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目前,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具备了支持和反哺农业的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工业企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挖掘和发挥旅游休闲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推动旅游休闲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推动"商贸流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农业经济合作,推动"合作组织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推动"特色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劳务经济带动型"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6,(4)
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资源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强化研究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明确影响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变量,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我国南方某省农村经济发展数据,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发展农村金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宪光 《时代经贸》2010,(20):194-19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现在农村经济得了到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搞好会计核算是服务三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党的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态社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来研究农村问题的思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深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农村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有其经济价值又有社会价值,既有深刻的生态价值还有深刻的文化价值.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采取全新的技术手段,遵循"3R"原则,培养全面的人才将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加强京津走廊区域中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建设该区域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  相似文献   

9.
张忠和 《经济视角》2006,(10):47-4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选择。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加大农业改造和农村建设的力度,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和普遍的趋向。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只有生产发展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才有条件,改变农村的面貌才有坚实基础。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必须采取“跳出农业抓农业”…  相似文献   

10.
关付新 《经济问题》2006,(11):52-54
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解读经济全球化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在入世推动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产生特殊的政策响应效果,导致中部地区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农业改造,加速中部地区的农业国际化,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点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