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属地化管理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由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水平低、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差,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背离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因此,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是减少社会保障制度区域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为检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本文在定量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各省份2001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对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以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两个指标对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总体状况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只有加大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才能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4.
采用历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系统地对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变动以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与居民收入水平基本协调发展,消费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存在区域空间上的差异,虽然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却呈扩大趋势;通过对区域旅游消费差异的地区构成进行分解,发现东部地区城市间的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区域旅游消费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各收入户之间的消费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了解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抑制和减缓这一趋势,才能有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基于“反事实分析法”的研究表明:城镇各收入户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差异是我国城镇居民内部消费差距增大的主要原因;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消费支出增大,能有效缩小城镇居民内部的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6.
消费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常规性项目。以全国39个主要城市为代表,通过分析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上升,同时,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闲暇时间、消费偏好、相关政策因素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等主导因素均会对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可以考察经济转型期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家庭规模、居民储蓄率都与居民消费有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大,而生育率、家庭规模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8—2010年西北五省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做出定性分析,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西北五省区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蓄、就业水平以及总抚养比等,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应通过发展地区经济、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扩大“五险”覆盖面、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不断增强财政社会保障能力,有效促进西北地区经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出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指数,并运用该指数对全国各省(市、区)的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在不同的省(市、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少数省份的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不仅水平低,而且发展速度慢。因此,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的强弱和变化情况,妥善处理制度设计中涉及到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尽早考虑建立国家社会保障调剂基金制度,以保证经济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入手,按照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办法,研究中国三大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以及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利用广义熵(GE)指数分析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差异贡献率,得出社会保障总体差异度下降且区域内差异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城乡消费差距是影响中国二元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相对价格法以1985-2007年为样本计算分析了城乡商品市场的贸易壁垒,指出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市场呈现出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商品市场整合的趋势.最后从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金融、城乡信息差距等方面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既能化解可获得性消费风险,但也会引致新的公共风险,本文对此作了具体分析。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风险无法消除,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权衡风险——规避大的风险,选择小的风险。往往是化解了原有的风险,同时又需要面对新的风险。历史地看,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一例外地都是在消费领域的公共风险和危机的推动下实现的。从这样一个视角来观察,作为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有风险思维,应以我国新时期的公共风险为导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不足为凭,因为未来的石和玉都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不同制度社会必须面临的公共政策问题。对衡水市11个区县社保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区域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尚存不小差距和问题。因此,在社会保障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2005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保障待遇和服务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差距的不断扩大,这造成了社会保障这一正式的社会经济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再分配功能。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直接决定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强弱,从而引发地区间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内财政关系的纵向失衡,会导致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也无财力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公共产品。所以,建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方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社会保障支出能力,使各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达到大致均等。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合物,理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国内需求不旺这一问题 ,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但对消费启动的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就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社会保障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预期 ,只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能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 ,有利于释放储蓄 ,才能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拉动消费增长。同时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要积极开拓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 ;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社会保障要与家庭保障、服务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安全产生着深远影响,资源要素的大规模聚集、重组,改变了旧有的城市结构,地方主体利益、区域流动和利益整合、外部力量干预以及城市安全边界的模糊从多层面影响和引导着城市安全走向。一体化改变了区域和城市固有的稳定架构,推动城市安全因素发生了位移。城市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生态安全成为当前城市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加强城市安全管理,需要创新城市安全观和安全管理模式,解决一体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构建与区域匹配的大安全模式,重视城市治理的群防群治,构建城市管理安全阀和防火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支出均等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2003年开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但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来看,城乡养老保障机会和结果最不平等,社会救助最为均等。而农村居民获得医疗保障的机会更多,但保障水平要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政府财政介入农村社会保障是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支出差距、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