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文章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对信贷错配、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信贷错配在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信贷错配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信贷错配能够削弱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9,(10):34-40
提升城市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污染治理攻坚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4-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未包含西藏)和2014-2016年104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PM2.5浓度和PM10浓度数据衡量雾霾污染,利用门槛面板估计等实证方法,考察了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当地区财政分权程度较高或环境规制较低时,土地资源错配将显著加剧地区雾霾污染;而当地区财政分权较低或环境规制较高时则相反。最后提出,应当深入推进土地出让机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加速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构建强力有效的环境规制体制机制,促进土地利用效率与绿色转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通过错配指数计算划分错配类型、面板门槛回归确定集聚发展阶段、面板聚类区分错配程度,最后对不同分类情况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非常复杂,既与错配本身的技术因素有关,也与产业的空间集聚因素有关。产业集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错配起到积极效果,而处于产业集聚成长期且资本配置不足劳动力配置过度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最严重。研究创新:从内涵型错配和集聚发展阶段的视角,多方面分类比较。研究价值: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为行业补足发展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基于资源错配视角,对房价持续上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高房价带来的高收益导致资源过度流向房地产行业,引起资源错配效应。当资源错配效应大于由于房价上涨带来的信用缓解效应、托宾Q效应、关联带动效应三者之和时,会导致其他产业因资源匮乏而无力转型升级。在政策干预方面,基于租售并举的政策环境,本文提出应大力提升租赁性住房产业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租赁性住房市场的发展、保持住宅用地供给规模与人口流动方向一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13—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金融资源错配、创新战略与企业绿色转型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引入中国式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背景,探究在财政分权作用下三者关系产生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创新战略的实施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但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中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削弱;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金融资源错配显著削弱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端  郭佳轩  李海英 《财会月刊》2023,(11):143-150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医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ESG理念的兴起为医药企业赋能提供了新的机遇。以2010~2020年我国220家A股上市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并非呈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关系,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使倒U型曲线更加平缓、拐点右移,且高水平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环境责任维度E,二者在社会责任维度S和公司治理维度G的倒U型关系更显著;二者在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医药企业中的倒U型关系更显著、敏感性更强。本研究扩展了企业ESG表现的经济后果及其中的作用机理,为如何提高医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配置医药创新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对公司业绩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机理却非常复杂。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与公司业绩的影响机理理论模型和实证计量检验模型,以广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技术创新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并存在滞后性;(2)技术创新与公司核心竞争力显著正相关并存在滞后性;(3)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西部地区公司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洋  周沁馨 《财会月刊》2012,(35):18-21
本文以我国西南四省市5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税盾效应与财务杠杆效应的关联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债务融资效应的综合指标,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综合指标与上述两种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上市公司盈利的能力是强是弱,提高资产负债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债务融资综合效应;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由于税盾效应与财务杠杆正效应同时存在,应该适度扩大负债比例;盈利能力弱的公司由于税盾效应大于财务杠杆负效应的影响力,同样可以谨慎增加负债,但要防止将来财务杠杆负效应增大而出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反哺促进效应,但同时受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影响。本文运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设定双因素基准模型并进行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回归以检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OFDI通过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了母国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同时,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OFDI反哺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的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和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OFDI协调发展以推动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国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在数十个城市群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制造业增长息息相关。本文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并通过三重分解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如下:(1)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不同城市群之间分化较为严重,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定上升,而西北边远地区的配置效率几乎没有增长。(2)城市群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方言距离和姓氏集中度作为工具变量的结果也支持此结论。(3)从空间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城市间配置效率的改进,是城市内配置效率的2.5倍;从要素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对资本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大于劳动力配置效率改进;从结构分解来看,纠正不当配置在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城市群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矛盾,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挖制造业...  相似文献   

13.
14.
《企业经济》2018,(3):86-93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而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会抑制企业研发投资,阻碍企业技术创新。再考虑债权人治理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债权人治理加剧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加剧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短期借款比例越高的企业,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就越显著,而长期借款比例则不起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首先,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应过分注重会计稳健性,应该选择适度稳健的会计政策;其次,商业银行等债权人应积极参与借款企业公司治理,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发挥负债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汉语方言为例,从要素错配的视角考察文化分割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而采用修正后的全球夜间卫星灯光数据和各地区的方言多样化指数,实证考察文化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汉语方言为代表的文化分割显著抑制了区域经济增长,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文化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优化配置,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所得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文化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为从非正式制度角度探求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反要素需求函数分析框架,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要素价格以及要素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集聚经济对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将降低科技劳动的边际成本,同时提高对于科技劳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颜洁  李志益 《财会通讯》2021,(23):44-47
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时间范围为2012-2019年,检验审计资源错配、商誉泡沫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三者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审计资源错配会显著加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审计资源错配会加剧企业的商誉泡沫;商誉泡沫在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金融错配是否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构成异质性冲击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阐释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引致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逻辑机理的基础上,以2005—2019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错配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对外开放和金融体系改革,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已得到有效缓解,金融错配的效率效应显著改善。然而,由于规模效应在风险链条传导过程中的累积反馈,规模歧视已成为引发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主渠道。这些研究结果为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框架和防范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创新理论,将技术创新能力引入国际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利用2010~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负向影响公司绩效;国际化程度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公司绩效;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且为"遮掩效应"。结论拓展了国际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研究,为其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提升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测算2003—2017年中国285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分析了城市GTFP的时空演进,检验了城市GTFP的空间相关性,并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城市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GTFP呈现增长趋势,总体呈现“南(偏西)-北(偏东)”格局,城市GTFP标准差椭圆整体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偏移,技术进步在提升中国城市GTFP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城市GTFP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促进邻近城市GTFP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发投入和环境规制抑制邻近城市GTFP的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分别存在“竞相到底效应”和“污染泄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