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自“剪刀差”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之的争论便开始了。最初的争论是在前苏联展开的,其核心是要不要采取“剪刀差”政策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我国的争论主要是对“剪刀差”概念的认识及如何“缩小剪刀差”。至今这一探讨仍无定论。其中有的争论是有益的,但我们也深感理论界在“剪刀差”的问题上明显地存在着重大的理论误区。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对“剪刀差”之争做一清理,并阐述我们的观点——“剪刀差”之争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2.
<正> 搞活企业的关键何在?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的过程中,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应该怎样选定,这是一个大问题。在加强宏观控制的同时,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使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能够放手地、积极地,负责地开展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党的十三大所选定的目标,也是大家都同意的。问题在于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需求拉动后,通货膨胀的势头往往难以控制。所谓“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正好道出了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如果出现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相互推动的情形,那么恶性通货膨胀便难以避免,所以,这架机器一旦开启,势必难以驾驭——  相似文献   

4.
5.
6.
7.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进程中,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要由国有经济的功能决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全国作为比较基准,实证研究了1979-2004年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表明:教育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这两类人力资本投资,对上海、江苏、浙江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推动作用大多显著为正,尤其上海经济增长体现出强烈的教育推动特征,江苏经济增长体现显著人力资本推动特征。虽然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有高低之分,而且投资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与全国经济增长的格局相比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性质并不属于纯粹的粗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称“农地转非”是指农用土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自然增值”是指土地农转非后价格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由于目前我国仅仅通过政府征收的形式将农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因而产生了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合理分配问题,即政府合理补偿问题。不过,本文的基本精神对于土地的市场交易也是适用的。而且,今后政府征地宜限制在“最狭义公益需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工农业产品交换中的“剪刀差”,既是经济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也是理论界长期争论问题。关于“剪刀差”的概念,就有多种表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1)《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中的表述为:“剪刀差是‘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危机远未见底,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管制的措施跟不上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发展,导致资产证券化缺乏透明度,金融衍生品投资过度形成巨大泡沫。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应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对资本市场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并规范、化解和控制金融风险,为金融与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12.
13.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处于明显的短缺经济形态,并一直沿续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自1997年国民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后,我国开始出现与之截然不同的市场供求形势─—供过于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日趋明显。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计划经济下长时期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若由此得出我国已处于“买方市场”的结论,为时尚早。首先.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买方市场”必须的前提条件还不充分。改革开放20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的快速增…  相似文献   

14.
作者自谓,本文是“反弹琵琶”的文章,文章认为广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是第三产业而是第二产业;如果广州市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产业,就必将失去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还认为当前一、二、三产业的分类法不科学,主张把社会产业分为六大产业。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自从“经济人”假说诞生以来,以其为基石的各种理论不断发展,也进行着学术争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以自利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人”学说,存在伦理道德缺失的不足。本文认为,应该用“经济人——文化人”理论取代传统的“经济人”学说,因为“经济人——文化人”假设相对于旧的“经济人”假设,充分考虑到了道德约束的个人效应和社会效应,从而为“经济人”主观为自己、客观利他人的必然逻辑提供了社会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实与学理之间”这个两难困境,知识分子首先便应发问:我看到的是哪种现实?它合理吗?我选择的是何种学理?那些所见所思为什么会异于我们?……只有这样,所谓“现实与学理”才不致成为一个非此即彼互相否定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两者协调关系的界定与分析框架,辩证地理解国与民的富与穷问题,并评析了所谓的国富民穷之说。  相似文献   

18.
刍议商标权的价值与价格——兼评“商标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商标价值是长期投入用以形成其所标志的商品品质特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和”不能成立。因这些劳动耗费已经物化和转移到为其标志的实体商品中去并已得到实现,所以不再存在“历史的积淀”的价值量。商标只有类似“虚拟资本”价格的“虚幻的价值”。商标只有取得商标权的知名商标才可成为商品,是资本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其扩销能力从而获得较高增益的能力。其交易价格是以反映这种能力的虚幻的价值扣除实体资本价值的余额为基础,通过讨价还价而形成的“均衡价格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经济人有孟德维尔假设的、斯密假设的、李嘉图假设的、马克思假设的和奥地利学派假设的。斯密还有道德人的假设。斯密的道德人是有同情心的 ,而他的经济人则是利己的 ,对此 ,他没有解释。后人的解释 ,未能解决问题 ,这就构成斯密难题。笔者认为 ,道德人是自然人或氏族人的道德规范的人格化 ,而经济人则是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作用的产物。斯密混淆这两者 ,是难题的产生原因。氏族人不分自己和他人。经济人行为的目的是利己 ,手段则是利他 ,因此利他导致利己。  相似文献   

20.
该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全国作为比较基准,实证研究了1979—2004年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表明:教育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这两类人力资本投资,对上海、江苏、浙江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推动作用大多显著为正,尤其上海经济增长体现出强烈的教育推动特征.江苏经济增长体现显著人力资本推动特征。虽然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有高低之分,而且投资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与全国经济增长的格局相比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性质并不属于纯粹的粗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