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重商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启耀 《北方经贸》2003,(8):113-114
我国西汉时期有抑商、官营、重商三派商业思想 ,司马迁是重商思想的代表。他以“欲利说”和“社会分工论”为思想基础 ,阐述了商业的社会经济职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 ,正面树立了商业经营者的形象。司马迁的重商思想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构建了1955-2008年新疆兵团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模型,并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兵团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呈现出互为因果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所以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新疆兵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着投资率高、消费率低的情况,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内需动力不强。这成为一个比较大的经济结构问题。要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消费,形成经济发展的持久稳定的内在拉动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大学生“村官”管理初见成效,但管理中仍然面一临着主体内在动力不足、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不强、期满出路不畅等困境。对此,应在管理机制上探索创新,着力增强主体动力、提升客体能力、激发客体活力、优化管理环境,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挑战、实现共同发展注入动力。本文立足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时代背景,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就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进行研判,同时辨明“双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厘清碳投资内在选择逻辑并对碳投资机会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和投资机构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没有因为美伊战争的阴影逐步散去而出现好转,相比之下,我国经济则在上年的基础上一路走高,各项经济指标节节攀升,随之而来的是,近来“经济过热论”又起。我们认为,经济还未出现过热,当前还要在保持基本政策稳定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有效需求,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通货膨胀是否可以利用存在三种意见:一是“可行论”或称“促进论”,这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现实的客观存在,利用通货膨胀的积累功能,为经济建设集中资金是现实的抉择。二是“非可行论”或称“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不但不能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11,(21):14-16
回望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无疑会是其中的厚重一笔。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坚实的——出口,遭受重创。此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步入前台,区别于四万亿投资对经济的直接刺激,更具持续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助推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相似文献   

9.
个别媒体“唱衰”中国经济,实质是在利用市场预期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如果“中国经济衰退论”占据了我们的媒体、视线和思想,悲观情绪一旦蔓延,私人投资、私人消费一一这些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一一很可能真的出现萎缩,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擦亮眼睛,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潜在增长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还可以争取到加快发展经济的历史机遇;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国际经济一体化特征、知识经济的特征将更加明显,我国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将对“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梁豪鹏 《商》2014,(29):215-215
自从香港回归以后,由于其特有的自由开放经济制度,香港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多方考验。在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内在的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香港经济发展局势、面对着的问题和实现全球化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目前,以平台经济、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从而为促进就业提供强劲动力,已经成为共识。新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新经济与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保障和就业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如共享经济新模式为就业者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互联网+”经济提高充分就业比率、绿色经济发展进一步降低职业病发生率、智能化新产业发展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等。未来我国新经济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章新一、任何没有中国参加的亚太经圈将是不完整的“圈”。进入九十年代后,全球化、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态势,各国经济“区域意识”加强,“区域意识”的驱动_工业化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正...  相似文献   

14.
郭毳 《北方经贸》2012,(10):21-22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以期通过发展内需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改善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目标。然而现在看来,即使是有效的宏观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诱导因素,本身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而从资源禀赋和市场空间来看,尽管中国的人口、劳动力资源、市场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但却很难自动孕育出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出口依赖转向消费支撑,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武汉,这个800多年前就已是中国大都市、“虽钱塘(今杭州)、建康(今南京)不能过”的地方,论面积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超过北京,是上海的两倍,天津的三倍,南京的四倍),论经济它曾经是洋务运动最热火朝天的地方之一,在整个内河经济时代,它都执中国经济之牛耳,直至顶峰期的1992年它还是中国第一大上缴税收城市,对中央税收的总贡献量一度是广东的4倍。但是,当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融入以海洋、航空和信息为主要媒体的全球经济时代时,它便渐渐走向衰微,时至今日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特色的地方型城市,始终难以找到自己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内在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九方面内在增长动力和压力。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了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针对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实践的新变化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财富》2005,(1):52-58
一段历史,其实同样包含着善和恶的力量。经济人物评选,并不是为着花团锦簇、皆大欢喜的场面,不愿、不忍或者不敢去触动民众心中的痛;更不是为尊者为贵者讳,矫揉造作歌功颂德,沦为游戏。本刊评选“2004中国经济十大焦点人物”,希望用这样一个群体来锚定2004年度的经济大事,希望由他们标志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评选的依据,力求做到“不流世俗”、“不争孰刑”,  相似文献   

18.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源泉,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均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是黑龙江省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成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色调。  相似文献   

20.
"义乌商圈":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三论"义乌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是作者研究“义乌模式”的新作,系1999年、2002年发表的“一论”、“再论”的续篇。文章提出,“义乌商圈”是国内外所有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或企业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主体或区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与交流网络。目前,“义乌商圈”已具雏形,其今后演进的必然趋势,就是再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使义乌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商务中心(即中央商务区),可简称为浙中商务中心。为了促进浙中商务中心的建设和义乌商圈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软硬环境等举措,实现“义乌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