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苏共中央1987年6月全会以来,苏联理论界更趋活跃,对过去一直避而不谈的计划与市场等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苏联著名经济学家、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四大智囊人物之一Γ·波波夫最近发表文章,主张建立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一、苏联目前的市场状况波波夫认为,苏联目前有四种市场。1、有计划的市场,或者叫供给体制,它是集中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这种市场是按固定价格出售和购买计划规定的统一调拨商品。价值规律在这里不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标志着苏联第二次体制改革的开始是1985年苏共中央的4月全会。这次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加速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方针。1986年2月召开的苏共27大,是战后40年来继苏共20大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决议,确认加速发展的战略是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进行“根本的改革”。在苏联经济改革中,令人注目的是首先在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过去,认为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大企业、行政命令式的集中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等等就是社会主义;现在,已转而认为经营方式、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都应多元化,不反对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在里加市一次谈话中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苏联的对外政策依据其“新政治思维”进行了不少调整。两年多来,苏联对外政策所作出的使人亦忧亦喜的变化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妥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一时间,苏联调整对外政策的性质问题,成了颇有争议和分歧的学术课题。(一)一般说来,人们大都认为苏联对外政策业已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在实施加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大力倡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实行“公开原则”。这一做法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注意。一、“公开原则”的主要含意“公开原则”(又译为“公开性”、“公开化”)并不是戈尔巴乔夫的首创。  相似文献   

5.
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部揭示苏联解体总根源的新书——《斯大林政治评传》。中央党校副校长、《求是》杂志总编辑邢贲思为该书写了《卷头语》,指出:这本书“围绕斯大林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失败教训的新观点和新资料”。 这部书是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八五”重点研究项目,由苏联问题专家、中央党校姜长斌教授主撰主编,分上下两篇,60万字。上篇主要评说斯大林早期的经历和思想(1879——1924年);下篇主要评说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之后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实践(1924年——1953)。全书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根据,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全面地评说了斯大林政治生涯的各个方面,回答了苏联解体后人们普遍关心而又长期困惑不解的诸种问题,诸如:斯大林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斯大林如何把苏联引向解体的;斯大林是什么人,等等。为了使大家正确理解这些关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的重大问题,现征得出版社和作者的同意,本刊从本期起陆续摘要刊登这部书下篇各章的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一邓小平曾说:"东欧、苏联的事件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坏事变成了好事。问题是我们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再把这样的好事变成传统,永远丢不得祖宗,这个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戈尔巴乔夫手里搞垮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一再强调要“全面变革经济机制”,要“全面的系统的变革,而不是局部的细小的改善”,并且阐述了这种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类似的路线,只是最近它们开始朝相反的方向行进了。改革的接力棒被中国甩掉,又被苏联拾起。戈尔巴乔夫竭力使苏联朝着邓小平曾力图引导中国向之前进的那个方向前进,只是戈尔巴乔夫还未能使苏联走得象邓小平使中国走得那样远。苏联遇到的经济问题同中国面临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不过,两国实行改革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振兴经济。中苏两国都发现,由中央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的办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它们一直在想办法改革自己的经济,使之能反映市场力量,同时又基本上保留中央集权制。  相似文献   

9.
实行批发贸易办法是苏联物资供应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今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提出,要把生产资料批发贸易作为保证企业实现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的一种手段。生产资料批发贸易是怎么回事呢?苏联在1957年以前,物资供应和工业  相似文献   

10.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当时,他深孚众望.他的主要助手瓦·博尔金回忆说:"我国近几十年来还没有一位领袖受到人们如此的企盼、得到如此的信任和被寄予如此的希望,没有一位总书记能由于自己的外表、由于迷人坦诚的样子和能言善辩而令人如此喜爱."[1]但是到1990年12月17日,乌兰托娃在苏联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指责他给国家"带来了苦难、崩溃、寒冷、饥饿、鲜血、眼泪以及无辜人的死亡".1991年12月25日,众叛亲离的戈尔巴乔夫成了亡国之君.这种悲剧性的结局,是由于戈尔巴乔夫以下一系列错误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总统。他在任时发动和领导了苏联的改革,而这一失败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新思维”的提出才使苏联在对外政策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并最终加速了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十多年了,今天我们重新检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于客观认识历史,准确把握俄罗斯今天的外交理念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0年3月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团在莫斯科评定了七位应征者的经济科学博士学位论文。现将这些论文简介如下: 尤·阿弗迪扬茨的论文:“发达社会主义苏联的信贷机制和效果”,这是在苏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完成的。斯·格里哥梁的论文是“马克思著作中关于技术进步的经济问题和现代资本主义”。该文是在苏共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写成的。弗·葛罗钦柯的论文题目是:“发达社会主义如何改善物质技术供应的组织经济问题”。它是在苏联国家国民经济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物资技术和组织研究所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性作用,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关键。因此要推动社会民主建设,关键在于要发展党内民主。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限制,党内民主长期发展不足,制约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作为体制内的民主化因素,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推动民主执政,走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由中央到地方,由党内到全社会的路线,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十月革命后的几十年间,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原苏联是一个相对保守与封闭的国家,它一直徘徊在关贸总协定之外,直到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新思维",推动旨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此,苏联提出了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申请,并于1990年5月取得了该协定观察员的地位.该观察员地位从1992年起由俄罗斯继承.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6月向关贸总协定总干事珀杰罗递交了俄罗斯入关正式申请书.  相似文献   

15.
自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以来,苏联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所提出的“新思维”,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兴趣。近来有不少作者来稿对“新思维”的性质、其将对世界形势可能发生的影响以及对其应如何评价等,进行了探讨。现选几篇发表,以期对这个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西德外长根舍和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年度报告这类有影响人物和机构先后提议说,西方各国都应该从政治上、经济上积极支持戈尔巴乔夫推行新的政策,在日本的报道界,与此相呼应的论调也在不断增多。这一提议是立足于一厢情愿的基点之上的,他们认为,最终,苏联将成为与西方各国体制没有实质区别的国家。基于这一推测作出上述提议是极其危险的。这是因为: 第一,即使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能够成功,苏联体制的专制主义、扩张主义的一面也几乎不可能消失。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列宁通过对西方民主的批判,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但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民主设想受到各方面制约没有全面现实,而采取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方式。但他不对此提出批判,试图从执政党建设、社会改造和法制等改善民主条件渐进实现高度民主。列宁民主思想存在理想、现实和路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8.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在考察苏联远东地区时,提出了开发远东地区的新方针,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一新情况,对于我市制定对苏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苏联开发远东地区的新方针给我们的启示 戈尔巴乔夫在视察远东讲话时,用相当大的篇幅谈及远东开发问题。他提出“加速战略”要求,“党把优先发展远东地区放在重要地位”,“现在是从根本上着手开发远东的时候”。苏联这一新的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提出“发展中社会主义”的概念,表明苏联已经否定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宣称苏联处于发展中社会主义阶段。本文对这种看法提出了商榷。认为,“发展中社会主义”的概念含义;其一,是强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尚处于发展中,即苏联是处于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社会,通过发展,新与旧之间的斗争而克服停滞不前和僵化的向前发展的社会;其二,这一概念并不否认苏联现在仍处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但确实有意淡化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戈尔巴乔夫提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概念的目的,是纠正长期以来苏联党内存在的急于超越阶段的错误认识,破除僵化保守的传统观念,为推进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经济发展加速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是与如何认识历史密不可分的,对历史认识的不同,决定了所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不同。如何认识苏联模式"总病根",如何分析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决定我们从中吸取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还将汲取什么样经验教训的大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如果坚持唯物史观,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维度去考察苏联解体问题,如果深入到苏联人民"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寻找苏联模式的"总病根",就会发现影响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最关键的因素不应是领导人的背叛出卖,而应该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