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犯罪行为,通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收集的5年间20个省200件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间,我国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案件数量呈大波浪式发展,案件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以中年男性个人犯罪为主,销售树木牟取暴利为主要的犯罪动机;审判机关办案质量高,上诉率、再审率低,但存在"补植复绿"等量刑情节考虑不充分等问题。针对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审理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提出应不断提高民众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明确鉴定机构及鉴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立和完善预防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的发展以及目前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拟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要求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此项制度的规范发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了由基础控制指标系统和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组成的二级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体系,并以荆州市某建设用地耕地占补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尚待完善,建立严格、规范、细致、有效的考核体系是促进此项制度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用地保护对北京市耕地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借鉴国外农用地保护先进经验,总结国内农地保护发展特点和趋势,为北京市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农地保护已趋于"多目标",因此,应重新审视耕地价值,构建北京市以"保持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的、发挥耕地生态价值"的耕地保护目标;充分考虑耕地质量、区位、环境功能差异,严格保护不能转用的特殊耕地资源;注重耕地保护与利用、利益协调问题,提高社会参与度,建立系统的耕地保护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农户脆弱性的文献,总结农户脆弱性的概念、研究框架与评价方法,提出土地利用变化下农户脆弱性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对农户脆弱性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及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结论:未来,应在现有农户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多学科融合与多重扰动农户脆弱性研究,重视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的农户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析近20年来阿勒泰市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为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和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依据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定义,建立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年耕地利用集约度。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阿勒泰市耕地利用集约度呈阶段性上升趋势,耕地利用投入要素比重不断变化,耕地利用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呈上升趋势。研究结论为近20年来阿勒泰市耕地面积增加,耕地生产要素投入持续增加,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和集约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现有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的背景和特点,从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了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分等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当前现有的成果数据,在GIS平台下,将农用地分等图、"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坡度图等综合叠加分析,提取评价单元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潜力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及其潜力分区图与野外调查实际相比,结果能较好反应该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论:该评价方法既立足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数据的特点,能为区域耕地整理及其项目选择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南省攸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整理的主体工程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建立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实现指标的定量化,并以湖南省攸县鸭塘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主要从可利用空间扩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将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定量化,定量反映和衡量耕地整理潜力.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一条思路与方法,为土地整理决策与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析耕地破坏第三方鉴定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按照国土资源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破坏耕地案件移送时需要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耕地破坏鉴定结论。但在具体工作中,行政和司法机关面临共同的难题,即对"土壤耕作层破坏程度"的认定——既无专门的鉴定机关,更未形成统一的鉴定标准。因此,建立耕地破坏鉴定的技术标准,引入第三方来开展耕地破坏程度鉴定,既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也能够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子系统出发建立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鄂西北房县红塔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评价得出研究区各子系统的潜力,其中资源系统潜力比重为59.49%,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分别占了 12.87%、12.34%、16.30%.结果表明:资源和环境系统潜力占据主要部分,评价指标体系能综合反映研究区耕地整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符合整理区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可持续耕地整理综合潜力规范化评价的措施,可为山区实现耕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完善相应评定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南部矿区污染耕地损毁程度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对矿区耕地损毁程度等级的评价方法体系,为其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研究矿区污染耕地损毁程度等级评价方法。构建了污染耕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田面污染率、灌溉水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度6个指标)及权重系数,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某金属矿为例,进行矿区污染耕地损毁程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矿区耕地污染损毁程度为中度~重度,即污染耕地的损毁程度偏重,其损毁程度等级偏高,耕地污染损毁等级达到Ⅲ~Ⅳ级。本文可为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受损耕地的复垦措施及复垦方向确定等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土地损毁是当前中国土地利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水毁作为耕地损毁的一种常见形式,涉及的损毁类型复杂,需要引入新的评价方法与思路。研究方法: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水毁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与AHP-熵值法,确定研究区评价水毁耕地的关键性因素与权重;采用正态云理论,对5个典型耕地水毁片区损毁程度进行评价,确定损毁等级。研究结果:(1)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砾石含量、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田面压占率、灌排条件、道路状况为南安乡水灾后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2)南安乡朝阳村、东洛村、南门村和荆兰村片区一耕地水毁等级为中度,荆兰村片区二耕地水毁等级为轻度。研究结论:正态云理论能够将水毁耕地评价的复杂性、随机性及模糊性等不确定性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降低评价过程中由于单个评价指标所处级别的模糊性而造成的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相对稳定性,为耕地水毁程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施工建设土地破坏特征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高速铁路施工建设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为减少这种破坏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高速铁路施工建设土地破坏可以分为直接破坏和间接破坏两大类型,表现为对土地的挖损、压占等形式的占用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带来的地块切割等相邻破坏。研究结论:高速铁路建设土地破坏防控可从临时用地选址防控、临时用地规模防控、工程施工措施防控和土地间接破坏防控4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土地文化与文化土地内涵丰富。土地文化类型多样,具多元性、技术性、实用性、美学性等特征。文化土地建设迫在眉睫,其建设遵循的是自组织系统观、多元价值观和高品位审美观,目的是体现土地的真实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地功能研究进展与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对国内外土地功能研究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供深入开展土地功能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尚待形成共识,土地功能分类正在积极探索,土地功能评价有了初步分析框架并在尝试应用。研究结论:土地功能研究已有良好基础,发展趋势和前景看好,应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支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土地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议研究方向包括:完善土地功能概念与内涵知识体系,创建土地功能研究框架;完善土地功能系统分类;深化土地功能形成要素的特征尺度研究;加强土地功能研究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平均地权思想回顾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回顾100年来平均地权思想的发展,探讨其对中国现行土地管理的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00年来,平均地权思想不仅在旧中国,也在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正在变得日益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结论:中国大陆的土地管理急需确立一项更为明晰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应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平均地权思想:界定土地公权力,明晰土地产权,细化土地使用权;改革地价体系和税收政策;强化对土地财产的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类型划分,将各省域划分为3大类8个基本类型;基于省域单元对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的利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郑振源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7):23-27,83
研究目的:现行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如何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仍是征地制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厘清地价形成和分配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和物权法的法理,对三种主要的地价形成和分配理论进行了讨论:(1)土地增值是由于土地用途的转换;(2)土地的外力增值不应归土地所有者,应归之于社会;(3)土地开发权属于国家或全民,开发收益应收归国家,由国家分配。研究结论:应当以当时当地土地正常的市场价格作为土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土地使用权年限和还原利率、地价评估误差以及土地纯收益间的关系,通过实际计算与分析,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不同用途土地的适宜出让年限.并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对土地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土地使用年期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土地权属、土地政策与法律、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现代测量技术、土地信息技术和土地整治工程等方面的重点进展研究。(2)2015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更多关注土地市场结构、土地财政与税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用途管制、土地督察、规划体制改革、现代测量技术等方面问题;国外研究则侧重在土地产权边界、土地制度演化、土地利用冲突、土地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属性与规划原则、土地测量方法优化与对比、土地信息获取技术优化等。研究结论:2015年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在实践推动下,研究面有所拓宽,学科体系研究得到加强,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与基础理论、土地经济关系与市场机制、土地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土地政策体系与法律制度、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土地工程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