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地质灾害对城镇住宅地价的影响及城镇住宅基准地价的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编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网格地价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基于兰州市1621个住宅地价调查样点数据的分析显示,地质灾害隐患可导致土地价值的降低,但作用程度在不同土地级别、不同空间位置存在差异,地质灾害对地价产生负作用的极值易出现在各类洪道、沟坡地带;运用兰州市公开出让住宅用地数据进行验算,将网格地价模型和GWR模型法得出的修正系数应用于兰州市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验算结果基本符合兰州市地价实际情况,网格地价模型的验算结果较GWR模型更为平稳。研究结论: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的空间量化,有助于提高地价评估的准确和客观性;网格地价模型法较GWR模型法更适合当前基准地价修正系数编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样点地价与定级作用分值(因素影响分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表达地价空间分异规律、批量测算地价的关键。通过GWR与地价传统评估方法(OLR)进行比较,以北海市住宅用地为例,进行建模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1)GWR模型模拟的北海市住宅用地地价空间分异与北海自身资源禀赋及城市发展方向相一致;(2)GWR模型的拟合度和检验精度及解释能力均优于OLR模型;(3)GWR方法构建的地价拟合表面与现有的北海市住宅用地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成果图件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可以用于基准地价测算或其他批量地价测算应用需求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城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及其边际作用空间变化性及各因素边际作用大小空间分布状况,为城市土地科学管理提供帮助。研究方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结果:(1)地铁站点、商业网点、水景观、绿地公园对住宅地均价的边际影响能力的空间变化性强,高等学校、医院等其他因素边际作用的空间变化性较弱;(2)容积率住宅地价边际增值能力高于其他因素,各因素在具体不同地块上边际作用能力高低不同。研究结论: GWR模型可以改进传统空间回归方法,可对城市地价影响因素边际价格作用空间变化性进行良好的估计;住宅土地价格对快速交通、商服条件及自然景观因素较为敏感,反映主城区人们对住宅便捷性及休憩性呈强偏好;容积率边际增值能力空间变化弱与土地的住宅性用途有关,但容积率始终是边际增值能力最高的因素; GIS良好的输出图像可视化技术能够指导相关部门调控具体地块的主要规划因素,促进城市土地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重分形的城市地价场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守庚  成秋明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38-44,66,97
研究目的:基于常规插值方法不可避免造成对数据的平滑,未能客观反映局部地价奇异信息的现状,探索运用多重分形模型构建城市地价标量场,为研究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提供新的方法借鉴。研究方法:多重分形插值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地价数据主体部分服从近似对数正态分布,两端数据显著偏离对数正态分布,这是有效应用多重分形方法构建城市地价场的前提;(2)插值结果不仅有效地表达了研究区住宅地价空间分布,而且能够很好地度量地价的奇异性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多重分形插值模型弥补了滑动平均方法构建城市地价场的不足,能有效突出地价局部奇异信息,可为社会经济领域类似数据空间场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宗地面积对住宅地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宗地面积对住宅地价的影响,为土地估价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GWR模型、Hedonic模型、GIS方法。研究结果:(1)把结果与Hedonic模型进行了对比,证明GWR模型解释的可信;(2)在解释宗地面积的影响时,用GIS方法把GWR方法的结果生成曲面,进行可视的空间显示。研究结论:宗地面积对住宅地价的影响在空间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准地价调整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 ,调整基准地价的技术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市场地价结构分析 ,认识地价结构特点 ,测算地价结构系数 ;二是通过土地收益动态分析 ,认识级差收益变化特点 ,修正级差收益分布模型 ,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以重庆市为例 ,提出了基准地价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中级别范围调整问题,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提出运用地统计学中的Kriging空间插值法进行级别范围更新,对已交易地价样点数据进行结构、趋势以及半方差函数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点呈正态分布;方向变化趋势明显;具有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局趋势明显,可较好地对整个区域进行插值预测.通过构建Kriging球状插值模型对商丘市市区商业用地的地价空间分布进行计算模拟,生成数字地价模型.结合专家经验、市场资料以及城市规划方案对级别进行修正和验证,得到新的基准地价级别范围.  相似文献   

8.
容积率修正系数编制是土地评估领域探讨的热点之一。提出了先构建容积率、因素总分值与地价关系的地价模型,进而编制分级别的住宅用地容积率修正系数的新方法,并以北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明显优于最小二乘法,便于据此编制更精准的分级别容积率修正系数表;该方法引入因素总分值规避了传统区域修正方法的主观任意性问题,便于计算机进行批量快速处理,保证了编制的容积率修正系数的可靠性,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基准地价调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重庆市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基准地价的技术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市场地价结构分析,认识地价结构特点,测算地价结构系数;二是通过土地收益动态分析,认识级差收益变化特点,修正级差收益分布模型,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提出了基准地价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土地价格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城市发展,掌握地价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政府对土地价格有效监控,保持土地市场的平稳运行。本文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194个城市的土地价格数据,分片区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模型)探究了城市地价和夜间灯光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研究两者的分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夜间灯光强度与城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呈现同向耦合关系,其强弱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两者耦合关系越强;片区间的分形特征具有差异性。西北和东北片区的城市地价和夜间灯光强度均表现出中心与四周大致持平;西南和华东片区的夜间灯光强度表现出从中心向外增加,而城市地价表现出从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华北、中南和华南片区的夜间灯光强度和城市地价均表现出由中心向外增加,与边缘城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土地稀缺、资源组团型城市——湖北省黄石市为例,尝试引入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LLGWR)方法,探索住房价格及影响因子的空间变化规律,为政府房地产市场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整理1.93×104个住房样本和398个楼栋样本,遴选楼栋总层数、容积率、绿化率、小区等级、距区域中心距离、销售年份等作为解释变量,采用LLGWR方法构建城市住房价格的模型,并进行分析与解释。研究结果:与常规线性回归(OLS)相比,地理加权回归(GWR)和LLGWR能更合理和准确地解释住房价格的空间变异,且LLGWR优于GWR;销售年份、容积率、地理区位能显著影响住房价格,同时楼栋总层数、绿化率等因素影响住房价格,且在不同功能片区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LLGWR模型可以实现系数函数和误差方差的无偏估计,提高模型的估测精度,能更为准确地解释住房价格;宏观市场趋势是影响住房价格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的地理区位,住房价格增长趋势有明显的差异;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供应影响房地产空间分布,但研究区内土地价格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面板数据的省会城市居住地价的差异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2000 — 2006年面板数据,分析省会城市居住地价的差异、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方法:混合OLS估计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省会城市居住地价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2005年及以后地价增长明显,且东部地区地价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将城市间居住地价的影响因素分为全国宏观经济因素、区域整体差异因素和城市个体因素三个层面,并基于引致需求理论,构建更具实效性的城市居住地价影响因子体系;(3)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均GDP、国际旅游收入、2004年8月31日之后土地供应方式的重大转变(正向关系)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向关系)对居住地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面板数据模型是中国城市间地价问题定量分析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土地因素对房价的时效影响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测算选择的土地相关因素对房价在时间上的领先或滞后作用.研究方法:时差相关性方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土地市场影响房价的因素中,土地单价与土地出让面积领先于房价,土地出让金、土地开发面积与政策法律法规滞后于房价.研究结论:采用时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测算出南京市土地因素对房价领先或滞后的年限,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住房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视角分析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对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方法:理论分析、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面积增加 1% 可使当年 住房竣工面积显著增加 0.17%,弱于房地产投资资金对住房竣工面积所产生的 0.25% 的提升作用,该结果一定程度上 验证了住宅用地供应与住房供给之间存在生产函数渠道的影响路径;(2)基于实际房价与租金还原房价的偏离程度测 算,发现不同房地产市场投资热度下,住宅用地供应对房价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 2.05 和 2.92;(3)低 投资热度下,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的增加可显著降低当年的房价,而高投资热度下则会起到推高房价的作用。研 究结论:住房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存在不同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当住房市场以投资品属性为主导时,需求曲线 向上的刚性走势违反了一般的商品需求规律,供给曲线的右移将导致均衡价格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The impact of farmland under agricultural conservation easement (ACE) contract on the values of nearby residential properti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housing sales data in two Pennsylvania counties. ACE-protected farmland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nearby property values in one study county but a negative impact in the other. The paper also looks at the impact of forest land use, and discovers that preserved forest land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nearby property values in both counties. House prices showed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in both counties, and a spatial error components (SEC) model fit the data better than the OLS model, a spatial-lag model (SLM), or a spatial autoregressive error model (SEM).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showed that the impact of ACE-protected farmland on nearby property values varied within one of the two study counties, with positive impacts in some parts of the county and negative impacts in other parts. The impact of forest cover on property values also varied, with positive impacts within both counties. A new hybrid GWR-SEC model is introduced that incorporates both spatial correlation in prices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model parameters. Statistical goodness of fit measures showed that the GWR-SEC model fit better than the GWR model or a hybrid GWR-SEM model.  相似文献   

16.
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全国和城市层面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系统地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比较法。研究结果:从全国层面而言,作为房价与地价一般性代表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之间互为长期和短期Granger因,但房价的变动对地价变动的影响力更大些。而对23个大中城市的计量研究表明,各城市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唯一而确定的,房价的增长更多地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价的影响。研究结论: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是复杂且因地而异的,以一个案例的分析结果来断定两者的关系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地价均衡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金融发展对城市商业地价和住宅地价的影响作用,为国家地价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岭回归分析。研究结果:人均贷款规模对城市商业和住宅地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强度基本相同,而人均存款规模只对住宅地价产生影响,但对地价变动的贡献小于贷款规模;金融相关比率对城市地价的影响效应尚不显著;工资水平对地价的影响强度要明显大于贷款规模。研究结论:当前阶段,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是地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金融发展规模特别是贷款规模对城市地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金融结构尚未对地价产生明显影响之时,控制货币供应对稳定地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物业税与土地出让金不可替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业税是不动产税的一种类型 ,土地出让金是土地的价款 ,二者属于性质不同的经济范畴 ,不能也不应相互替代。文章针对用物业税替代地价的主张 ,分别从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之要求、与新发展观之矛盾、廉政建设、现实可行性等方面 ,分析了以税代价的不可行性和危害性。并指出解决地价过高及其引发的房地产开发成本过高和房价过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建设方面税费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