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促进农民宅基地合理流转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具有一定的产权制度效应、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但城市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等不同类型农村的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1)在产权制度效应方面,受益于政策宣传,三类农户均认识到确权具有法律上的产权安全效应,但远郊农户更倾向认为宅基地的财产权利与确权无关;城市近郊及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比远郊纯农区农户更认可确权具有的产权排他性;离城市越近、受市场化影响越强烈的农村,农户的宅基地完整财产权利意识越强烈。(2)经济效应的认知上,大多数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后可自由交易且收益应全部归自己所得,仅有5.97%、4.44%和2.94%的近郊、远郊纯农区和远郊风景秀丽区的农户同意将流转收益在自己、国家和集体间进行分配。(3)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社会效应认可度较高,特别是近郊和远郊风景秀丽区农户认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干群关系、减少邻里纠纷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意义。(4)农户所处区域的自然经济区位对农户认知的影响显著,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大的农户越能清楚认知确权效应。研究结论:不同类型农户对确权效应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可能影响确权的预期效果,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村执行差别化的确权管理政策,以提高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2.
农村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的敏感度不同,并可能导致他们不同的宅基地流转响应行为。本文试图在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基础上,利用倍差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评价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期待能为提高农村宅基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支持。研究表明:(1)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仅在近郊农村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在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不存在显著影响。(2)除确权因素外,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人口数、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占比和宅基地拥有状况对农户的宅基地流转行为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但在3类农村地区的具体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但应根据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执行差别性的宅基地确权和流转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地震灾区重建中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项突破性改革,对灾区农村住房重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市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Log 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灾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的农户表示愿意流转宅基地;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按作用程度依次为是否参保、是否具有流转平台、流转价格是否合理、对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的认知、对宅基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度、是否确权颁证和农户家庭人口数。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究政府主导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户羊群行为,以获得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与实证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瀑布理论解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羊群行为的产生机理,提出研究假说,并通过浙江省嘉兴市1476个农户的纵向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私人信息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具有基础性的"锚定"效应;(2)公共信息在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中扮演重要的"调整启发式"影响;(3)当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更倾向于忽略私人信息而与公共信息保持一致时,农户表现出羊群行为。研究结论:要合理利用羊群行为正面效应,同时降低"锚定"和"调整启发式"的负面效应,引导农户做出理性流转决策。  相似文献   

5.
宅基地使用权融资的实现是落实农户用益物权,有效盘活农村资源和资产的必然选择。依据江苏省典型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抵押融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的现实需求整体比重较高;从农户分化特征上看,职业分化程度越高,农户参与抵押融资意愿较强,而经济分化程度越高,农户抵押意愿越弱;其他影响因素方面,新生代农民宅基地抵押融资的意愿更强,受教育水平高(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宅基地抵押融资意愿相对更强,对宅基地重置成本预期越高、认为自己享有越多宅基地所有权与处分权权益的被调查农户,其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的意愿越强,不同区域农户的宅基地抵押融资意愿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就如何解决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两难困境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管理规定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向本农民集体之外的主体流转,这一规定在实践中遭遇了私下流转盛行和宅基地闲置浪费的挑战。当前赞成和反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声音同样强烈,此次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并未明确态度。权衡正反两方面观点,完全禁止宅基地使用权对外流转的理由并不充分。争议背后凸显的是宅基地担负的社会保障功能与财产功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言是稳定与效率的冲突。鉴于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区域农民对宅基地的保障依赖程度不同,对宅基地发挥财产功能的诉求大小也不相同,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分区域逐步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有条件的对外流转,是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务实对策。研究结论:应当推行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条件对外流转。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确权流转、还权赋能"的制度设计,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具有积极探索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现状,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明晰产权等原则的指导下,从四个方面构建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改革政策和试点实践来看,宅基地流转沿着农户自决和集体主导的双重路径展开。农户流转农房引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社会主体因农房转让或者抵押而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同时取得宅基地法定租赁权;如果农房流转作为经营性用途的,理应由农民集体为农房受让人设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集体主导宅基地流转场合,农户实现户有所居,社会主体通过集体出让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流转的制度设计,需要通过集体权能充实和成员资格认定,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保障农户居住资格利益;社会主体取得的宅基地权利应因宅基地流转路径的不同,而类型化构造为宅基地法定租赁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实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梳理现实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应在允许进入流通领域放开流转,因势利导,依法管理,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取得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新突破,从而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活跃农村金融,进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无为县、庐江县、埇桥区和潜山县821户农户家庭宅基地利用、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意愿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2)针对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大多希望通过退出现有宅基地来改善目前的居住生活条件,获得相应的福利政策,同时考虑到为了避免宅基地常年闲置而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针对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而言,则对宅基地有感情、担心退出后家庭住房得不到保障、相关经济补偿不合理,同时预计农村土地未来有升值潜力而不愿意退出。(3)绝大多数农户对选择退出宅基地后是否进城十分谨慎,很多农民即使选择退出宅基地也不愿意进城。鉴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实施多元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确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和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退出时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普遍偏低,且从纯农业户到非农业户意愿逐渐减弱;(2)兼业程度由低到高,宅基地流转决策因子沿生存—经济—社会方向转移,纯农业型为生存理性,农业主导型为生存与经济理性,农工兼具型为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以社会理性为主导;(3)农户普遍倾向"以房换房"的置换流转方式,其次是"以房换钱"为入股的流转方式,出售、抵押、出租等方式较少。研究结论:宅基地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农户对生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不同,但总体上保障性心理大于经济利益,这也是宅基地流转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探究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落实宅基地确权政策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有序Probit、逐步回归以及基于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研究结果:(1)确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考虑选择性偏误后,结果依然显著。(2)禀赋效应在确权抑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资本能够削弱禀赋效应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作用。(4)对于户主年龄较大的农户家庭和宅基地距离县区更近的农户而言,确权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大。研究结论:细化确权颁证工作内容,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农户正确认识确权的目的和意义,同时重视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在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充作用,因地因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分类保障农户差异性权益需求,充分激发宅基地确权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宅基地流转是城乡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推动高效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生计资产量化入手,探讨不同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推进宅基地流转进程。[方法]通过农户生计量化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整体宅基地的流转意愿较高,达到69.84%,但资产缺乏型农户的流转意愿非常低,仅有37.93%;(2)非农迁移意愿、宅基地功能和家庭生计资产总值对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年龄、专业技能、住房的满意度、宅基地面积、非农收入比例、非农就业状况6个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出现差异。[结论]该文提出建立贫困农户的技能培训机制,制定多样化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后,整体福利水平不下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主观需求,以期在有限的财政支持下,为增进宅基地退出农户福利,提高政策的福利绩效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Kano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在近郊农村、远郊一般农村和远郊贫困边缘农村中,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表现出整体较为强烈、各地侧重不同的特征;(2)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具有层次性,且村庄随着偏远、远郊和近郊地理位置的演进,需求层次呈现出从注重居住安全与财产保障的物质性福利延伸为在保障物质性福利的同时,更追求能力提升和权益彰显等服务性福利和权能性福利;(3)非农收入占比、贫困户认定、宅基地退出率和居住保障认知均可显著影响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需求强度,但在3类村庄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宅基地退出应契合农户实际需求,甄别福利政策供给焦点,以在最大化增进农户福利的基础上最优化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改革方向是"三权分置"。文章关注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情况,剖析了宅基地的价值,提出宅基地改革应遵循的3项原则,即坚持乡村振兴,遵循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宅基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即宅基地农民资格权取得范围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权利保护不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宅基地规划中缺位、宅基地治理的相关配套不足等问题,从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及农户社会保障等角度提出宅基地改革的政策建议。应当完善农民资格权和宅基地退出机制,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可行性方式,注重宅基地流转的农民社会保障,建立完备的宅基地政策法律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义乌市作为调查样本区,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定量测度宅基地退出前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模糊评价法,实地调研法。研究结果:近郊村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比例高达64%;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宅基地住房层数、农户家庭收入水平,负向作用的因素依次为农户年龄、当前状态满意度、农户居住舒适度以及家庭人口数量;农户退出宅基地进行集中居住后,住宅的资产性凸显,农户的总体福利水平提升,远郊村农户福利水平提升更大;从功能性看,农户居住状况改善最多,经济状况提升较大,但远郊农户生活成本增加较大,搬进新宅后近郊农户状态满意度提升较小。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时机较成熟,建议政府探索适合农户生活方式过渡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布局模式,为退地农户提供受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构建市场机制提升城乡土地配置效率,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客观经济因素(自身固有倾向或实际需要)、从众心理(已退出农户数量)以及由于从众心理而可能导致的后悔心理,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以传染病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的扩散模型,并利用浙江省嘉兴市得胜村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受到客观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表现为农户自身固有倾向或实际需要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的重要因素;(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受到从众心理因素的显著影响,表现为已退出农户数量是农户决定是否参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政策的参考依据;(3)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进程中存在后悔心理,但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趋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问题是一个外部客观经济因素驱动及内部成员互相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宅基地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处于冻结状态.现实中,对于开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属客观现实需要,民间意愿强烈,地方政府态度积极,开禁势在必行.为保证流转的有序进行,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则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沈阳市3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分化和宅基地价值认知在两者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地转入行为显著削弱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而农地转出行为显著增强了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起完全中介作用,农地转入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削弱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6.81%,农地转出行为通过农户分化增强宅基地有偿退出意愿,中介效应为7.33%;农户宅基地价值认知发挥部分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入户,宅基地保障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于农地转出户,宅基地资产价值认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对于明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群体,针对农地流转行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对于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业规模化经营投入、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探析宅基地抵押影响因素,以期为推进研究区域宅基地抵押贷款工作、发挥农村宅基地现有价值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以重庆市巴南区6个街镇280户抵押农户调查为依据,采用文献调查法、农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从抵押农户宅基地情况、宅基地区位及社会经济服务状况、抵押过程中政府及金融机构行为措施等方面构建了12个指标体系,系统地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模型运算,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社会服务影响因子、抵押物价格因子、政府行为因子累积贡献方差贡献率达到72. 892%,其所占分值分别为40. 41%、10. 61%、22. 45%、26. 53%,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4个关键性因素。[结论](1)农村宅基地是否闲置、结构材料等自身属性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进程中影响最显著。(2)农村宅基地价格和政府行为措施在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进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作用。(3)农村宅基地周边基础设施、家庭收入等社会经济服务因素是影响农村宅基地抵押的潜在因素之一。鉴于此,得出建立农村宅基地信息数据库、健全农村宅基地价值评估体系、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等对策建议,为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