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个国际化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深圳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深圳是一个由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城市,以及拥有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从经济特区到国际化城市,是深圳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圳发展目标的跃升。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深圳要打好两张牌,一是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同时,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二是在CEPA框架  相似文献   

2.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启动市场运行的起点转化为周而复始的经济增长新的起点,营造良好的商贸业发展环境,才能形成促进商贸流通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行业和巨大的驱动力。宁波、大连、青岛、厦门、深圳五个计划单列市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杭州市作为浙江省会城市,是浙江政治、经济中心。笔试图通过对六个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发展环境、资源要素对比,就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环境作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袁晓江 《南方经济》2004,(10):51-53
深圳经过从特区的定位到城市的定位,从外向型经济特区的定位到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定位。这符合深圳的现状,也符合深圳发展的趋势。深圳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其中香港是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一直认为,深圳要建设国际化城市,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单独建成一个国际一流城市,于是就决定了深圳城市的成长路径必须和香港共同打造、共同建设深港国际大都会,也就是通过深港一体化共同形成的深港城市的国际化,才是深圳未来建设国际化城市必然的路径选择。值得欣慰的是,深圳市政府最近首次对外公布了《深圳市推  相似文献   

5.
实现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就要花大力气提高深圳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关键在降低成本.只有客观冷静地研究分析深圳的投资成本、营商成本、行政成本、城市的综合运行成本状况,对照国际化城市的标准,才能对深圳的竞争力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建设国际化创新与创业中心是深圳实现国际化先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比深圳与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国际化城市在创新与创业方面的关键指标,深圳在研发投入、国际专利申请、创业活跃程度等方面领先,体现出深圳打造国际化创新与创业中心的发展潜力。为突破资源瓶颈,深圳应致力于持续打造适宜创新与创业的友好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深港合作,吸引智力资本、金融资本、信息资本、实物资本从全球向深圳汇聚,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魏达志 《开放导报》2003,(10):21-22,48
香港将继续保持国际中心的城市定位而深圳必然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这是由香港、深圳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深港经济一体化将推动深圳城市的国际化并共同形成深港都市圈是本文的一个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由于深圳以建设国际化、高科技城市为发展目标,国际化与高科技两个内涵的叠加突出了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地位与重要性。随着深港24小时通关和CEPA的实行,加速推进深港经济一体化和深圳城市国际化再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深圳又将获得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面对深圳发展的全新格局和当前机遇,如何总结过去、谋划未来,  相似文献   

9.
《首都经济》2004,(6):28-29
现代流通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流通产业的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台国力的基本标志。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北京市政府做出了“尽快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流通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加快大兴区的现代流通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一、深圳为什么要建设国际化城市。1.从国际方面看,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张帆 《亚太经济》2004,(4):40-4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深圳市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契机。深圳将从区域经济中心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洛杉矶产业转型对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杉矶从一个制造业城市发展成为全球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升级是根本动力。本文总结了洛杉矶从区域性制造业城市、国家制造业中心到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全球性经济中心的三个阶段,在分析其成功转型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化城市的一般性标准和深圳的实际,提出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要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加快流通业"走出去"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推动内外营销物流体系的对接流通业的国际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整合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工业强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推进流通业的发展,今年8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深圳经济特区是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其对外贸的依赖和对世界经济体系的融入程度都比较深,深圳产业国际化是特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以上时代背景,提出产业国际化的含义,根据世界国际化国家和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提出国际化指标与标准,着重分析讨论了深圳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实现国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香港和深圳的城市管理水平中外闻名,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成功地塑造了国际化的城市管理品牌。去年10月,宁波市城市管理综合研修班赴深圳、香港学习培训和交流考察,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2001年10月间由建设部主持审定的"大北京规划",明确地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一术语第一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1年后上海也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代替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提法.我国沿海城市国际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圳在其"八·五"计划中就提出了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这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当属首创,从那时以来一直作为深圳发展的指导思想.据报导,今年初,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考察深圳时指出深圳要建成"国际化城市",肯定了深圳的既定目标,这个目标尚未实现,仍在"化"的过程中,这就要很好地努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深圳如何在建设综合性特区中向"国际性城市"发展?有何规律性?本文仅从深圳区市一体这个角度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7.
张淳 《特区经济》1992,(3):9-11
<正> 深圳市十年规划要求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并提出逐步把深圳建成多功能国际城市。根据深圳实际情况,参考国际上其他经贸大城市的经验,笔者拟就深圳经济国际化的目标、目前存在的功能障碍以及在促进城市功能多样化中重视展销交易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探讨。一、深圳经济国际化的目标和目前存在的功能障碍深圳经济实现国际化,其根本尺度不仅是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引进外资的数额,而且还要看深圳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其经济结构是否建立在以国际市场的分工、协作、竞争为主的基础之上,以及它能否在世界经济的某个领域,如金融、商业、工业或航运等,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据此,深圳经济国际化的目标,应该是面向国际市  相似文献   

18.
查振祥 《特区经济》2003,(11):23-25
一个经济型的国际化城市,要有核心产业、与核心产业配套的金融市场和发展产业所需的地域空间.深圳目前在这3个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要解决核心产业、与核心产业配套的金融市场和发展产业所需的地域空间3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家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杂志,《开放导报》在纪念创刊20周年之际,需要更加关注深圳跻身全国特大型城市过程中,有关土地、环境、人口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社会诚信等突出问题的破解,要关注特大型城市社会新秩序的构建,在促进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先进城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济型的国际化城市必须以特定的产业为基础,纽约、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国际化城市以国际金融和贸易为产业基础,上海、汉堡、洛杉矶、名古屋等国际化城市以制造业为产业基础。没有特定的产业基础,金融业、物流业就失去国际化的产业支撑,国际化城市也就没有竞争力。为此,本将对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产业基础的发展和完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