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重点课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一课题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重点。《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角度较新,立足农村特困地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展开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诸如公共品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展开讨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中,多把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合称为乡村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分析。实际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级政府,有其相对独立的预算收入;而后者则是一个社区自治性组织,并没有固定的财源。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立的视角,通过分析村级组织自身及其收入结构的演变对其在村级社区中履行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来探究在不同层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中,村级组织应扮演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6.
略论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由于市场失灵的原因 ,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品无法由私人提供 ,只能由各级政府参与供给。公共品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城市公共品和农村公共品。根据农村公共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 ,又可区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农村纯公共品主要包括 :农村基层政府 (县乡级 )行政服务、农村综合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拥军优属、民兵训练支出等。农村的准公共品可细分为 3种 :第一种是在性质上接近纯公共品的准公共品 ,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防涝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以及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有关.应通过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科学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以及切实有效解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公共财政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理性和约束——来自浙江省农村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愿供给有别于政府供给,市场供给方式,在供给主体,供给动机,运行机制和供给成本补偿方面有其特定的范畴,浙江区域经济环境变迁造就的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性制度发生的变异正改变着公共产品原有的供给关系和供给效应,活跃的民间自主力量将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受益范围固定下来,浙江经济的繁荣发展为自愿供给提供了资本准备基础,愈益深化的市场化程度为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提供了多元化回归路径,成熟的市场主体激发出农村产品自愿供给的内在动力,自愿供给行为予独特的地域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公共品融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以农户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农村公共品及其融资现状、农村公共品需求的特点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品融资的基本态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看,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整体水平较低,并且,不同类型村庄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公共品融资的投向与农户对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公共品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农村公共品融资管理监督制度尚不够完善;农户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上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已有很大提高;政府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定位和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品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特性外,还具有收益外部性、成本沉淀性、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公平性几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不应该只由单一的政府供给,而应该由政府、盈利与非盈利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个人、其他社会力量等共同供给,但政府应承坦起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明确划分各供给主体的责任,以确保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本身存在的不足和当地政府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筹资机制和决策机制,解决县级财政的收支矛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具有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双重作用.在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自愿供给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重要途径.自愿供给是一种自愿行为,制定合理政策刺激自愿供给主体的供给行为是增加自愿供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公共品普遍短缺,我国城乡差距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而实现城乡统筹的突破点是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公共品的供给,增强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1,自引:3,他引:81
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在农村发展中农村公共品供给又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多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现实。根据对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把重心放在农村、把供给负担由原来的“以农民为主”转向“以政府为主”、借市场之力打破城乡界线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仍处于高度匮乏状态,且供给主体单一。而非政府组织由于在组织方式、信息取得等方面的优势,政府应当鼓励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发挥作用,这样,既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供给的不足,又可以形成农村公共品社会化供给的多元化格局,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8.
税费改革后,资源困境成为制约村社集体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技术化的公共品供给路径不仅没有促使国家的财政资源转换为集体性治理资源,反而造成了治权弱化、集体的客体化以及秩序维持的利益化等治理困境。成都市通过整合资源、创设议事会制度、制订民主工作六步法等制度与机制创新探索出了公共品供给的组织化路径,其所内涵的村级资源的统筹与转换机制、集体利益的生成机制以及村民的民主参与机制从集体性资源、集体性利益以及集体性组织体系三方面促进了村社集体再造,这对于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提升集体的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民视角的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情况——以山东省11个县(市)的32个行政村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山东省11个县(市)32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明,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质量差已经取代供给数量不足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首要问题;科技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不但是农民最不满意的农村公共品,也是农民最急需的农村公共品;主要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呈现多主体的格局,政府主导或引导、混合供给的模式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并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上下结合"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及结构失衡已经严重制约了改革和发展.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对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及其原因的探析,寻求政府与农村更好的契合点,让两者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达到帕雷托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