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价值工程》2014,(23):69-70
一直以来,我国的煤炭储量都很多。由于中国目前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的使用量也逐年攀高。煤炭燃烧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烟尘,其中含有烟尘和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破坏。近些年,燃煤烟气的排放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针对燃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治理技术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孙雄 《民营科技》2013,(12):90-91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气体,人们在吸入二氧化硫气体以后,会出现溶于血液或者是出现黏性液.大气中出现二氧化硫过多的情况会导致呼吸道炎症,同时也会出现支气管炎、眼结膜炎症.人体在吸入二氧化硫气体以后也会出现免疫力下降,抵抗力降低的情况.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硫气体,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一定要采取必要的脱硫工艺来对能够产生二氧化硫的气体进行脱硫.在脱硫工艺方面一定要不断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污染进行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徐航 《价值工程》2011,30(14):38-39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而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异常严重。每年我国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90%是来自于燃煤排放的,而二氧化硫的排放又会造成酸雨,对人类及生态环境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为此国家大力开发的低炭、洁净能源,水力发电、油、气等资源得到迅速发展。作为煤炭生产企业,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点出发,积极推行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将对燃煤的燃前脱硫技术的应用现状做一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左右。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燃煤生产的二氧化硫仍要增加。随着环境标准提高,石灰石-石膏法、喷雾干燥法、电子束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法等必定会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的烟气脱硫中,随着科技进步会有很多其它脱硫工艺应用于工业实践。  相似文献   

5.
对二氧化硫的产生,来源以及我国对二氧化硫的控制发展,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为需要脱硫的厂家提供了几种常见的处理办法,需要脱硫的厂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18):43-44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气体。加强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治理,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因此,控制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是我国开展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我国火电厂脱硫技术现状,简要介绍了几种火电厂燃煤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对脱硫技术的工艺选择进行了总结,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酸蒸馏碘滴定法是测定一般食物中二氧化硫含量的一个标准检测方法。本文就此法测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作出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酸蒸馏碘滴定法用于中药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测定有很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本文检验了30种香港常用中药材(共42个样本),发现其中有24个样本中含有二氧化硫,而其中9个样本中的二氧化硫更超出500μg/g。  相似文献   

8.
酸蒸馏碘滴定法是测定一般食物中二氧化硫含量的一个标准检测方法。本文就此法测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作出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酸蒸馏碘滴定法用于中药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测定有很高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本文检验了30种香港常用中药材(共42个样本),发现其中有24个样本中含有二氧化硫,而其中9个样本中的二氧化硫更超出,500μg/g。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煤业大国,而煤炭在开采后存在硫成分,随着煤炭的燃烧,硫将生成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排入大气后会导致环境污染,出现酸雨问题,威胁到人类、动植物和建筑表面。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会导致锅炉出现问题,是锅炉高低温腐蚀与灰尘堵塞的主要因素。自动测硫仪可以快速检测煤炭中的硫含量,在生产煤炭的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资源不仅关系着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我国电力资源的生产活动中,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在燃烧大量煤炭的同时,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物质也在很大程度上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节能减排则成为发电企业生产发展的核心。在此,本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