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套利是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消费者以主观编辑后的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为依据,追求更少的保费支出和保险理赔,进而实现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和额外保险收益的行为。由于主观编辑可能存在的非理性,也很容易导致保险套利思维下较低的选择效力和较大的效率损失。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尊重消费者期望效用最大化追求的意愿,也应该根据消费者保险选择的形成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非理性纠偏措施,将保险产品回归到其基本功能,建立供需双方的互信机制,推动我国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王健  庄新田 《技术经济》2015,34(3):105-111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建立了投资者表现为损失厌恶情形下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模型,并考察了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偏差对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放式基金的业绩激励机制下,损失厌恶型投资者在面对失败的投资结果时会低估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而低估投资的期望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与完全理性型投资者相比,损失厌恶型投资者会导致业绩激励效率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政府作用和市场行为形成合力,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效力和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从供给侧为商业健康保险政策制定及市场结构优化提供建议。选取2002年以来中国主要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分阶段、分维度、加权重测算政策效力,对政策效力与保险公司绩效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效力得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政策效力提升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政策的全面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化与个体非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大安 《经济学家》2005,80(3):101-106
金融市场化引发了投资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个体在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理性选择行为是由政策、信息和环境等不确定性导致的。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有关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的基本思想,通过对金融市场中的个体非理性选择一般模型的分析.重点探讨了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个体非理性选择受政策因素影响的复合函数模型,力图在理论层次上概要说明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个体非理性选择的成因过程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5.
吉云 《经济评论》2007,148(6):37-41,54
经典期望效用理论不能为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决策和有限理性行为提供具有描述意义的指导,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期望效用理论之外寻找新的思路。不确定性的本质在于决策者自身不知道相关概率分布,他的决策依据是自己确定的主观概率。尝试模型化不确定性的非期望效用理论需要正视这类决策中的"主观性"。而现实中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具体决策过程呈现出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特征,由此导致的宏微观经济效应也难以在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关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应该对此给予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大量文献从启发式偏差、过度自信、短视的角度,对经理人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而对损失厌恶、从众行为和嫉妒等心理和行为偏差只进行了案例研究.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对于拓展经理人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主流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完全理性与厌恶风险假设提出了挑战,认为投资者是相对理性,并且是损失厌恶的.由于从处置效应角度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是否具有损失厌恶偏好特征具有数据收集的困难,且投资者在牛熊市状态下风险偏好也存在差异,故本文选用EGARCH模型,研究牛熊市中国股票市场对于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不对称反应,从更宏观层面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偏好特征.  相似文献   

8.
徐恺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273-275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外交决策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一样是分析有风险情形的决策。因此,前景理论对于国际关系的决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际关系中,理性选择理论是国际决策的理论基础,而前景理论是对理性选择理论的一次修正,那么,前景理论也就是外交决策中以理性预期为基础的理论进行的一次修正。前景理论在外交决策中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预期损失和预期收益各自行为采取的不同态度、损失厌恶、财富效应、确定性效应、对问题的解读方式等都与原来预期效用理论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新冠疫情期间餐饮外卖中的成品外卖更是受到重挫.本文以行为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分析指出此次疫情下存在成品外卖的安全性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应对疫情的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商家供给空缺等突出问题,并从行为经济学出发,运用“损失厌恶”和“概率判断偏误”理论很好地分析了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10.
行为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产生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应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决策的心理模式:羊群效应、框架依赖、损失厌恶、有限理性,并对如何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引致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为山  吴坚隽 《财经研究》2006,32(2):127-137
经济增长是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预期效用理论,首先假设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边际保险消费倾向相对较低,中等收入群体边际保险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即经济增长与边际保险消费倾向存在“倒U型”关系,且经济增长对寿险的引致效应要高于非寿险。然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1~2003年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寿险和非寿险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两个假设基本成立。在此基础上,就当前我国保险业保费增长率减缓以及保费负增长的现象作了应用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本文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提出一个新的可供研究的观点:人的非理性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理性选择转化而来的。文章首先简要评说了早期行为经济学的动物实验和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选择行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同构;继而,通过解析丹尼尔·卡尼曼等人创立的前景理论所蕴涵的理性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思想,构建了这种转化的抽象模型;最后,作为对本文分析观点的一种联系实际的论证,研究了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选择以说明这种转化现象的客观存在。本文的分析可视为对行为经济学非理性选择理论之深邃见解的一种挖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损失厌恶、禀赋效应、锚定理论等行为经济学理论,对现有假设进行放宽(从理性到一般理性),提出了心理得益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心理因素(得益)对一般决策者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模型和行为经济学实验得出计算这种得益的大致估计方法,最后以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择的两难:基于心理学视角的消费者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选择具有复杂性,该文从心理学角度,把消费者的行为分为“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两部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特别是引入了“心理价值函数”,对消费者选择的许多“非理性”做出了合理解释,并说明在消费者选择的理论研究中不能仅仅基于经济学所给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吉林省3 445个农户开展的实地实验,使用双重差分评估了风险冲击对农户经济偏好与决策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风险冲击会使农户更加厌恶风险,回避高风险—高回报的生产投资策略,并加大农户对跨期时间偏好不一致的程度,从而降低农户的跨期决策效率。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对理性人拥有稳定偏好的假设至少在冲击后短期内并不成立。正规小额信贷可得性能够调节风险冲击,表现在:缓解个体尤其是男性、中老年或低教育水平人口在风险冲击下的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农户面对风险冲击时的风险承担行为;降低女性的风险厌恶概率;缓解农户跨期时间贴现偏好不一致的程度;缓解中老年或资产贫困人口的损失厌恶程度。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济学基于人的理性选择行为构建了理论大厦。然而,行为经济学证实了大量的非理性选择行为的存在。启动效应作为人类选择行为一个重要的现象,心理学界首先给予关注,与实验经济学和市场学进一步融合后,研究成果深化了对个体选择行为和公共政策信息感知及行为的认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产品线索、情境因素、消费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对消费者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评介,旨在促进消费者启动效应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着主观判断。在不同的概率区间,人们对概率变化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忽视了决策者对概率的主观反应,无法准确描述风险决策行为。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将客观概率转换成主观决策权重,可以弥补期望效用模型在捕捉决策者对概率主观反应方面的缺陷;同时,利用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通过量化人们在购买保险或股票时对风险的主观概率判断,可以对人们的保险需求和证券投资行为作出更好的解释或预测。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条件下垄断产业成本转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规制结构赋予了被规制厂商不同的成本转嫁能力和激励水平。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表社会福利的规制者在规制结构设计时权衡激励效应和租金抽取,最优成本转嫁比率与厂商的信息优势、努力的边际成本以及规制者的租金抽取比例成正比。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和厂商的风险规避偏好对最优成本转嫁比率有重要影响,规制者在提供激励和保险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优成本转嫁比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药物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进展、应用研究进展、学科发展动态等几方面综述了近两年来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在成本研究方面,多重估算法提高了多中心成本测量的准确性。在健康产出研究方面,推荐使用低于各国指南中的折现率对健康产出进行折现,健康产出的其它研究集中于阐明了选择短期健康状态偏好评估方法的原则;进一步探索了不同应答人群对同一健康状态赋值差异的大小和原因;极值健康状态的定义和测量偏差对QALY值的影响;多维健康状态量表在各国的验证和使用等。在不确定性分析方面,研究集中于更好地应用概率敏感度分析。在应用方面,ISPOR对药品成本的测量和生产力损失赋值提供了更新的指南和推荐,荷兰的研究表明QALY阈值的正式使用降低其国家药品费用。亚洲的一些政策制定者也开始参考药物经济学证据来指导决策。我国在人才培养、教材出版和学术组织平台建设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施红 《技术经济》2008,27(9):88-93
2004年,中国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激励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保决策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保费补贴激励和风险厌恶激励成为推动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指出,提高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和设计符合农户需求的保险险种,能够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