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转轨与发展的经济实践是中国经济学成长之母,具有勤奋、睿智而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宽广而深厚的经济学、数学和人文科学功底的中国经济学家是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之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积累 ,客观上要求对其系统化和理论化 ,本文就中国经济理论的现状 ,指出目前是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机遇 ,强调应在前人理论基础上来构建 ,且构建过程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理论经济学滞后于实践的状况日益突出,理论建设赶不上实践的需要,致从事 多改革举措难以推行。因此,有责任感的经济学工作者疾呼:得建中国经济学,近年来活跃在中国经济学论坛,以“海派经济学”著称的程恩富教授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当代中国经济理论探索》(程恩富主编、何玉长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以下简单称《探索》)就是新近同的积极探索中国经济学的本力作。  相似文献   

4.
创建中国经济学,最终要构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其它应用经济学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这是难度很大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期反复的探索。本文对中国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作一个尝试,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就需要考虑到我国国情与经济学原理的结合,从而深入分析我国的经济问题。而这也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本土化,从而使经济学具备中国特色,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其经济结构依然存在突出问题,所以就需要顺应发展趋势,实现中国经济学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7.
两种“范式”之争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作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其设立和颁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的发展。从十三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学研究在方法论的完善、基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际应用价值上的较大进步,经济学在认识论和实践论方面的价值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经济学研究的需求相比,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还较薄弱,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和改造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10.
戚聿东  褚席 《改革》2021,(2):41-53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建立数字经济学学科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数字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建是完善经济学学科体系、培养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数字经济、抢占全球数字经济话语权的需要。基于数字经济学的研究定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构建了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框架,初步描绘了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基本思路,进而提出了数字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路径:实施数字经济学学科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开放、包容、共享的数字经济发展理念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着重研究技术创新背景下的数字经济学学科发展范式,将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12.
经济史学应为中国经济学的解困做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中国经济学的困惑早就存在了,只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6年里,一是通过开放式的大规模引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缓解和掩盖了这种危机;二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或曰“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也似乎并不十分需要某种经济学理论的事先  相似文献   

13.
14.
15.
虚拟经济的经济学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学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看作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关系,强调市场经济虽然是物质生产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但是其本质属性是价值的不是物质的;强调在不断虚拟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功能的演变及其决定性影响,强调虚拟经济是第一序的资源配套机制的功能,更强调虚拟经济蕴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冯苏宝  郭万达 《开放导报》2000,(3):27-28,35
中国被纳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体系是从同东亚的经济互动开始的,通过进一步建立和深化经贸合作、互补、分工和竞争关系,形成一种区内整合,并通过在东亚形成的区域结合体,与世界经济进行广泛的交往和互动。所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亚,中国的强盛是东亚增长的一部分,反过来说,东亚的持续增长也同中国的崛起紧密相关,中国同东亚之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和共进共退的关系,这一战略关系在21世纪将持续始终。东亚奇迹是战后世界经济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先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然后是一群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密集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最终导致合作金融体系难以发挥效果。本文将基于这一线索,透过信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观察和思考信用体系对于合作金融在近代中国由兴至衰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因为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切制度安排的基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我们认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借鉴产权经济学理论剖析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并通过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的产权制度。因为只有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才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配置资源效率,使国民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成长于西方世界的现代经济科学对处于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的中国是否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对于不少实际工作者乃至经济学界中人似乎还是一个没有得到完全解答的问题。不过根据自己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观察,我想对这个问题应当做出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苏联模式中最突出的单一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突破一些框框和教条,提出一些颇具新意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路和设想。遗憾的是共产党人没有继续深入探索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包括它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筑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即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条件)的观点及中国生产力落后基本国情的实质,理解不深刻,把握不准确。使探索缺乏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