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房价近年来的快速上涨、中国特殊的土地市场以及财政分权导致了土地财政的依赖。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并做出了大量研究。从政府预算支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这一视角来看待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并运用系统GMM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财政依赖度对房价的上涨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债务收入是宽口径"土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2009-201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两个因素对于当地房价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后者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债务支出的资本化。这一结论对于我国的房价调控以及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修正以GDP为核心指标的晋升考核制度,将地方债务规模和还债能力也纳入考核,在地方债"新规"下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并规范其支出投向。  相似文献   

3.
房价变动、土地财政与中国经济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8,(1):35-49
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事实,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多部门DSGE模型,模型包括房地产和非房地产部门,同时嵌入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和支出结构。通过这一模型本文分析了房价影响GDP的作用渠道和机制。我们发现,外部冲击带来的房价变动,导致了房地产部门投资和土地价格的波动,而土地价格的波动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偏向,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又会对投资和资产价格产生冲击,在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作用下,这一冲击进一步放大,最终导致了总投资和GDP的剧烈波动。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联结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收入,而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上的偏向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放大了房价对投资和整个经济的影响,三者共同作用使得房地产部门成为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5.
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撰文指出.将统筹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认真总结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经验.并逐步实现在全国推开。虽然我国早在1986年就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对商业和写字楼征收房产税.但住宅类房屋免征。因此.当2011年初上海和重庆作为试点城市开始征收部分住宅类房屋房产税后.普通民众才真正从思想上认真审视这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6.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土地资源错配的视角出发,研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并基于2008—2016年全国2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异质性影响,其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倒“U”型影响,而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影响。在替换核心变量、变换模型估计方法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东中部地区,土地财政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造成的土地资源配置扭曲效应对地区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房价上涨和居民消费下降的重要制度性因素。首先,我们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获得了这一观点的经验证据,在控制了货币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可以发现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对房价上涨和消费下降有显著的影响。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财政分权和房价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机制上确认了财政分权对于房价上涨和消费下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振兴居民消费,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我国省级消费升级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效应来看,房价上涨抑制居民消费升级,地方政府债务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从中介效应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发挥的正向间接效应弱化了房价上涨直接负向效应,表现为遮掩效应.分区域来看,房价上涨抑制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消费升级,但促进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升级.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在东部地区表现为遮掩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为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空间经济学视角探究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三者关系,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发现:第一,中国房价有利于促进土地城镇化发展,却抑制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实行“摊大饼式”城镇化发展的根源;第二,2004—2013年289个地级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大部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人口城镇化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第三,2004—2013年各地级市房价、土地财政、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及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第四,基于地理距离、地理相邻与经济距离权重,利用静态SDM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商品房价格与土地财政收入水平越高,越不利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刘志伟 《经济问题》2013,(8):44-47,72
在扩展的中心-外围模型框架内,利用全国性面板数据对城市房价与劳动力流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相对房价升高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导致就业率的下降,但城市相对优越的公共服务又会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弱化了房价的影响。(2)相对房价升高对部分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促使第三产业由低附加值领域向高附加值演进,进而实现了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服务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然而在中国却存在一个悖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文章引入土地财政因素,对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进行拓展,基于中国1999-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财政虽有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但对产业结构服务化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说明土地财政的确是产业结构服务化迟滞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则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分税制背景下的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对土地财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市级政府支出分权明显高于收入分权,存在财力和事权的不对等。收入分权与土地财政没有显著关系,支出分权与土地财政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分税制引致地方政府事权的不断扩大是引发土地财政的主要原因。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土地财政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能有效缓解土地财政。上述关系还受到地域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影响关系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16.
笔者依据1978年~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了晋升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土地财政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而官员晋升激励通过土地财政的传导作用,抑制了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这表明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学龙  杨文 《经济评论》2012,(4):88-96,144
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经历了两轮房地产价格加速上涨,而最近这一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地价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土地供应限制下的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模型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逻辑是房价决定地价,而非地价决定房价。推动房价飞速上涨,致使房价脱离真实供求因素的根本原因不是地价,而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导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过分依赖,从而有动力利用各种政策支持高房价,这就降低了房地产投机的风险,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需求,推高了房价。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的房地产投机明显超过了不依赖土地财政的经济发达国家。这表明房价调控政策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房地产投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闫景林  徐扬 《时代经贸》2020,(12):26-27
本文运用1997-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人力资本红利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力资本红利"对当前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人力资本红利"的推动作用,因地制宜培养人力资本,本文提出促进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化,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培育人力资本,优化人力资本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