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包括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其中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是早期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代表。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建立货币需求函数M=L1(Y)+L2(r)=ky—hr。该函数表明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需求理论放弃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中将货币需求看成是常数的做法,认为货币供给是最重要的政策变量。  相似文献   

2.
一在研究货币数量均衡的标志之前,先讨论一下货币数量均衡的涵义。货币数量均衡是货币数量运行中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它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一)货币数量均衡在量上的规定在量的规定上,货币数量均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首先应该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完全相等。否则,无论是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还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均不应称之为货币数量均衡。其次。货币数量均衡应该是名义货币供应与实际货币需求的相等,而不是与名义货币需求的相等。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  相似文献   

3.
陶江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51-56,62,57,110
简单加总的货币指标早已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而主流国家的各种改革方案均没有取得成功.其原因是西方学者偏重货币的资产功能,忽视到货币的交易功能,对货币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货币的本性是运动.物理学的动量定理与经济学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进行类比.笔者尝试建立了动量货币的指标,初步的经验分析结果富有启发意义.货币的重要性依赖于它的数量和速度.西方学者排斥货币的真实速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4.
5.
论我国货币数量控制体系运行的基础艾洪德在研究货币数量的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的时候,我们发现,许多在市场经济中发育起来并用于调节控制市场经济中货币数量运行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传统的三大控制手段,一旦用于我国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原因恐怕只...  相似文献   

6.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以往的研究基本都支持货币供给过多与通货膨胀正相关的观点.但本文提出了由于货币流向不合理导致通货膨胀的假设,并解释了假设的作用过程.指出货币流向若合理,超额货币及外汇占款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货币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可能影响了劳动者的福利。本文利用1993-2011年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数量与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在职职工实际工资增长率及失业率这三个劳动者福利变量的关系及出现此种关系的原因。从两者关系来看,中国货币数量的增多整体上降低了劳动收入占比,但对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失业率的影响方向不确定;货币数量的增多还很可能带来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分化以及劳动者内部的分化。从原因来看,货币数量增多损害劳动者福利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投资、民营企业投资、银行信贷投资、国家预算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五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货币供应量M2增速数据,对“中国的货币之谜”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明晰了M2增速较快却未能完全由实际产出增长和物价上涨所解释的现状。通过采用混频向量自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货币进入资产领域形成“窖藏”的过程,并将货币、房地产纳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量显著带动了商品房销售,但对通胀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家庭在货币供给增速提升时倾向于将房产作为安全资产,这一行为降低了货币需求并抑制了消费。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在于:从根本上否定货币数量说;货币供给并不是中央银行已经发行出来的货币,而应该是真正进入流通、充当购买手段的货币构成;货币的需求不是把货币保留在手头上的一种心理倾向,而是由卖者提供到市场上的要换成货币的全部货物和劳务构成的;不是银行货币供给决定现实交易,而是后者决定前者。这就把被西方经济学弄颠倒的理论,科学地纠正过来了。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都证明了马克思的创新理论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应当成为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研究我国高储蓄率高货币化低消费率并存的现象,本文选取2000年-2011年的季度数据,使用GMM方法测算我国预防性储蓄动机参数,并基于Dynan预防性储蓄模型验证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存在性.在验证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的基础上,从货币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验证了超额货币现象与预防性储蓄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居民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与我国超额货币发行之间较强的关系,为了减小其负面效应,相关制度需要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方法,从我国资金管理的实际出发,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根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公式,推导出与之相应的乘数公式。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推断:以现金发行制约信货规模的观点不能成立;中央银行宏观管理的重点是m_3;再货款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存量调整模型(哈奇模型)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发现长期中,货币需求量、国民总收入、实际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果较好.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货币滞存法对广东2003~2011年间的超额货币情况进行测量,随后运用平稳性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等方法得出:从长期来看广东省的超额货币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超额货币程度每下降(或上升)1%,虚拟经济将下降(或上升)2.5%左右,广东省超额货币不是虚拟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而虚拟经济是广东省超额货币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四万亿"财政计划实施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年增长率均突破10%,货币存量已突破100万元。在财政主导模式下,如此巨大的政府支出需要通过铸币税来平衡,货币发行增加。在大财政、金融管制和金融抑制情况下,我国必然会产生货币错配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在转换财政政策思路、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放开金融业市场,通过利率市场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适度通货膨胀率、最优货币供给与经济稳定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江 《经济论坛》2010,(5):60-63
本文以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宏观经济运行为背景,通过实证分析,初步阐述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国民经济均衡增长目标区间及其相适应的适度通货膨胀率、最优货币供给增长倍数,从逻辑上论证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宏观政策的科学选择和有效实施,保证我国经济长期较快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到2003年底,央行公布的外汇储备数字是4032亿美元。那么,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研究结论将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主张。本文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与物价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数学模型探讨了马克思的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和商品的纸币价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格总水平模型,并将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和价格总水平模型与货币数量论模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以来,为了抵御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国家在2008年底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保增长.时下,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但通胀压力也随之加大.本文通过对2009年到2011年有关数据进行计量模型处理,从货币角度分析当前通胀苗头抬高的主要成因,就通胀的成因和治理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超额发行的货币最终都要传导到价格上来。1998年,广义货币发行量(M2)期末余额104498.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4402.28亿元,2010年M2期末余额725851.79亿元,GDP397983.15亿元,13年间货币发行量增长了694.6%,而GDP只增长了471.5%。同一时期,CPI从430.38上升到了574.07,增长133.39%。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