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等方面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39.78%;由于先行优势和试点效应,在金融改革活跃时期,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其平均贡献率为36.23%。商品交易效率与金融交易效率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也具有重要贡献,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3.08%和8.96%。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并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较强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义为由于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导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涵盖教育和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得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另外,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利用Shapleyvalue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夏普里值的分解结果表明:省际地理固有因素、制造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贡献程度分别达到了30.36%和26.87%,排在第3到第7位的分别为城市化水平、交通、信息、金融和教育市场的交易效率,2001—2007年其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2.36%、19.10%、15.23%、10.83%和7.54%。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进展与评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测度方法;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与构成;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商业文化发达程度、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间资金丰裕度等因素有关.利用区域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对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重新构建,文章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受一般县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市辖区的差异变化不大。在大尺度区域单元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净差异决定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随着区域间经济逆差异越来越小,苏北、苏中人均GDP高的县市逐步被苏南入均GDP的低的县市赶上和超过。要积极壮大苏中和苏北县域经济,实施有利于缩小经济差异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8.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正处在改革当中,中国金融发展十分迅速,与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立足于模型来说明二者关系,并通过模型的变量,来比较分析中国不同的地区经济增长和不同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之间的差异和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总体上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本文在比较得出结果的同时,还建议要充分发挥金融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注意和避免金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点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地区特点,金融系统作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必然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从部门和整体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并由此对区域金融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发展虽稳定增长但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金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的总量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也具有区域复杂性.从金融与经济的区域协调角度,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8个省域的金融发展差异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在1992—2008年间,中国金融发展在省域间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区域内部来看,在同一时期,中国东部和中部的金融发展在区域内部亦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西部内部省域间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现象,本文选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以山东省为例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提出7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区域金融理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内生作用机制。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也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以时间为序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并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类和总结,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区域化特征明显的发展中大国,我国中西部经济金融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和非均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存款作为一个地区的金融资源指标,以1987—2007年数据为样本,对GDP增长率、存款增长率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区域金融资源与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各地区的效应是不尽相同的,区域金融资源给GDP带来的影响力度整体表现为东部好于西部,西部优于中部。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8—2009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其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了两者间关系在三大地区的区域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对于东、西部地区而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效率负相关,与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正相关;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其金融发展效率正相关,与其金融发展规模负相关,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三大区域科技差异解析——基于回归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1997-2007年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科技差异进行分解,量化了相关决定因素对空间科技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禀赋差异,而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因素则由地区间禀赋差异和投入要素的边际影响共同决定;通过市场化调整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则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依据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分析了1978—2001年间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增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金融增长差异,区域内金融增长差异只构成金融增长总体差异中小部分;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中,区域间贡献要远大于区域内贡献;区域内东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很小。区域金融增长差异呈现上述特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增长中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及中央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紧密联系的。根据区域金融增长差异的特征,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应着重降低区域间金融增长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运用金融相关比率衡量的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强相关。因此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必须采取区域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