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木花 《经济论坛》2014,(2):155-161
生态城镇化是融进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更关注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更少地消耗资源、更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城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考量我国当前的生态城镇化建设发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大多没能实现生态化、人本化、个性化和循环利用目标。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做指导,构建了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的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家用 《经济师》2011,(12):25-27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深刻论述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揭示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逻辑"和人的不当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指导,关注自然生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关注人的活动,提高人口素质;关注可持续发展,引导、监管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视阈下的生态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康 《经济与管理》2009,23(1):27-30
从马克思恩格斯视角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原理、"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之问物质变换思想四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和谐观.在目前中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还存在某种不和谐的背景下,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视闻下的生态和谐思想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态哲学: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这一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明确使用过,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没有生态思想.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社会及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中,其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中包含了自然是人类价值的源泉、异化是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循环的生态化理念以及制度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等深刻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的维度,正确阐述了人的本质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相互制约和有机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异化劳动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异化的根源,揭示了货币是人的本质力量异化的集中表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自然观思想为指导,尊重、保护和顺应自然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批判金钱万能价值观,以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思想,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建立生态经济生产观,使人类社会发展指向生态向度;建立生态消费观,实现人类物质需求与生态需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当作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为地将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赋予生产力理论以生态内涵,实现了从工具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转变,并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式经济为集约式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环境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山西,不仅凸显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而且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效的阐释力和解决力,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