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销售与管理》2008,(6):6-6
“一流的企业家,是精明+厚道;二流的企业家,是精明+精明;三流的企业家,是厚道+厚道。”“一流的人才不看书读报,看书读报只有伤害他。只知道学习,知识再渊博也不过是三流人才,二流的人才裂变知识,一流的人才创新知识。”“经商靠智商,智商不高的人千万别去经商。”  相似文献   

2.
昊民 《上海工商》2003,(2):17-17
不同于温州人,“上海人”这三个字对全国各地的人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这种特殊意义不仅仅在于流传已久的上海人精明、上海人小气,光是这些,还不至于让那么多人对上海人怀有成见,关键在上海人的“做”,上海人的“上海优越感”。那么精明小气,偏偏还如此感觉良好,“阿拉上海人是怎么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浙商》2010,(5):128-128
乐门集团董事长 何星灯 “做人要厚道,做事要精明”,这是乐门集团董事长何星灯的为人原则。“品质、速度、创新、超越”是他的创业理念。  相似文献   

4.
职场能量棒     
精明的上班族们正在将零食变身职场“能量棒”,帮助自己所向披靡,做个幸福的“职场吃货”。  相似文献   

5.
“天上的九头鸟,地上的湖北佬”,此民间顺口溜道出了地处三楚大地的湖北人的精明。而湖北的襄樊人将精明的头脑与诸葛亮的智慧结合起来,襄樊人用智慧“酿”造的诸葛酿演义酒在广东市场上剑走偏锋,以夜场为突破口,掀起了一股夜场白酒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4,(10):J010-J010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著名的诗词这样形容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不论商人是否轻别离,但是商人重利却是事实。如果一个商人不重利,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同时也不会把生意做好,因此大家叫这样的商人为“精明的商人”。作为一个商人,当然是越精明越好,越精明就越可能把生意做红火,越有机会赚来更多的利润。理论上如此,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乘虚而入”,意思是趁着某些虚弱的地方进入。之所以“乘虚而入”,是因为“虚”乃薄弱之点,由此突破方能成功。精明的商家将“乘虚而入”移用于经营之中,创造了“乘虚而入”的辉煌战例,丰富了现代商战理论,对广大经营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乘“热”而入美国推销员...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显摆”行为中所蕴藏的促销力,正在被精明的商家们运用。  相似文献   

9.
在陈一舟看来,德州扑克精神是“斯巴达精神+巴菲特精神”,既有以小搏大的勇猛,又有审时度势的精明,而这正是他希望在企业中建立的一种“理性战斗”的文化,因此,“德州扑克”被郑重地作为他的公司团队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帽子王”揭秘翁其才他手里握着一根魔杖,这棍魔杖点到哪种帽子,那种帽子便飞红走俏,致使大江南北的帽子商人不眨眼儿地盯住了帽子王……“帽子王”姓王,叫王德强。“帽子王”原意,是“卖帽子的老王”。兴许是口彩好,兴许是人精明,兴许是真勤快,兴许是特幸运;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