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揭示了这项研究的发展脉络、特点和不足,指出了21世纪理论界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出现多次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改革开放后通过制度变迁而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田制、规模经营制、四荒地拍卖制、股份合作制等5种农地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和探讨这5种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背景、条件,总结和梳理农地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绩效及启示,并针对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进一步改革及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农地流转中的非正式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从制度方面研究农地流转的史料文献,大多忽视了对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分析。本文主要就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与农地流转密切相关的非正式制度如意识形态中的公有制观念、家庭观念和家族意识、平均主义、集权主义、农本意识及其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应该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这些非正式制度消化创新,找到它们与农地制度的契合点,使二者有机相融,协调进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6.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相似文献   

7.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文 《农业经济》1996,(9):24-26,17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孔凡文一、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农村改革的重心是农地制度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家庭承包制又出现...  相似文献   

8.
从目标和需求角度思考中国的农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荣 《农村经济》2005,(11):29-3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明确的,即新的土地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保障农民基本生存、产权明析、确保经营者的经营主体地位、市场机制配置土地和利于城乡协调。而中国农民已经严重分化,他们对土地的需求明显不同。通过对综合改革目标和农民的土地需求分析,本文认为,比较合适的改革方案应该是国有租赁制度,即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各类法人和自然人租赁经营、弃租农民按年获得基本生存保障金。  相似文献   

9.
所谓农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用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及其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的总和。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制度沿革和耕作习惯不同,农地制度也各不相同。每个国家的农地制度不管是成功的、有缺陷的,还是失败的,都各有其特征。要对10...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的“三权分置”制度体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目标,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顺应人们对乡村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统筹好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主线。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宅基地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改革的敏感性,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一是聚焦于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得以落实;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三是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破解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的难题;四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其行使所有权人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安徽省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民关于现行土地承包制度、未来农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农地制度改革应强化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民主权利;改革过程应努力避免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出现剧烈的变动;农地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应集中于农地的征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财产,实现土地产权是中国农民自古以来的不变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实现了产权平等,通过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摆脱了产权异化,从“两权分离”中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由全面深化改革走向土地财产权。实现农民土地产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建立和完善用益物权制度时 ,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的存废问题 ,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 ,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在此形势下 ,深入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的存废以及农用地物权制度的最佳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存废的种种观点和评析按照民法理论 ,为了对土地使用价值进行利用而从农用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享用权能 (它一般包括占有、使用、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地信托中的权利失衡与制度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中国农地信托制度对农地所有人实行偏向性保护,直接导致农地信托制度运行中的权利失衡,需要对现有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研究方法:法律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法律解释。研究结果:(1)中国当前农地信托中存在权利失衡现象;(2)农地信托权利失衡的原因在于立法对信托人的过度保护;(3)农地所有权、自主管理权和收益权的分离运行是实现权利重构的方向。研究结论:中国农地信托应当在信托财产独立的前提下,将农地信托人主体权利从控制性转向监督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陈银蓉梅昀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笔者试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形成历史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农村土地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设想。一、对现行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不能回避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几经变迁。现行农地制度在其推行三十年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三种模式只能是理论,而在现实中是难以付诸实践的。作为一种全国性的农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仍是制度变迁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进行一些诱致性创新:切实加快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放手村民依法自治,明确农地产权主体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土地自发流转;政策导向上要尽量开辟活动空间,允许和鼓励群众自主创新;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与农地使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亚荣  刘安然 《中国农史》2006,25(3):127-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经历了丰富的变迁历程。农地使用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作为农地使用的主要方式,目前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从推进农地配置的市场化、使用方式多样化、促进农地流转、扩展农地使用权的权能、加强保护等方面改革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中,集体农地作为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保障等社会功能.本文以集体农地作为农地经营权的特殊载体,结合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探索性研究集体农地利用制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的土地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学习典范,它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土地农用制度;一部分是农地转为非农地制度;另一部分是土地非农用制度。农地农用制度土改给台湾农民的土地权利,只是农地农用的权利;农民要出售自己的土地,出售的只能是农地,不能用作非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