政府的融资受到法律限制,于是地方政府通过成立大量的政府平台公司举借政府性债务,长期以来膨胀到一定规模,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积累.在此背景下,中央和国务院自2014年起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机制,剥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职能.基于此,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