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合作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工业投资的集中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借助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力量.区域合作背景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应以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中心,具体措施要以推进体制创新、优化老工业基地的整体产业布局为主. 相似文献
2.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工业投资的集中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借助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力量.区域合作背景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应以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中心,具体措施要以推进体制创新、优化老工业基地的整体产业布局为主. 相似文献
3.
吴宝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3-4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其发展势头迅猛,涉及范围不断扩展,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内各地出现了竟相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几大区域性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有的基础和优势,认为应建立东北区域经济圈——东北新工业经济圈,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再创东北经济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李宛烝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2):42-44
积极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途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开放性与现实性、复杂性与曲折性、渐近性与必然性等多重特点。东北地区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既要坚定更要主动,有针对性实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5.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化发展.率先实现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在振兴东北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全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枢纽位置,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可以预见,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能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造出强力的区域引擎,使之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区域;能够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注入强大的区域动力,使之成长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能够为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起到承上启下的区域联动作用,使之作为新版块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国家区域开发的总体战略;能够改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亚健康格局,使之为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做出新贡献。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所释放出的区域价值,能够促成一个牵动东北综合经济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完善国家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进而达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高地,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通江达海"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及中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目标定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并充分利用东北亚各国合作的互补性,尤其应加强与俄、日、韩等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实现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对东北地区走出困境,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需要借助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力量,振兴东北的契机和关键在于推动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实现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双向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凤琴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3-4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主张。实践证明,区域经济没有差距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差距过大又会引发严重问题。只有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才能共同发展。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一届中央集体又进一步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本世纪初国家实施的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近些年来,振兴东北各项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该战略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东北人的社会观念落后。要真正实现振兴东北,应首先从更新社会观念开始。振兴东北,首先是振兴东北人。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本世纪初国家实施的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近些年来,振兴东北各项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该战略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东北人的社会观念落后.要真正实现振兴东北,应首先从更新社会观念开始.振兴东北,首先是振兴东北人.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强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在目前条件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的条件尚不具备。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政治友好,经济互补,文化相通,因此,可以把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以及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打开局面。 相似文献
13.
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异,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而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辽宁沿海经济带也是我国惟一没有整体开发的沿海区域,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燕尾服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区域价值。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内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对外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对腹地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并且努力使这三大战略凝结为一个统一的战略投放体系,从而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吴尚玲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2):26-27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是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了解掌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有利条件,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梁凯膺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2):60-6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信用缺失是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金融风险的累积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加快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确保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危机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77-81
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捆绑效应在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向我们显示出巨大杀伤力.国家起主导作用的一体化,可以减少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东北亚国家加强彼此的依存关系,不仅是应对经济衰退的有效手段,也是消除猜疑与对立,加速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面临的重要选择.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对区域内各国都会产生积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9(5):61-65
本文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加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能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前景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信息化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文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3-106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各企业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主要原因是信息化技术基础薄弱、缺乏信息化实施的指导性策略、人才缺乏和信息化实施效果难以评估,等等.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对信息化的基础技术设施的配备提供可参考性意见,为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提出可行的模式,制定信息化实施的计划,以多种途径为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建立高效的信息化评价机构等,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财政政策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切实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2009年9月4日,辽宁省财政厅会同省开放办和省财政学会在沈阳召开了"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财政政策研讨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部科研所、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等在京专家学者,以及辽宁省政协和民主党派领导、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围绕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财政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与会者提出了诸多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