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采用1992--2010年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数据构造行业发展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额两个指标。并利用Eviews6.0软件实证检验了FDI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水平在短期无显著影响,而在长期却且呈正向溢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着这种效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针对此种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零售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终端产业,在一国经济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04年中国零售业结束WTO保护期并迎来全面开放,众多跨国零售巨头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在业态模式、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和零售技术等方面对中国本土零售业产生了显著影响。零售业的发展不仅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事关中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系统地分析FDI对中国本土零售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欧美和港澳台)进行区分,从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参与度这两个维度考察其对中国本土零售业技术溢出和竞争效应,以期对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论刻画制度因素对FDI溢出效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中国的制度因素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根本性力量。中国的制度因素制约了外资企业的溢出潜力,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在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了FDI的实际溢出效应。本文的经验检验结果有力地支撑了前面的理论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制度因素变化的条件下,FDI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但是腐败控制、经济自由、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FDI的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港澳台资企业的FDI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其他外资企业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腐败控制也显著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吸收FDI溢出效应。因此,加快中国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FDI的溢出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晴 《经济师》2008,(1):27-28
随着中国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FDI对华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实证分析中国内学者们主要是从整个地区宏观层面和工业(或制造业)层面对全国、个别省份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产生FDI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以及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FDI溢出效应的结果依赖很多因素,东道国特征与FDI特征都会影响FDI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大小以及符号。特别是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地区/行业的特征以及东道国的制度以及FDI自身的一些特征都是FDI溢出效应是否存在、是否显著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影响方式复杂,目前还很难就FDI溢出效应对本地企业的影响得出一个一致、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FDI)作为技术国际化载体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而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就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就包括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收集了中国近年的关于FDI在中国的产业分布,来源地结构,FDI进入方式等数据分析对中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作为中部大省,近年来引进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在逐步加大。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利用河南省近几年引进FDI和工业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河南省工业部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正技术溢出效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适当引导、鼓励研发活动、重视人才引进及使用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FDI对广东省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一直处于全国的首位.1979年到2006年广东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73.65亿美元,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强.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广东投资设了10万多家子公司和研发机构,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设立了400多家.强大的外资注入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计量的角度分析外资对广东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的制造业各行业1995—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入世以来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的制造业确实存在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宋京 《生产力研究》2007,(17):73-76
文章采用地区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本地工业企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FDI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以及在时间趋势上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FDI对中国本地工业企业在总体上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其中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高于剔除三大直辖市后的东部地区,而且三大直辖市除外的东部其他省区获得的溢出效应从时间趋势上看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1.
孙莹  陈敏 《经济师》2008,(12):45-46
一国吸引外资的原因除了促进短期经济增长之外,更长远地,是为了获得随FDI一同转移到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如何使伴随跨国公司而来的技术更多地溢出和扩散到本地企业,如何提高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是当前的重大理论前沿问题之一。文章从技术溢出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途径和影响技术溢出现象产生的因素,并对前人研究的结论做了广泛总结。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国1995~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差距在该效应中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溢出效应在不同省份是有差异的,且内外资技术差距在FDI溢出中存在着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技术差距较小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促进作用;中等技术差距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影响不显著;技术差距较大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39个工业行业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考查FDI水平、前向、后向技术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强度对各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FDI水平技术溢出效应没有促进各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FDI前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促进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不稳定;FDI后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各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各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加强环境规制会促进FDI垂直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FDI流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会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效应并未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针对存在于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整体研发现状不高、外商企业关联度不高的制约及外国企业的技术锁定等制约因素,探讨了提升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很多国家都实施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外资通常拥有高于本土企业的技术,在东道国投资设厂有可能对本土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鉴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04年~2006年间13个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服务业FDI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且产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资本密集度、独资FDI、港澳台FDI、外资控股程度和外资企业规模等具有正面影响,而合资FDI和其他外国FDI则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具有技术溢出效应,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江苏省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大省,如何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江苏制造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全省工业的经济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江苏省制造业定量分析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将FDI的溢出效应分为市场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利用1995—2012年中国5大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对创新追赶绩效中的产品创新绩效和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考察知识创新绩效作为内生变量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I的市场竞争效应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不存在促进作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而间接促进本土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提升;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知识创新绩效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FDI的双重溢出效应对创新追赶绩效的影响机制存在产业差异。  相似文献   

19.
FDI技术溢出效应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溢出效应是FDI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指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其溢出效应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从总体上分析了FDI对安徽省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数应,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发挥FDI对安徽省企业技术溢出效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