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的法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波 《经济论坛》2004,(13):39-40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融资来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2.
陈涛 《经济与管理》2005,19(9):53-55,62
管理层收购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也得到市场的认同。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外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并对有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同时对国内相关研究作了介绍,并分析了相关研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理论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MBO的产生及演进。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由于收购中运用了大量负债融资,也即利用了财务杠杆方式,所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1997年~2007年我国所发生的56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为样本,对流通股股东的短期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MBO宣告日前后共5天的CAR为0.64%且不显著,MBO前30天至宣告日当天的CAR为0.56%且不显著,MBO宣告日至后30天的CAR为-4.6%且显著。从而在整体上,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对流通股股东带来的短期财富效应为负且显著。论文最后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金融技术创新与制度,在整合企业资源、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利光 《经济论坛》2003,(13):69-70
一、前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组织杠杆收购的投资者有许多种,而当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了管理层收购(MBO)。MBO即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一般说来MBO具有以下特点:1.MBO的目标公司…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的融资行为亟待规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收购资金来源很不正常。由此引致财务杠杆风险过大;使得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进一步扭曲,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利用上市公司资产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办法侵害公司、债权人和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本认为应尽快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9.
10.
管理层收购(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对"管理层收购"应加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竹园 《经济论坛》2003,(16):16-17
一、MBO理论及在中国的实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即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济控制权,以达到重组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是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于1980年发现的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管理层收购(MBO)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公司的大部分股权,通过收购,获得经营控制权,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从以上MBO及LBO定义可知,当收购之…  相似文献   

12.
MBO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盛极一时,它对企业界和金融界影响巨大,引发,带动了并购的高潮。进入90年代,随着垃圾债券市场的萎缩。MBO有所降温,到了90年代末期,管理层扩大持股比例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经营权与所有权呈现融合的趋势,MBO重新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管理层收购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孙泽蕤 《财经研究》2002,28(1):38-46
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在中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提出了虽然由于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全性,在管理层收购涉及的产权交易中存在权利寻租,但是管理收购对我国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产权交易的多地化等还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效应的个案分析——胜利股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思 《经济师》2006,(3):116-117
一般认为,管理层收购在降低代理成本、重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和促进管理效率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现金流和经营业绩显著改善。文章以上市公司胜利股份为分析对象,通过其实施管理层收购前后两年各种指标的变化,对公司的经营利润、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财富效应等多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管理层收购对改善该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绩效没有发挥积极作用,代理成本效应和股权激励效应不明显,但管理层更加注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2003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独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短期内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在公告日前后呈先盈后亏的阶段性表现.进一步的横截面回归分析指出:对股东财富而言,相对规模、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和年份在公告日前以及混合支付在公告日后均具有正影响,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公告日后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总体绩效与结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考察了国内上市公司MBO的总体绩效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国内上市公司在MBO期间的总体绩效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一些财务指标却出现了结构性变异,突出表现为在规模变量显著扩张的同时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且经营效率显著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结构性变动的典型特征是:经营者在不改变企业总体绩效的基础上通过主营业务的粗放经营创造新增财富(包括新增利润和净资产);通过资产负债率的非正常提高转移净资产,并借助于提高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向上、下游关联企业输送利润,进而致使公司经营效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姜鑫 《经济纵横》2004,(11):42-45
西方管理层收购理论的探讨集中在促成MBO的动因、MBO所造成的后果及MBO的持久性等方面,这些理论被较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但我国在MBO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与规范。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有待突破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经济时刊》2003,(1):18-20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经济论坛》2003,(24):16-16,19
一、中外上市公司MBO的特点从目前已实施的MBO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在外部设立一个收购主体,这个主体都是所谓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或是科技发展公司,即壳公司。二是收购性质都是协议收购,还没有出现美国MBO通行的要约收购方式。出让方有法人股也有国家股。三是控股权。虽然各公司MBO的规模不等,但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大都取得了对公司的控股权,比如粤美的MBO后由管理层持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19%。四是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