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钦礼 《经济学》2009,(2):1029-1046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一般的分析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理论框架。使用综合了家庭的当期消费、消费习惯、财富积累、偏好改变多种作用影响的效用函数,在家庭劳动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导出了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闭式解,给出了家庭消费函数和欧拉方程的解析式。使用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中导出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除了收入和家庭财富以外,消费习惯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确实也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一般的分析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理论框架。使用综合了家庭的当期消费、消费习惯、财富积累、偏好改变多种作用影响的效用函数,在家庭劳动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导出了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闭式解,给出了家庭消费函数和欧拉方程的解析式。使用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中导出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除了收入和家庭财富以外,消费习惯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确实也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周建 《财经研究》2005,31(8):59-67
文章利用1978~2003年样本数据通过消费函数的变参数空间状态模型研究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超敏感度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存在着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附加"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消费模型和ARCH结构对预防性动机强度进行了估计,检验结果发现未来预期收入中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这表明在目前农村总需求不足的情形下,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将是扩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4.
王双 《生产力研究》2005,(10):49-52
本文运用预防性储蓄的基本原理从影响居民储蓄的经济因素角度即收入、消费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等三个重要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并通过典型地区经验数据的验证得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大于东部地区的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制度以及完善农村税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杜海韬  邓翔 《经济学》2005,4(2):297-316
本文利用我国城乡时间序列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做了新的探索。我们对引入预期收入增长的对数线性欧拉方程和二阶泰勒近似的欧拉方程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当期收入仍是决定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19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走低的收入增长率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随机动态优化的框架下,考虑中国经济的具体特征,重新建立了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理论模型.其要点是:消费支出本身就具有外生不确定性;"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中制度变量的演进具有马尔科夫性.在一般性的不确定性设定下,我们解出了解析解并论证:支出和收入的双重不确定性增强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中国式改革的性质导致了消费的过度敏感性,我国平均消费倾向将呈现一个"U"形变动.文章最后给出了刺激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修正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的基本假定,建立了基于存货式储蓄的短视消费模型,运用上海市1990-2007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及CPI数据对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做了实证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根源于存货式储蓄动机的强弱.在模型推断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消除城乡消费差异的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剑 《财经研究》2015,(8):90-104
文章在最优跨期消费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居民的借贷约束和预防性动机,推导出检验房价波动对消费的直接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和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实证分析框架,然后根据不同渠道作用机理的差异,利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03年以后,房价上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具有微弱的财富效应,从影响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预防性储蓄渠道,其次是流动性约束渠道实现的,而直接财富效应并不明显.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额耐用消费品支出以及支配自由度较大、往往具有享受特征的消费支出的促进上.这一时期房价上升带来的财富增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对不确定性的谨慎程度,缓解了居民在面对大额刚性支出时所受到的流动性约束,从而降低了消费对当期收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中国农村居民1992—2006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时序变化展开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西部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中部与东部农村居民;然而滚动回归表明,就全国而言,样本分析区间内我国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性系数起先还比较平稳,然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到最后阶段稍有下降;而分地区的滚动回归结果则表明,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最后在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为缓解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快速增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波  杭斌 《宏观经济研究》2015,(3):112-119,133
本文基于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医疗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省际面板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都很强烈,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水平;2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增强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虽然比较小,但呈不断上升趋势;3我国城乡居民都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在流动性约束条件下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Dynan模型本文运用城乡省际面板数据实证估测了我国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动机强度.估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动机,其值约为14,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略高于农村居民.因此,构建居民消费增长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动机强度,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我国城乡时间序列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做了新的探索.我们对引入预期收入增长的对数线性欧拉方程和二阶泰勒近似的欧拉方程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当期收入仍是决定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19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走低的收入增长率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我国城乡时间序列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做了新的探索.我们对引入预期收入增长的对数线性欧拉方程和二阶泰勒近似的欧拉方程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当期收入仍是决定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19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走低的收入增长率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增大了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施建淮  朱海婷 《经济研究》2004,39(10):66-74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石昶 《技术经济》2007,26(9):84-87
在借鉴西方跨期最优消费选择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所提出的"棘轮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中国的消费函数,鉴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模型单独进行检验,考察两者在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的差异,并试图找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储蓄是否受利率的影响?其结论是:(1)城镇居民储蓄对名义利率基本无敏感性;(2)城镇居民储蓄对实际利率有弱正相关性;(3)农村居民储蓄对名义利率基本无敏感性,只与收入增长相关;(4)农村居民储蓄对实行利率基本无敏感性,只与收入增长相关。因此,我们不能寄厚于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虽然其农村居民收入在不断增加,但其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生存型消费特征突出;其储蓄具有“选择性贫困”的特征,而且其储蓄结构已有改变.这些特征与农民现代化意识增强、消费惯性影响持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过低有密切关系,建议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转变消费观念的角度让农村居民有钱花、敢花钱、乐花钱.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影响消费需求的诸因素中,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大于储蓄的影响;而在收入中,现期收入的影响大于持久收入的影响。现期收入越多,消费越大;储蓄越多,消费越多。为了促进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金融效应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内生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的关系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农村居民持有储蓄、投资、住房和保险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储蓄对东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投资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研究还发现,假如农村居民同时配置四种金融资产,配合消费升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消费。这表明通过丰富农村金融消费产品,改善农村消费金融市场环境,满足农村居民内生金融需求,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