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野县是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受水区,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地下水超采严重,压采地下水,用长江水、黄河水及中水来替代地下水是一项惠民工程,可以保护当地水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中和建成后所涉及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侧重于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运行管理中政府层面的水资源宏观配置,以及与水资源宏观配置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分别探讨了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程序和调控机制、受水区多种水源合理配置的价格政策等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平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4):61-64,6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工程受水区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缓解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及促进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子区、5个用水部门,选用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区域总缺水量最小、区域重要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水源至用户的输水能力、用户需水量、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约束条件,结合水源供水次序系数、用户用水公平系数、需水量、水源供水量等参数,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规划水平年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的各用水部门中,生活、环境、航运、工业用水都可以满足,只有农业用水出现短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好,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较差,整个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性一般。  相似文献   

4.
张郁 《水利经济》2006,24(2):62-64
简介美国加州“水银行”的水权交易模式。提出:借鉴现代银行业的运行机制,并结合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配置中,建立规范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的南水北调“水银行”水权交易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以切实体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国家宏观调控、准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用水户参与”的基本思路,符合国情,易于管理,可操作性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对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是商品,完整的南水北调工程水价要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水价.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可以通过调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价格弹性,以正确引导商品水的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受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南水北调工程良性运行,实现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翟浩辉 《水利经济》2012,30(5):74-74
合理的水价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而水价的核心是供水成本核算。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应遵循价值规律,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供水成本,实行统一政策、分环节核算、分级管理。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要通过南水北调水源工程、主体供水工程、专用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7.
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必须处理好水源区与受水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完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系统推进水源区生态建设,强化水源区水质保护,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权市场与地下水资源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的特性决定了其管理难度大。我国“多龙管水”的管理体制以及对农用水疏于管理造成目前北方地区的地下水超采 ,引起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地下水管制政策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缺乏事前管理和市场引导。因此 ,引入可交易的水权制度是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提高地下水用水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一级水权市场 ,将地下水可分配总量进行清晰的产权界定 ;利用二级水权市场 ,将用水户手中的水权进行再分配 ,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 ,政府通过对地下水可分配总量控制通过对水权交易市场的调控、监管以及对地下水抽取情况的监控来调节地下水的开采量 ,保证地下水水权市场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战略储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和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政策的缺失和失灵是其中重要一点,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人手,参考和借鉴南非等国家在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先进政策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地下水地质环境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提出了跨区水资源调配中区域利益相关方的圈层式结构,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分析了南水北调水资源调配中不同层次利益主体及其区域利益关系的变化,旨在加强受水区和调水区之间的合作,调节区域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景县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实,在地下水严重污染和深层超采的小麦种植区,实施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种植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的生态树种,减少灌溉用水,发挥林木的蓄水功能,增强地下水自我补给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压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ANP方法在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需要兼顾多个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多个目标的权重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针对传统权重确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权重的方法——ANP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实现软件和计算步骤。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将ANP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采取节流和开源并重,保护和管理相结合的方针,从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各个方面研究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措施。1建立和完善有关政策,巩固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真正...  相似文献   

14.
冯旭松 《水利经济》2008,26(6):13-16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系,认为,节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充分考虑了节水、治污和水资源挖潜因素,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有效地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必要性出发,对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政策依据、水价结构和实施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①应遵循<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有关两部制水价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共同原则,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特点,制定能够有效地补偿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兼顾供需双方利益的两部制水价;②在确定水价结构时必须综合考虑满足工程基本运行维护以及归还贷款本息两个因素;③基本水费不必再与设计水量之外的其他水量(如基本水量)挂钩.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考虑地下水超采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为指导,将水资源优化系统和其他系统组成一个综合的、开放式的巨系统;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杂系统的良性发展模式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基础,并对此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该模型将为广大受水区寻求水资源、经济、生态和谐发展模式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郁  许超 《水利经济》2012,30(5):15-17
随着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尾期的临近,工程建设的最终环节、重要环节——水资源配置机制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紧迫。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复杂性,提出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供水管理与需水管理相结合、应急管理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原则,以期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保护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与美国、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相比,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发展滞后。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人工回灌补充含水层制度不完备;地下水资源监测制度不系统;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制度不得力;地下水资源水权转让和水市场制度不健全。完善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应建立和完善地下水资源调蓄系统,加强含水层的保护;建立和健全地下水资源监测制度;构建地下水资源水权转让和水市场制度;健全农村地下水源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江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探讨及对南水北调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水北调系统是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系统和重要调水场所。在研究江水北调管理体制可资借鉴基础上,提出选通后畅,联合调度,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推进并不断完善水价的与计量收费工作;南水北调工程应从体制上将政府宏观调控、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三者有机结合;供水实行公司化管理中供需双方利益的保障;建立能实现稳定安全供水的工程调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必须明确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突出生态效益;必须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要在综合治理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必须建立畜牧业机制,把实行科学管理同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必须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