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劳务派遣是笔者所在石油企业使用规模发展最快的一种用工形式,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部分章节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定了相关规定,但石油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劳务派遣中涉及的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石油企业(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工(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中,石油企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石油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实现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作为法律规定的用工形式之一,劳务派遣当前越来越受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关注。由于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存在三重法律关系,比直接用工更加复杂难懂,所以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关于劳务派遣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其中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就是,劳务派遣中的"三期"问题,即劳动合同期、劳务派遣期以及试用期。本文将以《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依托,就劳务派遣中的"三期"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隋燕 《黑河学刊》2010,(3):73-74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而灵活的用工方式,但是由于其长期缺乏立法的有效规制,劳务派遣制度中侵害派遣劳动者利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劳动合同法》及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维护派遣劳动者的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规制了许多不合理的劳务派遣行为,但仍然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平  潘月杰 《特区经济》2009,242(3):297-299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劳务派遣方面存在一些不够明确、不易操作、认识分歧的问题,同时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该对此予以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使劳务派遣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发挥最佳效益。《劳动合同法》还应该在明确法律术语的涵义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以利于法律的实施,方便管理部门执法,也方便企业执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与传统的劳动法律关系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方主体不同,劳务派遣中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以及雇主责任就成为处理劳务派遣纠纷的焦点和难点。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制,但究竟如何处理劳动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机制,仍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安喜 《中国经贸》2008,(18):56-58
劳务派遣的合法性受到传统劳动关系理论的质疑,《劳动合同法》确认其合法性的同时,通过特别的规定对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与传统劳动关系理论实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左芳 《中国经贸》2013,(16):93-94
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及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劳动合同法》无论是立法目的还是具体制度,规定劳务派遣制度绝不是为了鼓励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而是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本文客观审视了劳务派遣发展态势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的立法建议,使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得到规范,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道路,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社会对该法一些规定在理解上存在分歧:无咧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终身制”?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不是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济补偿和赔偿会是否同时适用?9月18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正式公布施行后,一些曾经的争议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在我国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在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作出了规制,但该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劳务派遣而进行的立法,许多问题均未涉及,本文试图在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吕军书  范研 《改革与战略》2012,28(4):191-19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非典型就业形式,在我国的使用非常广泛。《劳动合同法》为其做出了相关规定,可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利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雇主责任分配、被派遣劳动者劳动条件保障制度与解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施现状及其改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锋  陶剑华 《特区经济》2011,(11):262-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是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虽然已有着3年多的制度实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仍然非常低下,这对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影响非常之大。文章通过介绍本文通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施情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国外的实践基础上,就完善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提出若干思路,以期通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施构建我国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过多的劳动纠纷不仅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也妨碍企业的发展。劳动纠纷解决的实质是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当下企业的着力点应放在遵守《劳动合同法》和增加对劳动关系的投入两个向度上,而这两个向度从不同侧面均指向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力  谢郁 《科学决策》2021,(10):40-53
文章以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为契机,基于2005-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库,检验了制度规范引致企业劳动保护增强后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保护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以研发投入衡量的创新投入指标以及以专利数量衡量的创新产出指标均显著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规范带来的劳动保护增强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效应以及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企业创新,并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同时地区市场化程度以及法治环境水平也是影响劳动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劳动合同法》为企业制度建设提供了规范指引,运用法治思维提升企业管理制度化水平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海梅 《特区经济》2008,(7):257-259
《劳动合同法》将事业单位纳入了劳动合同管理范畴,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有了法律依据。本文通过当前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邱宁 《改革与战略》2009,25(6):33-35
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集体合同规定》构建了集体合同的基本制度框架,但集体合同的实施却存在法定程序没有得到严格遵守、内容空洞、续签滞后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工会的建设,以使工会能够更好地代表劳动者并敢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通过立法强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  相似文献   

16.
China's new Labor Contract Law, which intended to strengthen the labor protection for workers, went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2008. The law stipulated that the maximum cumulative duration of successive fixed-term (temporary) labor contracts is 10 years, and employees working for the same employer for more than 10 consecutive years are able to secure an open-ended (permanent) labor contract under the new law, which is highly desirable to employees. However, in order to circumvent the new Labor Contract Law, some employers may have dismissed workers, after the passage of the new law, who had worked in the same firm for more than 10 years. Using data from the 2008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firms did in fact dismiss their formal-contract employees who have been employed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dditionally, using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based on this exogenous change in unemployment status for this particular group of workers, we show that the dismissed workers suffered significant welfare loss in terms of happiness.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various specifications and placebo tests.  相似文献   

17.
饶惠霞 《特区经济》2012,(7):302-304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招聘工作中,在招聘信息披露、招聘时扣押证件的留人手段、招聘新员工入职前信息审核、对录用人员试用期规定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企业要改进招聘机制,把好员工的"入门"关;要行使与劳动者之间的相互知情权,增加背景调查;招聘劳动者时应尽量做到"先签约,后入门";要保留完整的档案证据,避免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风险;要加强对招聘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法培训等规避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秦秋红  冉艳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123-125
试用期制度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人单位重要的人才筛选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筛选机制作用的发挥。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试用期筛选机制的原理,并结合合同法中对试用期长度、试用期待遇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提出了正式录用后的工资率的制定标准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试用期的筛选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建议。同时指出,要想试用期筛选机制更好的运行,用人单位应该采取多种激励考核手段、同时劳动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雇佣双方的共同努力来保证试用期筛选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