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市场价值是耕地资源价值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估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耕地资源的成本核算体系中,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真正起到缓解我国耕地资源低效率流失的作用。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对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居民已经意识到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从受访居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出发,武汉市受访居民家庭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户均最高支付意愿125.63元/年,全市耕地资源总面积389157.75公顷,非市场价值现值达128.37亿元,折合单位公顷耕地非市场价值32987元。  相似文献   

2.
东北区县域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测算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区典型粮食生产大县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替代市场法及当量因子法测算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理论值,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测算不同耕地质量等级单位面积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现实值,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巨大,其中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在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中占有较高比重。2研究区各乡镇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差别较大,其中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较大的乡镇多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粮食高稳产区巴彦镇、兴隆镇、巴彦港镇、西集镇、红光乡、富江乡。3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分布总体趋势呈现西南和西北平原区向中部漫岗平原缓坡区和东北部丘陵坡岗地降低,具体表现为西南部和西北部较高,中部次之,东北部较低。  相似文献   

3.
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我国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分析为基础,认为耕地的生态价值必须通过相应的途径在耕地所有者与生产者身上体现。并重点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讨论:①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理论基础;②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构成及其评估方法;③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耕地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种植业用地、休闲用地、新开垦的荒地和三年以下的废弃地。它在提供人类生存条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耕地价值的量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江苏省为例,对耕地农业资源的会计价值进行研究。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入手,选取相应的指标和计算方法,收集十年的数据,对结果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郭晶  马珍云 《海洋经济》2019,9(4):55-62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评估,将生态系统服务无法由市场直接体现的效用价值量化为货币价值,是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资源合理利用和补偿、环境价值核算等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本文基于我国现有研究,分别从生态系统类型、时空分布、评估类别、评估技术以及信度和效度检验五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现状,识别出当前的研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增长迅速,尤其以上海、山东、辽宁等沿海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湿地和海湾海滨生态系统的研究最为密集,其中对使用价值的研究远远超过非使用价值;条件价值法和旅行成本法是主要研究方法,两种方法都以游憩价值评估为主;评估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建立条件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利用效用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研究了滨海资源环境属性的重要性、边际价值以及环境资源状态改变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大连市付家庄滨海公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拟合度比条件Logit模型要高、其回归效果更好;受访者对改善环境资源属性均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游客对环境资源属性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为海水能见度、沙滩舒适度、沙滩清洁度和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在付家庄滨海公园的当前环境下,游客的社会福利价值为64.82元/人,环境资源属性组合的最佳(最差)状态下游客的社会福利价值为127.12元/人(-18.18元/人),当前环境资源状态并非理想状态,还可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出模型的耕地价格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梦洁  曲福田 《经济地理》2003,23(3):359-362
要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而这种机制必须以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为基础。文章详细分析了耕地产出的影响因子,并针对具体情况,初步确立了适宜我国国情的耕地产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价格评估方法,同时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评述了本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王喜刚  王尔大 《技术经济》2013,32(9):99-105
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海洋公园为例,利用条件价值法,通过建立双边界二分式Logit模型,分别计算了居民和游客对改善和保护海岸带三种最重要环境资源(海水、沙滩、生物种群)的平均意愿支付,进而评估了金石滩国家海洋公园海岸带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金石滩国家海洋公园的海水、沙滩和生物种群的经济价值分别为4.30亿元、3.92亿元和3.57亿元。最后指出:将这些信息纳入海岸带地区的综合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对于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介绍中外耕地估价历史及我国开展耕地估价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资源价值核算的基本思路,据此思路,在综合考虑农业生产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及其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核算了扬中市及不同乡镇的耕地资源价值,并依据价格高低进行了价格区划。  相似文献   

10.
作者结合本人在资源环境价值定量评估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和对资源环境价值评估重要性的理解,深入分析了在资源环境领域进行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并针对价值评估工作中,价值来源、价值评估方法不统一,基础数据短缺,公众认识不够,成果的社会认可程度低等问题.系统、全面的提出了个人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面的基本思路.试图让更多的人一同来呼吁并提高社会对该项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希望给相关研究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襄阳市谷城县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基于耕地资源总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结果:(1)谷城县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为532 733.33万元,单价为18.42万元/公顷;(2)基于耕地资源总价值的谷城县征地补偿标准由近郊至远郊为当前补偿标准的1.35~1.51倍。研究结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总量可观,应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将耕地非市场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大都市经济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发展是必需的,但耕地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量持续下降,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大都市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探讨了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突破行政界线的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将这种突破行政界限的耕地保护模式暂时定义为区域协调耕地保护模式,并利用博弈模型对现行耕地保护模式和区域协调耕地保护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在使用相同的成本下,区域协调耕地保护可以实现耕地保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在耕地资源方面,我国正面临着人地矛盾加剧的困境。推进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摆脱这一困境的必然要求和最终选择。而现行的相关政策制度缺乏激励和保护作用,已经成为我国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的主要障碍。因此,调整和改革现行的相关政策制度也就成为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在分析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波动性、结构的复杂性、“体质”的脆弱性、调控的滞后性四个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开展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监测可以使得耕地管理由静态、被动状态走向动态,实现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超前性,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在此基础上,阐述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系统所包含的警义、警源、警兆、警度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提出构建我国耕地生态经济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它的非市场性,给其价值的量化带来挑战.近年来,在诸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中,大多强调其使用价值而常常忽略这类资源具有的非使用价值,从而大大低估了文化遗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了保护政策的制定所需信息的准确性.文章运用条件评价法(CVM)结合单边二分式问卷设计方法,获取游客陈述性偏好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用模型,对大连旅顺太阳沟老城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影响价值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基于Logit模型估计的非使用价值为61.8(元/人),其中存在价值为22.9元、遗产价值为28.3元、选择价值为10.6元,表明目前游客更加关注太阳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in Yantai area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nd with the detailed survey and changing data of land use during the recent live year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change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current dir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for the changes in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asions: (1) There was a trend of obvious fluctuant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ud area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have undergone the process - slow decrease,steep decrease, slow decrease. And there were three peak periods of cultivated land loss around 1985. 1987-1996 and 1991-1993 respectively (2) The decreased cultivated land was mainly converted into land for industry and mining, residential area. and all kinds of traffic and orchards.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mainly came from exploitation and land and arrangement and reclamation of industry and mining land (3)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licy are the dominant macro-driving factors for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Yantai. The obvious sudden changes during the change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acreage are relevant to the national macro.policies background The rapid decrease of cnltivated land area is synchronous with the overheated economic growth resulting from the direct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is congruous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speed and the scale of economic growth between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Yantai area. Furthermore.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caused by population increase can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18.
土地保护最能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精神实质,它看似柔弱,实则强硬,看似消极,实则积极,应该成为可持续利用的首选方式。土地保护在实际操作中应有所侧重,我国目前要将耕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作为土地保护的重点领域,并且注意把土地质量保护与数量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云波  谢炳庚  郭湘 《经济地理》2015,35(2):169-177
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耕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结合GIS和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近5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3—2009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呈现"缓慢下降—波动缓增—加速增长"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即1963—1977年处于缓慢下降阶段;1978—1999年表现为波动增长阶段;2000—2009年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为主要特征,各子系统呈现不同的演变特征。2从空间分异规律看,2009年湖南省各县耕地利用绩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呈现集簇分布的空间特征。耕地利用绩效较高水平县域多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多数县域耕地利用绩效处于低水平状态。3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条件和区位条件是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