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群言谈     
甲:这是三星和AST合并后打的广告,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人知道:我们合并成功了;另一方面,这个广告还有一个意图,就是稳住老客户,给新客户以信心。应该说,这个广告非常成功,以前你不是只与AST有关系吗?现在我们是两个公司为你服务。乙:这个广告应该移植,而且也好移植。图片很简单,文案也容易翻译:一个公司能做到的,两个公司会做得更好。丙:国内好久没见这么“爽”的广告了,AST广告一直没有创出特色,不知他们为什么不移植这个广  相似文献   

2.
刘双舟 《光彩》2016,(12):64-65
评价一个广告的好坏有三个标准,就是真善美.什么是广告的真善美?这三者有着怎样的关系?我简单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商业广告的生命:真 “真”就是真实,真实是商业广告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黄色侧边球     
昨天找一个韩国的朋友去打乒乓球。看着桔黄色的小球荡来荡去,我忽然又想到一个严肃的问题:广告走道德边缘的问题。因为大家将生意在法律边缘操作称为“打侧边球”,故我便将广告采用“色”的诱惑称为打黄色侧边球。前几年在社会炒得最火的一个典型“侧边”广告就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产品是丰乳器。在电脑广告界,这样的广告也不少,但大多出现在港台及美国。本人不久在台湾一本专业杂志上发现了一个很吸引人的广告,其产品是PC Mac一体机。广告词“有一天,Mac忍不住和PC上了床,终于产生……新PC魔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广告?”这似乎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现在,有谁会不知道什么是广告呢?尤其是企业界的朋友,更是对广告有着越来越深的认识和越来越多的期望。企业家们通过切身的感受或者朋友的成功已经看到,神奇的广告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逐渐发现,与广告打的交道越多,越  相似文献   

5.
吕和发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永久会员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永久会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公示语汉英翻译/双语标识研究简历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办前实地考察了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等地旅游信息服务状况; 2002年-2005年,“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课题组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力支持,继续教育学院领导资助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获得科研立项。此项研究前期成果以论文《谈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2002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发表;《谈英语公示语的语言文化特点与汉英翻译》在“首届文化旅游翻译研讨会”宣读,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3):I0031-I0031
总述:这是一则为露露饮料广告词征集投票所做的富媒体广告,广告需要通过出色的创意来吸引网友关注并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创意背景:露露集团对整个广告词征集活动的要求是要突出露露饮料”男润肺,女润色”的特点。“男润肺,女润色”是露露产品打动消费者的一个功能定位,如何把这个功能定位转化为一句有销售力的广告语?对此,消费者更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7.
“人文地产”是当下中国房地产一个曝光率较高的词,各大开发商言必称“人文地产”,各广告公司也言必称“人文地产广告”。万科一直是“人文地产”的倡导者,万科西山庭院则是其最具人文气质的代表性项目,其最近推出的“新八大山人”系列广告再次引发了“人文地产”及“人文地产广告”的种种关注和议论。这个案例背后有什么故事与思想呢,听听两位西山庭院“新八大山人”系列广告的创想者怎么说。  相似文献   

8.
幽默笑话     
《商业时代》2004,(25):40-40
严重的交通事故 最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公共汽车事故。很不幸,除了车上的一只猴子以外没有一个人生还。因为没有人证警察只能尝试着审问这只猴子。而这只猴子看上去似乎能通过做手势来回答警察的问题。 警察问:“车上的人当时都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近日,亲睹2006年6月《商业文化》刊登的《一国两制,岂能成商业广告?》一文中的论述,心中实有同感。的确,现今的广告多之又多,且不乏璀璨绚丽的词汇,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也有一些广告词只注重了让人“过目不忘”却没有把握好词语、词意与广告主体的融汇贯通。就如上所说的《一国两制,岂能成商业广告?》中抨击的“一国两制,一卡通用”的广告,仅仅是一张全球通用的支付信用卡,却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相提并论,实属可笑,且不说它将此卡与“基本国策”做类比,仅从这两句词语之间基本的词意来说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此创意乃不可取…  相似文献   

10.
这支奥运形象广告的创意思路,我是从2008年奥运的主题发想出来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本身是一个简单而又宏大的主题。那么全世界的同一梦想是什么呢?和奥运是如何联  相似文献   

11.
燕道成 《中国广告》2006,(7):131-133
号称在德国拥有百年基业、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的欧典地板,在德国竟然根本不存在。"那么,欧典神话是怎样炼成的?广告形象又缘何能够神话“欧典”呢?"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说:“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可见,广告早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一、广告形象对消费欲望的催化"“欧典地板,百年历史,真的很德国”。消费者在今年3月15日以前,每天都可以从电台、电视台中听到这样的广告词。"作为消费欲望的鼓惑者,广告形象提供的是一个“永远在别处”的虚幻的消费空间,它推销的也不是产品,而是对于产品的需要。也因此,…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通过各种媒介试图改变或者刺激消费者的观点以达到促使消费者(读者)采取购买行动为目的的。广告词必须从读者角度出发才能深入人心,广告翻译也应该达到同样的目的。关联理论.和接受理论为我们翻译广告时以读者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告翻译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3.
李茂林 《商业科技》2008,(21):200-201
广告是通过各种媒介试图改变或者刺激消费者的观点以达到促使消费者(读者)采取购买行动为目的的。广告词必须从读者角度出发才能深入人心,广告翻译也应该达到同样的目的。关联理论.和接受理论为我们翻译广告时以读者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告翻译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4.
曾飞鸣 《中国广告》2006,(12):121-121
这几则广告有没有踩线?为什么?首先我们要厘清“踩”什么线,如果它们“踩”的是《广告法》的线,那么这些广告在后期实施阶段就没法通过审查,从商业行为来判断,广告主也不会花钱做那些连审批都无法通过的广告。那么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可能:这些广告的发布踩了传统道德的线。蒋雯丽  相似文献   

15.
即便最成功的作家,其很难实现一字千金,即便实现一字千金,这些文字的含金量可能也无法与广告词相比.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语汇量都非常丰富,但并不是每个词都受消费者欢迎.据<华尔街日报>统计,下面10个词在广告中出现最多,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是一个广告工作者,即便远在西部的不毛之地,但也能明显感受到国外商品,尤其是美、日商品对我们的冲击。九四年去成都、西安等地考察,对着满大街外国广告和躲在角落里的国内产品广告,我心里有了明显的不平衡。作为一个广告人所应有的素质,我似乎觉得这太不应该,太不应该!是什么使这些外烟、洋酒广告竟这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在一次关于洗衣粉认知率的调查中,高居榜首的不是汰渍、奥妙等广告满天飞的外资品牌,也不是熊猫、白猫这些老国有企业的品牌,而是在市场上消失近一两年的活力28,其认知率达到100%。作为中国洗衣粉发展进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活力28创下的一系列辉煌,让人记忆犹新,当问及被访者时,每个人都会提及那句脍炙人口的“活力28,沙市日化”广告词,都会哼唱几句“一比四”的广告歌。也就在这一年,新广告词“活力依旧,常伴左右”的活力28广告在各大省电视台高密度地播放。这个模仿宝洁的对比性广告虽不怎么出众,却让人想起当年的活力28,人们以…  相似文献   

18.
虽然目前“盖中盖”销量依然不减,但一味追求广告数量的积累而不注重广告质量的做法,到底能撑多久?作为一个补钙领域的巨头,“盖中盖”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广告只有一个外壳却没有主心骨的支撑,实质也是缺钙。那么,盖中盖缺的钙质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MMX技术推陈出新,Intel Pentium Ⅱ出世,AMD K6气势正旺,Cyrix做何想法?会袖手旁观吗?就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Cyrix中国区市场经理曾明先生。 CBNI:Intel、AMD都有MMX产品推出,你们的对策是什么? 曾先生:生产自己的MMX芯片,而且更优秀、更便宜。 5月底,Cyrix将推出MMX芯片,命名为M2,现在已有样品提供。 CBNI:前不久听说AMD得到了MMX使用权,请问你们使用MMX宣传会得到Intel同样的许可吗? 曾先生:MMX是Intel注册的,于是不久前Intel就此对AMD与Cyrix提出了申诉,结果是AMD与Cyrix都获得了授权。所以,我们会在芯片上标出MMX字样,在宣传中也可同样使用MMX,不会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物流” 实际上是一个不得不坚持的错误称呼,语言学家们可能不会认同。中国包括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现在使用的物流一词在翻译上是有问题的,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正而已。但是现在必须多费一些口舌进行解释,否则就会造成人们对物流概念的理解上的更多误会。与物流的概念同时引进到国内的还有另一个词“配送”,这两个词在199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均没有被收入。这样在学术交流中产生了两个问题,即“物流”与“后勤”、“物流”与“配送”概念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词的英文汉译,然后又将此汉语译成英语的对应关系问题目前是很混乱的,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