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情岁月——顾秀莲与学吉化》一书,再一次把我们带到了当年“学吉化”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1989年全国化工行业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学吉化活动,是镌刻在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铭文,是烙印在中国化工人脑海深处的一段记忆,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建设的一段历史见证。吉化经验经过全行业与时俱进的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着我国化工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2.
潘烽  郭建伟 《化工管理》2014,(34):32-37
提起“吉化经验”,很多人耳熟能详。实际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才是吉化经验的精髓所在。时光荏苒,跨入新世纪后,吉林石化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发扬着既有经验,并不断为这些经验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脚踏实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经验。  相似文献   

3.
今日吉化     
提起“吉化经验”,很多人耳熟能详。实际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才是吉化经验的精髓所在。时光荏苒,跨入新世纪后,吉林石化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发扬着既有经验,并不断为这些经验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脚踏实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经验。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吉化人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持之以恒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培育了“四种精神”和以“四种精神”武装起来的优秀团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吉化履行国企使命、长子责任的可靠保证。他们把基础管理优势提炼为: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方针指导下,吉化的一代代管理者团队,带领广大员工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练内功、提素质,形成了以严细实快作风为保证的基础管理特色,成为吉化的管理精髓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大船调头──吉化公司转机建制纪实赵海云,程建华吉化,中国最大的化工基地。吉化,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受到全国的关注。1994年12月,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正式更名为吉化集团公司以后,人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吉化”。但是,今日的吉化集团公司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相似文献   

5.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首《国际歌》流传到今天,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发图强。当吉化集团公司被剥离得优良资产几乎“一无所有”的时候,历尽磨难的吉化集团公司的员工重新鼓起勇气,在吉化大地再一次唱响了老国企的主人颂歌。  相似文献   

6.
8“月28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吉林石化公司共同主办的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暨《激情岁月》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吉林石化公司召开。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化工部部长顾秀莲,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严,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中国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总经理曲广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等出席了座谈会并讲话。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在会上简要介绍了吉化6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愿景。部分原化工部老领导、“学吉化”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各地“学吉化活动先进单位”和近几年化工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代表济济一堂,深情回顾了25年前全国上下“学吉化”的盛况,热烈探讨了“吉化经验”在近年来的创新发展,及其在当下所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共话吉化及我国化学工业的历史与未来。  相似文献   

7.
于万夫 《化工管理》2014,(10):42-50
吉化,“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的新中国化工长子。1957年10月25日,开工投产之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要建设强大的化学工业》,国家、人民和党对吉化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8.
一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事实,中国企业,尤其是吉化这样的石油化工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影响与冲击,如何接受严峻的挑战?一、吉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继承组织,成立于1995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目前成员已有134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吉化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化工企业,是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吉化作为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气馁,而是进一步弘扬吉化精神,解放思想,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他们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举扭亏为赢,使企业进入了良性、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整个企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全国人大常委会顾秀莲副委员长视察吉化后深有感触。嘱咐我们去吉化深入调查研究.吉化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吉化为什么能焕发新的青春,其中有些什么经验需要总结,有些什么问题需要探讨,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他们的做法又有什么典型意叉,根据顾秀莲副委员长的意见,我们于2004年7月初至8月初到吉化进行深入调查采访,先后和吉化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多次座谈,到吉化的生产现场参观。认真听取吉林省、市领导和干部的意见。我们深深感到,吉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而且与时俱进,又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经验,他们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探索了改革之路、发展之路。本刊从第八期开始已经对吉化进行连续报道。与此同时,我们写了一个调查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现将这个报告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0.
吉化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于1980年10月建成投产,主要任务是处理吉化的工业废水和吉林市江北地区33万人口的生活污水,消除其对第二松花江的污染。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二期工程投资3.5亿元,日处理污水能力24万吨;远期规划设计能力288万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吉化污水处理厂以把工厂办成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的社会主义环保企业为目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各项管理,狠抓技术进步、提高员工素质,发扬“喝着上游水、想看下游人”的企业精神,以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业绩贯彻落实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治理…  相似文献   

11.
减员是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但减员对于吉化仪表厂而言并不轻松。减员.企业要经过割肉般的阵痛.要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下岗职工要告别自c多年的工作岗位.告别赖以生存的“铁饭碗”自谋生路,其难度可想而知、吉化集团公司仪表厂领导班子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2.
巨人的脚步──吉化公司发展纪实惠俊贤,程建华吉化人终于如愿以偿了。1992年,“两个30万”建设项目获国家正式批准的消息从北京传来,整个吉化一片欢腾。的确,这个消息对于吉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透过这个消息,十三万吉化职工仿佛看到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正在...  相似文献   

13.
精神永驻──吉化公司重塑政治优势纪实唐静,古道吉化有许多宝贵财富,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便是其中之一。吉化共有党员2.7万人,党支部1542个,二级党委3O余个。经一\近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吉化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并成为吉化公司改...  相似文献   

14.
为吉染叫好──兼谈老企业改造贾庆礼(一)离开吉化公司已有十余年了,但我一直在关注着吉化的发展。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究竟应该进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国有企业而言,市场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前不久,几位老朋友从吉化来,说吉化...  相似文献   

15.
一、濒临绝境而后生 当又一次分为上市和存续公司时,有人不无担忧地说,吉化集团公司剩下的资产大多是“破烂”了。确实,从2000年3月开始,吉化公司再次一分为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行。上市公司几乎拿走了所有的优良资产,作为“存续”部分的吉化集团何去何从?巨大的问号沉甸甸地压在了存续部分数万吉化人的心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3):I0001-I0001,F0002
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前身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化工生产基地。1998年7月,整体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为吉化集团公司和吉林石化分公司,2000年3月,吉化集团和吉林石化分公司正式分立运行。  相似文献   

17.
60年的风雨历程和峥嵘岁月淬炼出的吉化经验,始终引领时代潮流,促进吉化发展,推动行业进步,为中国工业文明宝库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管理经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提起"吉化经验",很多人耳熟能详。实际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才是吉化经验的精髓所在。时光荏苒,跨入新世纪后,吉林石化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发扬着既有经验,并不断为这些经验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脚踏实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经验。  相似文献   

19.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7):F0002-F0002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集炼油、烯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氨/合成气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其前身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大型化学工业基地。50多年来,吉化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人才575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27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转让技术36项,为中国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e龙的轨迹     
胡云珠 《IT经理世界》2000,(23):123-125
也许,你还记得2000年3月29日,唐越、张黎刚等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那灿烂的笑容。当时的e龙意气风发,背靠Mail.com,新建Asia.com,手握大把的美元一一走出中国,冲向世界,直奔纳斯达克,一切看来指日可待。“Asia.com预定年底上市。”那时的唐越踌躇满志,收购着,壮大着,没有什么事能让他发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