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若 《企业经济》2012,(2):151-154
知识产权正不断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项重要的资源。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效率、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及拓展投资渠道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合理定价,本文力求从新的视角引入跳扩散模型,将鞅论、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应用到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定价问题中,综合考虑违约风险与市场风险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价格的影响,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定价模型,并用Monte Carlo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其知识产权通过特定的载体进行重新包装和增强信用等级以发行证券获得融资的活动,该融资手段深受中小型企业的青睐,具有融资风险小、融资方式便捷、融资实际可应用率高的特点,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优势和融资风险,并据此提出了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创造性结合。正如传统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活动,知识产权证券化也是围绕着风险隔离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是一个风险分配和控制的过程。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设立具有破产隔离功能的特殊目的机构(SPV)和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两个手段来实现。本文对特殊目的机构(SPV)的实现方式和"真实销售"的判断标准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5年第一个以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为质押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项目出现到现在,融资租赁模式下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因素。文章用具体案例介绍了融资租赁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流程,结合案例总结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尽管知识产权证券化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困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潜在选项,但也存在多重融资风险。通过研究会计的投资者保护机理,能够有效地借助公司治理等与会计有关的功能来防范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会计之友》2013,(23):29-32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都在大力开发知识产权,而证券化的方式可以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转化速度。文章从知识产权证券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开始入手,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来分析知识产权证券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功效,最后提出了路径选择,具体的思路是: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评级体系、拓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交易市场、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风险防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体系展开探讨,希望借助国家强制力来提高知识产权的安全程度,有利于防范知识产权交易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以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知识产权证券化上的实践,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日益受到人民的重视.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交易流程,并对我国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知识产权金融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解决了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知识产权证券化相比其他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也更高。“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在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任务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文章从分析陕西省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价值不确定性、基础资产现金流不稳定、证券化程序复杂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丰富陕西省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并为改善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兴盛,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融资问题始终妨碍中小企业的进步。知识产权证券化不仅是打破中小企业融资桎梏的工具,而且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文章构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类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整理归纳了标准型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从原理、交易结构、适用范围、应用建议四方面探索知识产权的创新融资方式。知识产权金融水平有限的地区可优先采用操作难度较低的类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初步探索知识产权的创新金融业务;知识产权金融水平较高的地区可直接采用标准化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深入探索资产证券化在知识产权层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