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十三五"规划将文化产业发展列为国家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单一的文化产业发展是空洞的、缺乏内涵的,将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进行交叉融合,将会是未来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巴渝渔业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传统产业发展中增值空间、产业规模、产业链打造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巴渝渔业丰富的渔业文化积淀,扩大巴渝渔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巴渝渔业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化、产品特色化道路,将积极影响巴渝渔业附加值、产业品质、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巴渝渔业文化、历史、自然人文景观等要素的深入挖掘,从动漫、影视、会展、旅游产业等四个维度展开路径探析,突破巴渝渔业发展中文化产业产品的开发瓶颈,寻找到一条符合巴渝渔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也逐步取得成效。但目前京津冀地区跨界生态环境问题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为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应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有必要通过加强跨界府际合作等手段,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期间,各级渔业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促进渔业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长江禁捕退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丹江口水库作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素有"亚洲天池"、"中国水都"的美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库区养殖品种已增加到几十个,养殖规模突破几千万公斤,水产业早已成为丹江口库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点,库区水质优良与否历来都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  相似文献   

6.
当今,旅游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促进皖北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对发展壮大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投融资角度分析皖北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省市渔业资源现状和发展潜力以及汶川大地震对西部渔业造成的灾难性创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渔业产业投入、深化西部渔业科技创新、注重西部渔业人才培养、加强西部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西部渔业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区域渔政执法力度等振兴西部渔业经济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八个民族省份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选取反映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探讨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宿松县泊湖生物资源修复与渔业利用协调发展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6年,宿松县对泊湖自然生物资源己遭破坏的4000hm2水域,采取种草移螺、适量投放蟹种、鱼种等同步法,使该水域水草资源逐渐增多,苦草、轮叶黑藻等优质水草资源量超过当年丰富的程度,水产品产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年年翻番.连续4年,用于生物资源修复与渔业生产的总投入为898.94万元,产出河蟹26.15万kg,鱼虾474.04t,渔业总收入2656.83万元,缴纳税金411万元,盈利1346.89万元,达到了生物资源修复与渔业利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论文以产业融合为视角,对中国沿海8省(市)2006-2019年休闲渔业与相关产业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产业间的互动关系,预测2020-2024年产业耦合协调度发展情况。结果显示:2006-2019年沿海省(市)休闲渔业与9项相关产业指标呈现中高度关联,其中与水产养殖业关联度最高为0.8019;沿海各省(市)休闲渔业与水产养殖业耦合协调度整体由2006年中度失调提升至2019年濒临失调。截至2019年,除福建外,其余7省(市)耦合度均呈现高水平耦合状态;2020-2024年休闲渔业与水产养殖业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山东、广东、江苏处于良好与优质协调阶段,上海、天津则处于严重失调阶段。基于上述得出结论:中国沿海8省(市)休闲渔业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异明显,创新产业融合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休闲渔业,才能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应有之义。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往往出于污染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管控过当、开发不足,形成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限制性因素,究其根本在于针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运行僵化,存在明显的体制、机制短板。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作为十九大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解决我国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和民生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对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民生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湘西地区24个民族县域为例,构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测算体系,利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湘西地区1999-2018年湘西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显著的耦合协调特征,协调度稳定趋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受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最后,为森林旅游经济发展提出构建森林生态和谐共管机制,完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地区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分别建立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从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等4个方面及耕地生态资源利用、耕地生态环境压力、耕地生态安全响应等3个方面共确定18个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运用频度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借助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模型计算,分析协调发展水平。[结果]呼伦贝尔地区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均呈逐步上升趋势,整体来看前者发展状态要优于后者,两者协调发展水平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2009年为变化转折点,原因是该时期耕地生态安全的严重滞后性。[结论]整体看来,呼伦贝尔地区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受到当地人口、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竞红 《水利经济》2004,22(4):22-24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会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拉动项目实施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重构,是完善转型期社会不同利益协调机制的良好契机。同时,大型水电工程开发也给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风险:环境地质变化风险、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风险、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风险。因此,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开发大型水电工程的相应对策建议:建立良性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设置与开发区社会经济生活相适应的培训机构,强化项目实施区的公共卫生管理,降低公共卫生风险,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目标,协调好少数民族发展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本文通过河北省11个市文化产业各行业的营业收入来研究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地区集中度。  相似文献   

17.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城乡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是城市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集中表现,其核心问题乃是工业和农业相互发展关系的集中表现。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都把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与国民经济全局和整个社会安定联系在一起。近十年来,随着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关系有了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江苏沿海经济开放区城乡关系演变历史、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提出一些看法和对策,供研究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得一定经验,但仍面临一些矛盾问题。搞好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经验、问题、对策等内容的研究,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渔业出现与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的渔业资源特点、渔业经济结构、生产现状及其在全国的位置,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品种生产基地建设、池塘渔业和江河渔业建设、以及如何加强渔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