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结合"贫困陷阱"的形成和突破理论,对青岛市绿泽画院带领大泥沟头村成功突破"贫困陷阱"、一体化发展的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企业行为完全可以有效成为落后地区突破"贫困陷阱"的强刺激因素,而政府和金融的介入则为"贫困陷阱"突破提供了后续动力。建议建立更为广泛的对接机制,降低企业行为与落后地区相互搜寻的成本,提高结合效率。  相似文献   

2.
审计思想方法是从事审计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审计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审计取证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审计质量,关乎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最终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效用程度。基于此,本文以审计取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访谈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在深入分析审计证据要满足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取证的思维五步:合理怀疑——发现问题——证实问题——力求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同时从肯定性取证、中性取证和否定性取证入手,深入分析了行为、结果、现象、主客观、主客体、原因、影响和责任主体等思维要素。旨在通过本研究,进一步丰富审计相关理论,并为审计人员改善思维方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司法实务中,非法取证发生率远高于发现率,违法"黑数"过高、违法成本过低,非法取证行为屡禁不止。本文拟以实践中非法取证诉讼监督及其法律适用存在问题与障碍为切入点,探索构建非法取证"事前制度预防-非法证据排除-事后核实惩戒"等三方面诉讼监督的完整逻辑框架,以期对遏制非法取证行为、指导司法实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洗钱检查取证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检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调取、收集、保存的可以证明被检查单位没有履行反洗钱义务的一切事实的行政活动,是反洗钱检查的核心环节,是检查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对反洗钱检查中取证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取证行为的建议.以期促进检查工作的依法开展。  相似文献   

5.
徐廷尊 《金融与市场》2009,(3):41-43,40
反洗钱检查取证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检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调取、收集、保存的可以证明被检查单位没有履行反洗钱义务的一切事实的行政活动,是反洗钱检查的核心环节,是检查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对反洗钱检查中取证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取证行为的建议,以期促进检查工作的依法开展。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陷阱还是馅饼,关系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板块不同送转比例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所有股票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板块差异;累计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高送转预案披露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给普通投资者的大概率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本文结论为监管层出台相关规范高送转行为和内部人减持行为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高肃 《金卡工程》2010,14(9):124-124
侦查机关作为查明案件事实、惩治犯罪人、保护合法权益的国家机关,只要是侦查机关做出的行为都被冠以合法正当之名,因此对于"警察陷阱"的行为性质是否有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违背立法精神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文将以"警察陷阱"违背刑法原则为出发点论述"警察陷阱"的不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审计取证趋于电子化,审计证据数量急速增加,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传统审计取证模式无法保证审计取证的质量和效率,审计取证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效果。因此,亟需建立新的模式对审计取证进行改进。区块链技术的可以溯源、不可篡改等特征在审计取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和特征出发,探究如何将其运用到审计取证中,解决审计取证当前存在的难题。区块链技术在降低审计取证成本的同时保证审计取证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华俊 《金卡工程》2010,14(10):236-237
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进而诱导投资流向时其主观意愿常常会与实际结果发生偏离,这种偏离被称为投资流向陷阱。投资流向陷阱的产生会对宏观经济造成结构性影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导致投资流向陷阱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投资者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政府宏观调控产生的投资选择交易成本、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与微观投资决策目标之间的不一致。这些因素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永恒特征,也决定了投资流向陷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运行中的永恒现象。  相似文献   

10.
浅议风险意识在审计实务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进行比较分析,一来可进一步判断整体业务的可信度,二来以便对客户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否恰当作出判断,找出其关键控制点,做到有的放矢。2.充分认识审计证据的取证工作。由于注册会计师主要依据审计外勤时各审计人员所作的记录和相关证据作出判断,一般情况下不再进行取证。因此造成审计外勤时的取证是否充分、恰当,对审计意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取证时,绝不能满足于客户自行提供的资料,关键要获取强有力的外部证据,多角度地取证、印证。比如,看似简单的银行存款项目,对账户完整性至关重要,但往往在审计中却疏于取证;期末余额…  相似文献   

11.
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对筹资方法、设立形式、扩建形式、投资方向的合理安排,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纳税方案中进行选择,达到最小合理纳税的一种筹划行为。企业在设立时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合理利用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因而企业在筹划时一定要考虑这种行为的实施对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是否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机会损失。企业要达到最佳筹划效果,必须统筹安排,着眼于降低企业整体税负防止陷入"税法陷阱"。  相似文献   

12.
投资悖论     
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利润空间。”对于高速成长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必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也确实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利润空间,但是由于深入其中的人难以把握,往往机会变成陷阱,许多投资人经常会被不确定性因素搞得焦头烂额。2008年更是甚之。  相似文献   

13.
田俊领 《济南金融》2004,(10):60-61
随着金融法制体系的健全和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基层人民银行的依法行政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但执法过程中的取证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取证意识不强。二是对证据认识不清。三是取证程序不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人民银行的行政执法行为带来隐患。如果当事人对人民银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诉讼,在未取得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做出处罚决定的人民银行很可能败诉,从而给人民银行的执法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实施以来,审计人员取证行为逐步规范,取证质量进一步提高,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顾此失彼”。取证思路不清晰,对审计事项没有全面认识,缺乏系统论观点,就账论账,只抓点上的东西,忽视面上的资料;或只收集直接证据,忽视间接证据;或...  相似文献   

15.
在无纸化、背对背式的运行背景下,证券交易行为的完成往往比较迅捷,使得证券犯罪案件的证据较一般刑事案件证据具有极大的易变性、分散性。从而增加了证券犯罪案件侦查取证工作难度,但是证券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又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证券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重难点,并及时合法地获取强有力的证据来揭露证券犯罪。  相似文献   

16.
许多银行认为信用证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诈骗的机会,银行按照国际惯例开立了信用证,结果陷入了“信用证诈骗陷阱”,表面上看来是方便了企业,损害了银行利益,其实从法规的角度看,信用证的基本交易原则是保护银行利益。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必然会带来被审计单位行为证据(也就是审计证据)形成方式和存在形态的变化,也会带来审计取证方法(也就是审计方法)的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是建立在以纸质证据为基础而形成的实体场景审计,向以电子证据为基础而形成的虚拟场景审计转变的基础上的。正是这种变革会使得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重点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并且这种全面审计的范围由过去着重于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取证拓展至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全面取证,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信息的取证拓展至外部关联信息的取证。结果是在提高审计效率而实施全面审计的同时,也必然会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审计的国家治理效应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在税务稽查中取得的各种证据是做出税务行政处理决定的最直接的依据。目前,我国在税务稽查取证的实践中存在取证不够确凿、充分;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取证权限不足、取证工作难度大;取证后的证据保管不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计算机动态取证的数据分析阶段面临的问题,介绍了计算机动态取证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智能代理的动态取证系统模型、智能代理技术在动态取证中的应用以及动态取证中的数据获取方案,解决动态取证的实时性、智能性、可适应性和扩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弊端与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志强 《涉外税务》2005,(10):26-27
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了内资企业的弱势地位,挤占了国内企业的投资机会,客观上限制了国产设备的生产和投资,扭曲了市场行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巨大差别为企业避税提供了条件,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必须调整。应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优惠的模式应向特定优惠型转换,以最终实现内、外资企业税收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