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茶道     
《国土经济》2006,(2S):76-77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这在饮茶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桔皮、薄荷、桂元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来喝。“清饮”又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此为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2.
《监督与选择》2006,(1):26-27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  相似文献   

3.
“从来佳茗似佳人”,前人的一句话,真切地反映了国人对茶这种国饮的深厚感情。但如今,赫然立于宾馆、酒店、卡拉OK里的“佳人”却往往是咖啡、可乐之类的洋饮料。 人们好喝咖啡、可乐,倒也罢了,但偏有“班门弄斧”的,居然将洋茶也搬到中国来,这下可激起了轩然大波。1994年洋茶进入茶乡杭州,引发了一场“洋茶入口,龙井洗手”的舆论风波。1995年10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木糖醇为主的无糖茶饮料市场争夺战已拉开序幕。茶饮料生产企业为进一步确立自身在产品市场上的地位,纷纷看好无糖茶饮料。无糖茶饮料是茶饮料生产企业21世纪的希望所在。曾在乌龙茶饮料领域夺得日本茶饮料销量第一的三得利公司也瞄准了绿茶饮料市场。三得利赋予绿茶新的创意,推出了“绿水”、“使体内更清洁的茶”、“中国绿茶”等产品,在无糖茶饮料市场上树立起新的品牌形象。今后在无糖茶饮料方面,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大众标准化》2004,(3):48-48
太原钢铁(集团)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原名太钢汽水厂,始建于1953年,是我省最早生产碳酸饮料的专业厂。1998年公司与市场经济接轨,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新时期,现有5个生产车间,7条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集生产“漪汾”牌汽水、纯净水、PET瓶装含气饮料、果汁茶、保健饮品、冰糕和食品加工冷冻、冷藏为一体的综合性饮料  相似文献   

6.
<正> “挡不住的感觉”,这句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词已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可乐型饮料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以致风靡世界广受欢迎呢?还是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吧。 饮料中的大哥大 过去,人们习惯把咖啡、可可、茶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实在美国,汽水的销售量早已排在咖啡和茶叶之上。中国人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定为开门七件事,茶居其一。如果在美国排一排开门几件事的话,汽水肯定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茶和果汁饮料在中国的猛速发展是因为人们对健康和时尚的追求,那么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则是饮料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悉,我国功能性饮料的人均消费每年仅0.5公斤,而全世界的人均消费量为7公斤,市场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从废品收购站回收没有破损的“康师傅绿茶”、“康师傅冰红茶”和“统一绿茶”的饮料瓶子,用自来水、甜蜜素和各种香精一经勾兑就成了“中国名牌”饮料。2006年11月30日,安徽省阜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颖东分局根据公安部门的举报,查处了一个非法灌装饮料的黑窝点。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在中国面世,被称为是继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饮料之后的“第六代黄金饮品”的果醋饮料,经过十年发展,却仍然是在边缘生存的小品类,以至被业内称为“过气行业”、“叫好不叫座”。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企业与市场》2004,(10):40-41
台湾规模最大的饮料企业在大陆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立的黑松食品(苏州)有限公司,不久前落成投产。据统计,在台湾,黑松碳酸饮料的市场分额超过39%,高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占有率之和。这也是全球惟一一个成功狙击“两乐”的品牌。黑松计划2004年以碳酸、果汁、茶、机能和运动饮料5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神农尝百草,日通七十二毒,得菜而解之。”这里的“茶”就是茶,炎黄祖先自此开用茶之先河。中国茶叶曾创造出灿烂的辉煌,世人便是从茶叶、丝绸、陶瓷等来了解中国的。数千年来,茶叶一直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饮料,也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形象商品和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在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对外贸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千百年来,茶叶在传播世界的同时,也传播着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并促使了国际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中国茶叶…  相似文献   

12.
近有两件事感触颇深:一是原产于我国的名贵中药材杜仲,日本人10多年前才开始种植,并将我国弃而不用的杜仲树叶开发加工成“杜仲茶”,由于这种茶具有利尿等多种保健功能,时下已成为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茶饮料。日本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每年仅杜仲茶一项就获销售收入60亿日元。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日本已开始从中国进口杜仲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时代》2011,(1):118-118
在“2010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上,百事大中华区23家灌瓶厂中的15家荣获了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饮协”)授予的“2010中国饮料行业节水优秀企业”称号。在以“关注社会责任,关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此次年会上,百事大中华区获奖的企业中有将近一半连续四年获得此项殊誉。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2008年,中国7万家茶企的总产值为300亿元,而同年仅“联合利华”旗下“立顿”一家茶叶企业的产值就高达230亿元,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中国7万家茶叶企业的年产值竟然大约相当于‘立顿’1家。”这是2009年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最惊人的一条新闻。这也成了中国茶人、热爱中国茶的中国人和中国茶企心中之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茶企难以构筑核心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5.
文学芳草地     
四季之爱(外一首)□黄怡盛夏话茶□冰星夏酷暑,炎热难耐,这时,唯一能去的地方,便是那依山傍水的茶社。在浓荫之下,执壶持杯,啜茗闲聊,那情趣,如入仙境。茶的“解暑助兴,其乐融融”的作用,其时就显得无与伦比了。茶是我国贡献给世界的一种众口称誉的健康饮料。...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2008年,中国7万家茶企的总产值为300亿元,而同年仅“联合利华”旗下“立顿”一家茶叶企业的产值就高达230亿元,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中国7万家茶叶企业的年产值竟然大约相当于‘立顿’1家。”这是2009年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最惊人的一条新闻。这也成了中国茶人、热爱中国茶的中国人和中国茶企心中之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茶企难以构筑核心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7.
完全向传统茶文化要答案,还不到时候 “七万家中国茶厂敌不过一家英国立顿”的媒体报道给萎靡不振的中国茶业当头一棒,品牌缺失成为中国茶业的心腹之患,争创“响当当”茶叶品牌成了众多中国茶企的首要追求。于是乎,对农耕文化进行再次包装的传统茶文化成了茶叶品牌的“阜帝新装”,茶企拼命鼓吹茶品牌建设就是茶文化宣传,茶品牌建设就是茶文化炒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流行中国茶文/美国CI!AkLFiqL.FAN(在中国,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那精美的茶具M沁人心脾V1人”未听而付出许合加‘k茶馆,茶坊、茶庄到处都是,在饭店里饭前茶饭后茶已是人们的常用饮料,至于个什O万八‘卜V那队仁川说1一以咖啡为主要饮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代》2010,(10):12-12
当今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中国饮料市场,更像是一个战场。近几年来,经过激烈的市场洗礼.中国的饮料市场已由当年的“汽水”一枝独秀,发展为由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含乳饮料等百花齐放的态势。数据显示,仅2009年一年,中国的饮料总产量就超过了7700万吨,年增28%  相似文献   

20.
李长久 《企业文化》2012,(10):51-52
曾控制国内饮料市场的“八大品牌”,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后,无—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 在中国饮料市场,60%的汽水饮料的饮用量来自可口可乐品牌,曾控制国内饮料市场的“八大品牌”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收编”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品牌危机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